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金融数据 >> 正文

李克强:政府赤字率达2.1%不能多发票子

发布时间:2013-11-08 15:48:54  来源:财经网  
新闻导读: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经济形势报告。报告深刻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的经济形势,阐释了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指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更加注重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最近大家都看到了,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数据公布了,经济增长从二季度的7.5%提高到了三季度的7.8%,应该说是回升了。CPI有所上涨,9月当月是3.1%,但1-3季度是2.5%,在我们3.5%左右控制的范围之内。更重要的是,前三个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了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04%。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长了9.8%,铁路货运量也增长了7.3%,和经济增长是匹配的。今天我看外电分析,说中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不错啊。有些客观的国外经济学家写文章说,中国经济衰落的预言又一次食言了,说中国要硬着陆的人要感到遗憾了。所以说,我们整个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有能力也是有条件的。要说信心重要,信心从哪里来?我说最重要的信心是来自于我们伟大的工人阶级,来自于在座同志们所代表的中国亿万职工的勤劳智慧。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国家金融危机冲击以后,2009年中国经济表现不俗,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中国工人照片,其中包括农民工。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中国的工人在支撑着,主要是因为他们勤劳、勤劳、勤劳!没有比这样的工人更勤劳刻苦的了。我跟他们讲,你们还少了一个词,我也和你们重复三遍:智慧、智慧、智慧!

  当然我们不光是要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也要让社会不断进步,实际上我们在推进社会不断进步当中,也在应对各种挑战,以让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包括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挑战。比如说,今年发生了芦山地震,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各方力量,及时有力、科学有序地进行救援。我到现场去时,那儿汽车不通了,道路已经封了,但很快就有直升飞机调来,到了震中地区,邻省一些同志已经来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省里等方面动作之迅速也说明汶川抗震等经验得到了发挥。在那里,我们做出个决定,救灾要科学有序,由四川省为主指挥抗震救灾,国务院派一个工作组在那儿,由四川省作为需方,我们是供方,他提单子,我们给条件,保证抗震救灾有序进行,使死亡人数降到了最低程度。中央决定对此后类似灾害,都以此机制展开。还有像H7N9禽流感,由于有了过去防非典、防甲流感的经验,也做到了科学有序防控。

  我们还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像大气污染,我们已经制定了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十条,希望北京3-5年内空气质量有所改变。我们会尽最大力气,坚决治理那些污染源,当然要有个过程。我们也加大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力度。这次机构改革,专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过去多个部门管的,进行了整合,尽力改变九龙治水、三个和尚挑水最后又没水吃的局面。我们还从婴儿奶粉入手,把婴儿奶粉当药品管,用药品监管的方式来监管婴儿奶粉,保证奶粉安全。总之,我们既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可以说是奇迹。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如果依然过度依赖投资,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会越来越明显,高速增长靠高投入、高能耗,难以为继了。另外也要看到,我们的成本竞争优势相对在减弱。经济增长的目的还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最终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所以提高工资是必然的。不光是人力成本,土地各方面的成本也在增加。还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基数也比较高了,去年GDP达到52万亿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增长1%,和GDP在10万亿、5万亿人民币基础上增长1%,那差别就大得多。

  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已从原来的高速进入到了中高速阶段。什么叫中高速?我认为,7.5%左右,或者7%以上就是中高速。所谓“中”是和我们过去比较。过去是两位数增长,平均是9.8%。7%以上、7.5%左右就算中速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仍然是高速。特别是在大国中,没有哪个国家有我们这样高的速度。而且我们测算,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均增长速度只要7%就够了。这样,有利于各方面用更多的精力来调整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加强节能环保,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留出可持续发展空间。要看到,中国经济是有条件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的,因为我们毕竟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说是52%,那是加上半年及以上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35%。和发达国家比,和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比,我们还低了不少,这本身也说明我们有潜力。不光是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发展也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现在全国人均GDP是6000美元,东部一些地区上万美元了,可是我们西部地区才3000美元。差距就是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改革有巨大的红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没有止境,我们要下决心推动全面改革,用壮士断腕的精神来推进改革。包括财政公开预算、削减“三公经费”,包括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让小微企业能够更有效、比较低成本地贷到款,等等,这些改革我们都是要推进的。当然,改革是要触动利益的,但是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亿万职工都能过上好日子,没有什么比这个利益更大,为此必须义无反顾。

  必须强调,我们未来前进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像财政、金融的风险,还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加剧,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强,经济发展面临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经济、科技上占优势“两面夹击”压力,等等。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很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如何化解存在的风险挑战,需要有勇气和智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我们会有阵痛,但是要相信,13亿中国人、亿万中国职工要实现现代化、过上好日子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我们有这个力量。

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注重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问题

