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府监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应发挥的作用
第二章中提到的财政部近日对我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该调查显示,实施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希望财政、证监等部门在以下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加强宣传,普及教育推广,强化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为全面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加强内控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人员技能素质,重点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将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3)考虑到内控人员的职业发展,建议在全国推出资格认证,并提供考试和培训;
(4)完善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协调好内控规范体系与其他法规制度的一致性,为拟执行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提供可靠有力的保证,确保内控规范体系的实施工作平稳、有序、顺利进行;
(5)分行业制定详细的内部控制操作手册,将典型案例研究作为操作指南向企业内部推广;通过个性化的代表案例分析,分析成功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成果之间的必然联系;同时在案例选取方面应当是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包括国有、民营、外资等;
(6)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自我完善和监督:积极引导并加强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自我完善与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引导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与监管工作建立在良好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同时加强并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营造内部控制实施并有效运行的良好氛围,保证内部控制监管体系深入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
(7)规范中介机构管理,要加强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对相关中介机构的监管,严格执业认定,完善专业培训,提高质量管理,积极发挥其内控鉴证业务的质量和公允性;
(8)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监管政策,规范监管口径,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9)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提高企业内控的违规成本,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10)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所遵循的准则及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监管要求等方面,建立互认机制,切实降低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成本。
此外,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也应当考虑几个层面的问题,即国家大法的要求、行政法规的要求、行业协会的示范作用和企业自身特点的要求,企业内控环境建设应考虑到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要求。
在外部环境方面,主要是政府法规、市场监管、外部力量对公司的约束机制。在这个环节中科学干预、依法干预、适度干预的理念和原则应当体现在政府监管措施中;在市场之利方面,成熟的市场机制,包括对企业管理者行为的约束,职业经理人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等方面应进一步地健全和完善;在外部力量方面,公众监督、新闻披露和司法力量是促进公司保持良好治理的重要力量。通过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公司良好治理的典型案例,有利于从精神层面上推动企业内控文化建设。而司法介入也将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解决公司制度建设方面遇到的纠纷与问题。
在内部治理方面,内控体系建设应到要考虑到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制衡问题,公司高管的利益最大化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仅仅依靠各方的约束远远不够,制衡与激励是公司治理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整合,包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子公司管理、生产管理和风险控制等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保障,如果忽视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再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也只能流于形式。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