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金管理 >> 正文

流动性不足跛脚 信托业求解资产证券化

发布时间:2012-12-05 14:07:20  来源: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新闻导读:2012年以来,证券、基金、保险行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管新政,迅速拉开了中国资产管理新时代的序幕。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信托公司能够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将自身管理的信贷资产直接纳入证券化资产包,通过证券化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就能实现信托产品的流通,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2012年以来,证券、基金、保险行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管新政,迅速拉开了中国资产管理新时代的序幕。而回归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本源成为业内的共识的背景下,2012年,也正在被视为信托公司的转型之年。

  信托公司谋求回归本源

  “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的大前提下,由于各类金融机构介入,急需信托公司在更大的格局中重新定位,同时,信托公司依赖的传统业务将逐渐失去优势,也需要结构调整和业务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托行业多年来独有的制度优势受到了一定的削弱。

  北京国际信托副董事长李民吉称,在资产管理新格局中如何定位是信托同仁所思所想的主要问题。实际上,过往经验也证明,解决信托公司发展的唯一出路在于回归财产转移、财产管理这一信托本原。

  信托公司谋求回归本源,一方面是从业人员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监管部门的政策思路。

  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闵路浩近日也指出了信托公司转型的方向,他在“信托与财富管理发展论坛”上表示:“银监会目前要求各大信托公司加快调整信托业务结构,进一步推动从以往的纯融资业务向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转型。”

  “尤其是银监会对信托公司净资本的要求,这是鼓励信托公司向精耕细作内涵式的道路发展,信托业从上到下已经意识到转型迫在眉睫。”华融信托人士称。

  信托行业呼吁解决流动性之弊

  目前,信托登记制度尚未建立,信托也没有类似证券、基金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需要转让变现,缺乏退出机制,信托公司管理信贷资产也只能等待信贷资产到期,无法盘活资产进而提高流动性,流动性的缺乏一直是信托产品的一个“短板”。业内人士也多次对此缺陷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

  李民吉称,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信托产品的二级流通市场,解决信托产品流动性缺陷。

  对于信托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他给出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银行业管理的资产额过于庞大,宽松货币政策下的过量货币发行,绝大部分沉淀在银行系统。这种独特的金融资产配置状况应该有所改变;二是预计监管当局鼓励银行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工具创新的同时,将逐步放开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限制。

  “信托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中国金融行业资产管理新格局的最终版图,信托行业应该在这个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民吉认为。

  长安国际信托副总裁徐谦指出,应进一步放开信贷资产证券化,这样的发展趋势能够给信托公司提供更加规范的专业制度,隔离资产风险,为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各类资产的流动化、信托化、证券化创造制度平台,是信托公司未来最基本的业务定位。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信托公司能够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起人,将自身管理的信贷资产直接纳入证券化资产包,通过证券化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就能实现信托产品的流通,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本文摘自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李高阳)

分享到:
上一篇:从卓越运营到卓越管理 下一篇:跨国企业资金管理进入全...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