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担保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其对于风险控制的要求也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十分重要。笔者基于对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理念的概述,综合分析了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特征、面临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一、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有所加强,而担保企业的内部控制更是同时引起了政府、企业与投资者等的关注。我国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在2006年就已经建立了关于企业内控制度的委员会,以对企业内控建设进行有效的指导。2010年3月国家银监会等七个部门联合制订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并陆续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八个配套文件。就担保企业而言,其内部控制涉及到的内容往往十分复杂,而不科学的内控制度建设也会加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并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利润降低,因此强化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尤为必要。
事实上,控制作为管理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从而纠正偏差,并进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它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从而保障企业经营有序进行,并通过对各种企业活动的监督,减少错误出现的几率,提高经营活动效率,维护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一般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可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即会计层面与管理层面。就我国实际而言,财务状况通常是审计机构最为关注的方面,因此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被较多强调,但对管理层面的内部控制也不应忽视。
二、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特殊考虑
1.担保企业以中介身份出现,承担着委托——代理的责任
担保企业多是伴随着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贷款难而出现的,作为一种信用保障中介机构,参与到整个贷款过程当中,提升了诚信体系的质量。这种诚信体系是基于虚拟关系建立起来的,因此对担保企业及被担保人的相关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十分必要。
2.担保企业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将风险在组织间进行有效的转移
由于担保企业是以中介机构的身份出现的,因此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多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发生的。通常情况这些风险由银行承担,但为便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企业便承担了这些风险。由于高风险的存在,担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很大程度上在于规避风险,而这也迫使内部控制人员应具备多种能力。
3.担保企业承担着多种金融功能,具有一定的金融性质
担保企业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促成双方交易的顺利进行,因此其担负着一定的金融机构职能。但由于担保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也催生了交易手段的多样化,这也会无形中增大了交易的风险。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