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基层央行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2-11-03 20:00:11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周登宪
新闻导读: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内控制度日益完善,业务操作日趋规范,违规现象日益减少,内部审计监督客观上要求转变职能。以风险导向审计加强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风险为导向,树立全新的审计监督理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央行在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构建和谐金融生态,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基层央行在履行职责过程中面临着诸如法律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决策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形式多样的风险。面对风险,人民银行适时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这种审计形式识别、评估这些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这些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受范围内。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内控制度日益完善,业务操作日趋规范,违规现象日益减少,内部审计监督客观上要求转变职能。以风险导向审计加强基层央行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以风险为导向,树立全新的审计监督理念。风险导向审计要发挥好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必须树立全新的监督理念,思想观念紧跟基层央行业务的发展,在继续做好传统合规性审计工作的基础上,跳出合规性审计工作方法、方式的束缚,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于所有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加强对审计项目立项、方案、过程、复核及报告的风险控制,从全局、系统的角度,关注潜在的风险隐患、决策的合理性、内部控制设计的充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业务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等等,并在常规审计及其报告中合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结果。

  以内部控制为主线,加强风险管理事前防范。一是立体查找风险。基层央行内审部门要对目前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查找规章制度中的盲点、内控执行中的缺点、内部监督中的弱点,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查找风险活动。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履职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制度、操作规程、风险控制点操作指引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梳理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制度间有效衔接。三是要严格制度执行。基层行要把工作重点向内控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倾斜,坚持制度先行,经常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业务部门必须长期关注风险点,并积极主动地自觉控制风险,严格规范日常的操作行为,增强员工防范意识。

  以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为基础,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一是内审方式从现场审计为主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转变。针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众多、内部控制基础不牢固、潜在操作风险点较多的情况,应以检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的切入点,侧重对高风险业务和高风险部位进行专题审计,遵循不同业务的特点,对日常操作流程、制度执行等进行现场监督。同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业务审批、职能分离等各项业务流程进行非现场审查,开展风险管理测评,以真正揭露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内控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内审方法从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介入、事中监督及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要前移到事前防范上,内审人员的工作重心必须由现在的重“检查”向重“帮助”转变。可通过现场观看调看监控录像和各类台账、日志的记录,跟踪观察员工的业务操作流程,以及通过与员工谈心交流等,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按照“不辅导好不走、问题没有得到整改不走”的要求,切实抓好后续的帮助整改和跟踪管理。三是积极推进内审对象以监督事为主向监督事与监督人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以强化内审组织建设为前提,提升审计效果。在日益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人民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履职能力的要求日益迫切,内审组织的“高参”地位日显突出。内部审计部门处于单位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充当单位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协调人。因此,内审组织的建设急需强化。一是体制建设。包括建立、健全严密有效的组织内部监督和激励机制,规范内审人员的行为,提高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二是队伍建设。要切实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包括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设等,改进审计手段,增强内部审计揭示金融风险和促进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上一篇:风险投资赢在何方 下一篇:金融观察:商业银行风险...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