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本市场 >> 正文

林建兴:金融海啸后投资趋保守

发布时间:2012-10-15 22:23:16  来源:《钱经》杂志  作者:张曦元
新闻导读:香港作为内地首选海外集资中心,其证券市场开始设计、推出更多的人民币相关产品;内地投资者也从十年前只偏爱高回报产品,变得趋于理性,更注重产品组合和风险控制。金融海啸及雷曼事件促使本地金融业加强业内监控,优化理财产品的销售措施,使得财富管理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香港作为内地首选海外集资中心,其证券市场开始设计、推出更多的人民币相关产品;内地投资者也从十年前只偏爱高回报产品,变得趋于理性,更注重产品组合和风险控制。听听香港财富管理机构大佬林建兴如何看待两地十年来的变化。

 

  香港理财业竞争加剧,投资者可选空间大

  Q 在最近十年中,内地市场刚刚起步发展,香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内地学习的样本,您是否能回顾一下过去十年来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L 回顾过去十年,香港经历了数个经济周期的起伏,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亦更趋成熟。

  证券市场方面,香港是全球最活跃及流动性最高的证券市场之一,对资金流动不设限制,也没有资本增值税或股息税。香港是亚洲第三大及全球第七大证券市场,截至2012年第2季度,共有1519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总市值达23600亿美元。

  当然,投资工具不只局限于证券买卖,近几年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相当迅速,从数字上来看,亚洲私人财富市场净值规模达到近11万亿美元,去年开始已经超越欧洲。当中本港的财富管理规模亦高达4500亿美元。加上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支持香港成为国际性资产管理中心,当中包括推动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在国策支持下,未来的财富管理市场将保持强劲的增长。

  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市场上涌现不同规模的财富管理机构,包括银行、券商、信托、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而且亦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财富管理公司踏足香港市场,令行业竞争加剧。

  激烈的竞争环境令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接踵推出,经历了雷曼迷你债券事件及环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投资者不再单单偏好高回报的金融产品,而是需要现有的理财组合能有更好的风险控制。因此,财富管理行业的产品设计及研发更趋多元化,理财产品更丰富,当中涵盖证券相关产品、信托基金、保险、债券及衍生产品等,令投资者拥有优质的财富管理,有效地分散投资风险。

  金融海啸及雷曼事件促使本地金融业加强业内监控,优化理财产品的销售措施,使得财富管理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Q 我们知道香港财富管理市场较之内地要成熟很多,能否回忆一下过去香港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的脉络和重要节点,您从业以来影响最深刻的事件是哪一次?对您的影响有多大?

  L 过去十年來,香港的财富管理服务已逐步发展成为香港金融业的高增长业务。香港金融市场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后,财富管理服务也顺势而生。其后,投资者再次渡过2003年因SARS(非典)疫情而引发的经济低潮,以及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后,对财富管理的认知和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再者,近年来香港和内地富裕人士及中产阶层人数趋升,如何管理资产令其保值及增值已变成当下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此市场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殷切,从而造就了香港财富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

  1996年,在我担任Dharmala Capital Holdings Group (华富国际的前身) 董事总经理两年后,我对亚洲区的中产阶级之财富增长充满远景,我抱着一个使命——“在亚洲打造一个为所有中产人士增值财富的理财机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私人财富管理可以说是超高净值人群的专利,一般大众无法接触到相关产品,而且也不清楚如何保障自己在退休后的财务自由。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香港,在整个亚洲有着同样的问题。

  1996年的下半年,Dharmala在香港开设两家投资中心,并提供理财策划服务,对大众的投资组合给出专业建议。在满足理财需要及提升资产流动性的领域里,我们让大众了解到投资产品不再局限于保险、股票及房地产,还有不同的投资工具来帮助他们平衡风险与回报。

  在1997年,我们将同样的理念伸延至位于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子公司。简而言之,我们的驱策理念就是把私人财富管理的概念引入大众市场。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令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大受影响。不过,由于经济周期交替更迭,加上大众逐渐明白通过管理财富以达到财务自由是一种个人责任,令财富管理在大众市场的扩展重拾轨道。

  从Dharmala至华富国际,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在2005年重新开展,并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而不断增长。华富国际作为全方位的金融机构已在香港得到广泛认同。

  这次经验对我有所启发,坚定正确的信念亦需要配合正确的时机。如果在过程中遇到挫折,只有力求进步才可令你达成目标。

  富人对香港投资产品态度显著变化

  Q 在我们对一些高净值人群的采访中,发现不少内地富豪之前非常向往香港的自由投资环境,但有不少人却折戟于此,比如雷曼迷你债事件、香港私人银行导致客户巨亏等。您接触的内地客户是否有此顾虑?在过去十年中,人们的投资行为是否有什么改变?

