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资金面难回风平浪静 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发布时间:2013-08-08 14:01:34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杜金
新闻导读:6月份资金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之后,流动性一直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分析人士表示,对资金面的悲观预期,主要来自于流动性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根源依然是6月份流动性冲击带来的“后遗症”。商业银行应加快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工具和方法,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前瞻预判性。

  6月份资金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之后,流动性一直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分析人士预计,尽管资金极度紧张的局面不会成为常态,但2013年下半年外汇占款增量将会明显减少,加之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不多,总体市场资金面难言宽松,银行体系仍将面临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压力。

  整体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当前不大可能爆发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而且由于存款准备金率水平较高,下调空间较大,足以应对流动性紧张风险。但6月资金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后,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跟不上银行业务模式和风险结构的问题则凸显出来。专家表示,下半年,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银行亟须增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

  流动性环境短期难以改善

  实际上,从去年末到今年一季度,多个关键时点银行间资金面都出现了宽松迹象,银行间资金面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平稳阶段。但6月份,突如其来的资金市场异常波动一时间打破了市场的平静。

  7月30日,距离上次逆回购近半年后,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170亿元逆回购,两天后,央行又进行了14天期逆回购,逆回购资金340亿元,央行两次逆回购操作,对市场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市场也有是否政策转向的猜测。

  而在此之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五周“按兵不动”,其态度让商业银行难以揣测。而近期,由于临近月末和政府加大对地方债的清查审核,市场资金面再现紧张局面。7月29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资金利率全线上涨。虽然央行一再重申,当下资金总体是充裕的,但在此次逆回购重启前,市场仍对资金面的预期较为悲观。

  有分析人士表示,对资金面的悲观预期,主要来自于流动性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根源依然是6月份流动性冲击带来的“后遗症”。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虽然上周央行重启逆回购打破了这种预期,但两次逆回购利率均在4%以上。“央行出手是出手了,但是中标利率都在4%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央行维稳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向市场释放出了不会轻易注入流动性的信号。”国开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表示。

  另外,6月新增外汇占款负增长412亿元,也是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转负。市场不少分析认为,外汇占款拐点已经到来,三季度维持负值的概率较大。因此,总体资金面谨慎预期仍未完全消除,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环境短期内难言改善。

  存款压力仍在增大

  除了市场因素之外,下半年银行存款形势也不容乐观。

  据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存贷比达72.43%,接近75%的监管红线。

  据媒体报道,7月份,继月初存款大规模流失万亿元之后,进入第四周,四大行存款小幅增加600亿元,截至7月28日,7月存款负增长9500亿元,预计全行业7月人民币各项存款负增长9000亿元。业内专家分析,考虑到在贷款增速下降、金融脱媒分流存款等因素的影响下,长期来看存款增长放缓、占比下降将成为新趋势。据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由2006年末的87.5%下降到2013年6月末的82.5%。

  由于吸储难度加大,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缺乏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存款压力较大,导致其越来越依赖理财产品,依赖在银行间市场借入短期资金。而银行理财与同业业务的“野蛮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负债表大规模期限错配,不仅是6月份资金市场异常波动的直接诱因,也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存款的波动性,令银行流动性风险持续上升。有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今年年中同业负债比重已由之前的6.6%上升到了目前的13%。

  银监会今年3月份出台的理财“8号文”旨在通过整治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等问题防范可能由此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理财资金对接“非标资产”遭到额度限制。根据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08万亿元,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2.78万亿元,比“8号文”出台前下降了7%。

  从当前情况看,在存款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如果流动性出现紧张,银行体系的期限错配具有较强的脆弱性,风险依然不容小觑。所以,尽管非标治理初见成效,但银监会仍然表示将在年初“8号文”的基础上,酝酿出台更严厉、更全面的监管措施。银监会称,下半年将继续严防理财业务风险,细化“8号文”关于理财业务规模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防控方面的监管措施。

  流动性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不够,流动性风险管理跟不上银行业务模式和风险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的不足。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下半年要着重增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改变过度依赖理财产品和短期资金拆入的状况,全面提高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

  “基于利润考核,部分银行贷款冲动仍较大,信贷扩张较快,银行体系资金备付水平低,超额准备金率下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边际承受力也因此大为下降,受资金供需变化的冲击较大。”业内专家表示。

  更为严峻的是,同业业务大幅扩张,“短借长贷”的期限错配问题比较严重,容易出现大的现金流缺口。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传统上,同业资产多由债券等高流动性资产构成,可谓“流动性储备”。随着信托受益权等非标债权资产的进入,同业资产变成利润增长点,为此牺牲了流动性。

  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快改进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工具和方法,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前瞻预判性。

  “主要的就是稳定负债来源,在信贷投放上,严格执行信贷规模管理,控制中长期贷款比例。强化内部各部门合作和头寸备付管理机制,建立货币政策评估机制,完善内部资金管理机制,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市场流动性变化。”专家建议,持续改进流动性管理技术,继续完善流动性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现金流量监测与管理系统升级。同时还要科学预测市场利率走势,积极抓住有利时机调整负债结构和重定价期限,提高定价的市场敏感度。

  “短期来看,由于银行间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财政收支、结售汇、取现等行为对流动性的冲击增强。”专家表示,银行还需要加强对基础货币波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上一篇:财富管理是场“马拉松”... 下一篇:经济下行压力加速风险暴露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