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兼并收购 >> 正文

用大力度市场化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

发布时间:2013-06-24 16:37:27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作者:孙宏
新闻导读:PPI持续回落反映了工业品生产领域的通缩状态仍在延续,根源在于严重的产能过剩。应该通过大力度、刮骨疗毒式的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完成去产能过程,从而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艰难转身。治理产能过剩一般而言有扩大内需、对外转移、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几条途径。

  本报记者 孙宏

  PPI持续回落反映了工业品生产领域的通缩状态仍在延续,根源在于严重的产能过剩。要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无疑是大势所趋。应该通过大力度、刮骨疗毒式的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完成去产能过程,从而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艰难转身。

  从国际范围来看,美日等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都面临过产能过剩问题。随着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下行,通过需求扩张来拉动经济增长也进入瓶颈期,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不仅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的产能过剩也十分严重,而且预计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将持续较长时间。有权威专家就预测,我国钢铁业化解产能过剩绝不是简单地熬过一个寒冬,而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估计至少需要5到10年。

  治理产能过剩一般而言有扩大内需、对外转移、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几条途径。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走过的产能过剩治理路子来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美国的钢铁业、汽车业、电子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产业都面临过严重的产能过剩,但经过持续不断的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提升,实现了行业螺旋式发展,使整个行业有了新的生存空间和合理的利润空间。

  大力推进市场化兼并重组,也是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艰难转身。目前来看,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依然较多,受地方政府GDP和税收收入目标体系及地方维护社会稳定的影响,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化解难度很大,甚至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还要增加产能,兼并重组面临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当然,金融市场提供的金融服务和工具也不足。

  首先,要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创建良好的市场生态。要合理安排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和责任分担机制,地方政府也要简政放权,重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政府“有形之手”要注重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培育与发展上,降低兼并重组的政策壁垒,大力推进当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股权多样化。坚决取消各地自行出台的限制外地企业对本地区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规定,积极探索跨地区企业兼并重组地区间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企业兼并重组成果共享,调动兼并企业所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从战略思路上看,要坚持通过“无形之手”,让市场出清,政府不要干扰行业的自发调整。

  其次,坚持兼并由市场主体自发推动实施,不搞“拉郎配”。并购重组,市场因素是根本力量,要通过企业独立判断、公平竞争来实现,政府“有形之手”要避免简单通过行政干预、国家配置资源来实现兼并重组,要允许企业自己择善而从之,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战略自主决定,以求提高并购重组的效率。那种拉郎配、以富济贫式的撮合,往往只能“做大”而不能“做强”。

  第三,深化和丰富金融体系,为兼并提供更多金融服务和工具。当前我国的金融资源十分丰富,一个拥有足够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为日益多样化的并购活动提供有效和便利的融资服务。包括,金融机构提供丰富的融资服务和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规则,让更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并购等。鼓励引入PE等股权投资基金成为企业的战略投资者、收购方等,并通过市场提供公开透明的退出渠道等等。

上一篇:中国企业渐入并购时代 ... 下一篇:争久必合:中国企业进入...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