  L 我们接触的内地客户当然关心他们的财富如何得到妥善的管理,我们会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及人生目标,设计、制定个人化的财务规划,以满足客户理财需求及创富目标。

  在过去十年中,人们的投资行为有很大的改变,金融海啸前,一般人主要追求高回报,不太注重产品风险,当时投资于定息产品如债券的比例很低,但现在定息产品的比例已大大提高。现时市场对财富管理行业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金融海啸前未见减弱,但客户会更明白高风险与高回报之间的关系,心态亦趋向保守。

  Q 你觉得对香港证券市场来说,这十年中对香港证券市场影响最大的事情是什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L 在这十年中,中国加速开放的大环境对香港证券市场影响最大。内地逐步从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不少内地企业纷纷来港上市融资,进而吸引大批国际资本,香港证券市场经历结构性的转型,成为内地资本投放境外的首选平台,2009~2011年,香港首次公开招股的集资总额连续三年占全球第一位。作为内地资本的首选海外集资中心,当然为香港带来不少商机,而内地资金亦将促使香港成为未来世界上最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

  内地于2007年进一步扩大QDII,让内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保险公司投资内地以外的股票和基金等产品。政府放宽了资本限制,令内地资金流出,加强两地资本市场的互动与联系,刺激本地证券交投。

  香港证券市场和A股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者类别的比重。香港证券市场较国际化,有较多机构投资者,2010~2011年度,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比重占总体的62%,个人投资者的交易比重为27%。而内地股市则由散户主导,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股市值只有30%左右。

  披露股价敏感资料在香港证券市场是法定责任,政府规定上市公司需适时披露股价敏感资料。另外,财务汇报局自2008年起开始主动审阅香港上市实体财务报表的非无保留意见核数师报告,调查香港上市公司在审计方面的不当行为和不遵从会计规定的事宜,这些政策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内地股市亦可以推出类似的制度,以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质素,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障。

  香港发力推人民币产品

  Q 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香港证券市场会采取什么措施?香港券商的应对之策是什么?近年来市场成交惨淡,这对严重依赖成交量的香港券商影响很大,有没有考虑推出新的交易品种或新的政策,如提高费率等?

  L 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香港证券市场致力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币相关产品。去年汇贤产业信托在香港上市,是首个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人民币计价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今年全球首个人民币货币期货产品于9月在香港交易所推出,亦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香港券商亦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大环境而相继推出不同类型的人民币相关产品,其中包括人民币债券、人民币保险产品、人民币计价股票、人民币计价黄金ETF及RQFII投资理财产品。虽然近年的市场成交持续减少,但由于我们的业务较多元化,因此对我们的冲击相对较低。另外,我们也在不断拓展新的交易品种,例如提供债劵买卖,推出环球期货期权,扩宽客户的投资选择。

  Q 如何看待本土企业赴其他国家或地区上市的现象?对阿里巴巴进行私有化有什么看法?

  L 2012年欧债危机悬而未决,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海外资本市场较为疲弱,加上中国概念股频繁被做空,令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步伐放缓。而香港主板仍然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截至2011年内地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总数为640家。对于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跳板,我认为势头依然看好。

  阿里巴巴进行私有化与其进行业务转型有很大的关系,阿里巴巴B2B业务增长乏力,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鸡肋。私有化后,财报和信息都不用公开,阿里巴巴可以更容易进行业务调整。不管阿里巴巴日后是否整体上市,重整业务都有助阿里巴巴提升整个企业的盈利增长。

上一篇:推石的凡人:改变股市负... 下一篇:中国概念股退市潮加速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