  职工利益是大家十分关心的事。工会是党和政府沟通亿万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关心职工利益、维护职工权益,理所当然!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这两个是并行不悖的、是一致的。我们希望亿万职工、全体人民勤奋努力、刻苦奋斗,但同时,你不能光从牛那里挤奶,不给牛塞一把豆饼子,这不行。我这里要强调几条。

  首先,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努力帮助已有和新增劳动力有岗位、有活干,有就业机会,并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点我请同志们相信,政府须臾不敢松劲,我们时时盯着这一条。对我们来说,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

  第二,要织牢社会保障的安全网。我们要推进结构调整,其实最大的结构调整,还是要让消费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很多发达国家,最终消费占了GDP当中很大的比重。我国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比重为45.9%。要让老百姓花钱,他得无后顾之忧才行。就业是让群众腰包里有钱,有了钱,为什么消费还不够多,现在银行里有四、五十万亿元的存款?群众有后顾之忧。最大的后顾之忧是什么?还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坦率地讲,这里面现在还是有问题的,现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大概是3亿多人,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交保险。主要是部分中小微企业有困难,或者是部分灵活就业人员连续缴费15年以上后不再缴费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国家要想办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管,工会也要参与进来,一起想办法,大家对国家要有信心。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改组中,当年解决了600万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还有不少人,大约几百万,因为企业倒闭,那时候国家没政策,自动离职了,没有任何补偿。他们为共和国的成长做过贡献,国家不能忘记他们。对这些人也要想办法。要有一个覆盖全民的、全体职工的养老保障,构筑让人民、让职工能安心生产生活的保障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还有医疗保险,目前已基本覆盖城乡。但我想特别说明要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现在每年有300万人,生了大病,看病报销后还可能支付不起。要想办法,政府、社会、个人一起努力。我这里特别要强调工会的送温暖行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们帮助那些老职工、帮助那些困难职工,解忧解难。政府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工会。还有住房保障。我们计划是“十二五”期间建成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一半是棚户区改造。5年之内下决心把老职工集中居住的棚户区改造掉。

  我们也正在研究救急机制,到这个阶段,既要扶贫、也要救急。中国几十年来很大的成就是减贫,几亿人脱贫,这个成就在世界上没有人能非议,但是救急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社会有“兜底”的安全保障网,让人民群众、让职工们敢于去就业创业。有人真正在就业创业中遇到困难,掉下来了,有一个安全网兜着他。不光要有基本的安全网,还要最后有个兜底线,这就是救急机制。我觉得“送温暖”应该在这个救急机制中占一席之地。政府、社会、工会的“送温暖”、慈善机构等等,大家一起来建立这个救急机制。坚决防止那些冲破社会底线的现象频频发生,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促进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了,也不够,还有职工收入问题。“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职工收入要倍增,要和GDP同步增长。两者同步,不仅经济的增长和职工收入的增长要同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职工收入的增长也要同步。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还是那些普通职工。今年24个省市最低工资平均提高了18%,这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包括影响出口竞争力。但是我们只能在两难当中做选择,因为最终还是要一步一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再就是农民工。听说有1亿农民工已经加入了工会,我听了非常高兴。农民工给城市做的贡献巨大,城市少不了农民工啊。一个大城市没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业,光有拿手术刀的,没有端茶水的,这个城市是运转不起来的。对所有的劳动者我们都应该尊重。目前农民工有2.6亿,当然有的是季节性的、临时性的。政府、工会都要行动起来,帮助他们实现从暂住到安居,从就业到乐业,让他们真正融入城镇,享受应有权利。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尤其是要重视关爱劳模的工作,支持和帮助工会做好劳模工作。一个国家要有向上的力量,劳模是标杆。有了劳模,代表着360行,行行出状元,而且行行向状元这个方向迈进。我们还要完善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既然是制度就要办。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多听工人特别是普通工人的心声。这需要推动企业民主管理,发挥好职代会的作用。

  第四,要高度重视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当初人们说我国有人口红利,其实我们还有一个人才红利,人才红利不可小视。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除了要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还要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整个城镇的从业人员当中,有技能的劳动者占到了36%;有技能的劳动者当中,高技能的劳动者占到了25%。说起来不少了,但是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政府现在每年资助职工培训1000万人,数字也不小,但和我们庞大的亿万职工队伍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舍得花钱、敢于花钱,加大对职工教育的政策倾斜,让人口红利真正变成人才红利,支持工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让绝大多数职工都成为有技能的从业人员,多数人能够成为高中级技能人员。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迸发出来,我们的目标是一定能达到的。

  还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必须警钟长鸣。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劳动安全事业,这些年,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问题依然不少。实现安全生产,光靠企业的自觉还不够,政府必须加强监管,也要发挥群众、工会的监督作用。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广大职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最后,祝中国工会十六大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分享到:
上一篇:欧洲央行意外降息25基... 下一篇:发表在11月2日的【经济观...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