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市场风险暴露银行需加快转型步伐

发布时间:2014-07-22 13:36:35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薛亮
新闻导读: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面临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等多种因素带来的挑战。赵庆明:从银行信贷环境来看,目前经济表现总体来说并不旺盛,信贷需求相应的并不高涨。

  中国银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面临经济增速下行、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等多种因素带来的挑战。尽管从有关机构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来看,商业银行净利润实现超过15%的增长,但盈利增速放缓、不良上升已成不争的事实。下半年,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哪些因素将对商业银行规模及盈利带来重要影响?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平安银行(000001,股吧)战略规划部总经理袁文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经济进入“新常态”

  曾刚:关于银行下半年的经营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方面是宏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深入带来的影响。这将使得整个市场的风险逐渐暴露,而银行对于宏观经济的敏感度相当高。

  货币政策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其起到的作用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总体来看,现在的货币政策总体稳健但相对趋紧。

  第三个方面是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同时,包括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等在内也在不断发展,而这些因素也在间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这就要求银行加速转型以适应利率市场化。

  袁文胜:总体而言,我对下半年经济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从“三驾马车”来看,虽然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投资存在一定的下滑压力,但消费和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在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下,行业发展将会出现分化,以创新为驱动力的行业将会实现快速发展,产能过剩行业、纯资源型行业仍将步履维艰。阵痛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这是“凤凰涅槃”的前夜。货币政策基调不会变化,定向宽松将继续发力,全面“降准”意义不大,降息仍存在可能。

  银行增长空间变小

  曾刚:总体来看,银行的增长空间将逐渐变小,增长速度也将逐渐变慢。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存款的增速已经出现明显的减缓趋势,虽然6月份的存款数据出现增长,但从全年来看,总体或将保持增速减缓的趋势。

  赵庆明:从银行信贷环境来看,目前经济表现总体来说并不旺盛,信贷需求相应的并不高涨。虽然上半年经济数据依然保持了预期增速,但需要考虑6月份的时点因素,即可能存在“票据充数”。按照投放规律,下半年的信贷投放也将少于上半年。

  从银行资产质量来看,企业的还款能力也处于比较弱的时期。过去几年银行不良贷款数据,一直延续了小幅“双升”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银行普遍对于资产质量抱有乐观的预期,认为政府一定会“干预”。然而,现在银行和很多机构预期的“强刺激”政策依然没有到来,银行面临的抉择是在下半年的报表中反映真实的情况,或是依然抱有乐观预期。不论怎样选择,银行下半年资产质量依然承压。

  关于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与否应该是决定性的前提。换句话讲,如果存款保险制度还是像现在这样在不同监管部门之间“打太极”,则利率市场化的出台将延后。不过,利率市场化固然是重要的政策因素,但对于银行来说,其影响力仍然小于实体经济。

  不转型将被市场抛弃

  曾刚:从银行结构性变化来看,由于受到了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和越来越多的约束,现在银行必须加速结构调整步伐。在客户层面,银行的客户群将出现明显的由大到小的趋势;在业务层面,银行也将投入更大精力追求非利息收入。此外,银行下半年还将面临风险暴露的可能。近年来,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承压,尽管目前暴露的风险都是局部地区和个别行业的风险,但不能忽视风险集中暴露的可能性。因此,银行应该趁现在利润表现尚好的时机,尽量消化已经出现的风险,对于高风险行业要及时退出。

  赵庆明:银行在下半年还要考虑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问题。总体来看,银行现在还沉浸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尽管银行业现在强调要大力发展小微业务,但“垒大户”依然是银行业的主流。现在,整个经济已经处于转型期,最新数据显示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而第二产业的增速已经低于GDP增速。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若不转型就可能被市场抛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大型银行如果不转型,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整体转型。从整体环境来看,可以用“正常回归”来形容现在的经济形势。未来,GDP全年的增速或不会回到8%以上,这意味着银行息差还将持续降低。关键是银行要认清这个现实,要提质增效,要靠中小微企业业务实现转型,实现精细化经营。

  袁文胜: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也将走进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时代。在多重约束下,规模的快速扩张已经成为历史,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增长将成为竞争的主旋律。银行业也将进入“分化期”。如果说过去10年,一家银行融入主流“跟着走”就能取得成功,那么在未来,银行必须靠“自己走”,才能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上一篇: 信托风险管理图谱还原... 下一篇:网络保险理财受追捧 小...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