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面对的问题
1.企业治理结构层面问题
尽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我国已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从担保企业层面来看却缺乏实际执行的内外部环境,股权的分配也不合理。这主要体现为,大股东通常主导股东大会,而众多小股东丧失发言权,董事会没有相应的独立性,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内部人控制、管理人员与股东利益相悖等现象都十分严峻,使得担保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形同虚设。
2.担保企业内部微观控制制度的制定不够科学
目前我国多数担保企业对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并未考虑不同部门的要求与意见,使得制度所体现的通常仅是几个部门或者仅是体现管理层的思想,使得这种制度难以获取广大员工的支持,而管理层也多会利用这种制度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寻找借口。
3.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
担保企业在实际经营当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尤其在投资领域。然而,对风险的认识却会因不同的管理人员而异,不少担保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评估风险的能力,而企业自身当中也未能配备风险预警机制,导致担保企业无法对风险进行控制,最终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失灵。
4.担保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
目前我国不少担保企业的审计部门设置极为随意,在公司当中更是缺乏应有的地位,这使得审计部门并不具备应有的权力。另外,审计工作也极为简单,仅是关注账目的调整、错误的纠正等方面,而对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规划等方面难以提供帮助。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