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金融创新衍生新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承压

发布时间:2013-07-26 10:15:02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杜冰
新闻导读:6月末,发生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一场资金市场异常波动现象,引发了市场对银行流动性的高度关注。在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期限匹配不当,从而导致流动性不足或过剩。

  6月末,发生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一场资金市场异常波动现象,引发了市场对银行流动性的高度关注。虽然此次资金风暴已经平息,但也暴露出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值得关注的是,在目前经济环境变动、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等表外创新在为商业银行开拓新的利润渠道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平衡流动性风险的压力。

  对此,业内专家分析,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提高,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转变,这为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金融改革日益深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做好流动性风险防范,解决期限错配、利润来源和风险外溢等问题,商业银行亟须探索新思路。

  银行面临新型流动性风险考验

  6月末,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不断飙升,让市场解读出商业银行短期资金紧张的信号。但是,无论是从货币供应量还是金融机构备付资金来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裕的,并不存在清偿能力方面的问题。

  “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超额准备金余额达到2万亿元,而通常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就比较充足。6月份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然而,总量上的充足并不能完全避免风险,特定时点的资金供求情况以及资金在不同机构之间的配置,也是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短期波动有多种原因,其中就包括了“金融机构在流动性风险控制和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不足”。

  在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存贷期限匹配不当,从而导致流动性不足或过剩。然而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银行业务模式有了较大转变,银行风险特征也随之出现了明显变化。目前,银行流动性风险已经广泛涉及到理财产品兑付、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卖出回购等业务。

  “商业银行日益加快的金融创新步伐,使得一方面表外业务迅速发展,即银行通过理财、银信合作、银证合作等一系列方式,将表内资产向表外转移;另一方面表内业务结构调整,负债方更多地依靠批发性资金来源(主要是同业资金)。另外,在资产配置方面,也有更多资金流向金融市场和同业。”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表外业务创新及交易对手多元化,尤其加大了流动性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金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度提高,进而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转变。”曾刚表示,由于市场波动较大,银行流动性也会更加脆弱,而且考虑到金融市场参与者众多且信息传递速度较快,也更容易引发系统性动荡。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表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挤兑”,更多地通过金融市场波动来加以暴露。

  监管规范倒逼银行去杠杆化经营

  在利益驱动下,商业银行资金通过表外业务创新更多地流向了证券和房地产等资本市场,这种资金空转的经营非但未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事实上,此次资金异常波动的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监管态度的扭转。

  “此前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激进扩张资产,主要还是相信中央银行不会坐视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而不管,这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道德风险。当道德风险过度膨胀,流动性要求让位于经营效益目标,大大绷紧了流动性风险链条,加剧了潜在金融风险。”业内专家分析,此次央行一改常规或意在响应中央决定,对商业银行扩张过猛的表外业务进行惩戒,倒逼金融机构实现去杠杆化经营,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特别是控制一些机构期限错配的风险。

  事实上,央行一再要求商业银行继续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实际上也是对近年来资金过度集中在虚拟经济,并没有很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现象的一种矫正。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去杠杆化是以“阵痛”换取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商业银行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去杠杆化时代”的到来。

  “即使银行可以在短期内轻松获利,但极易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进而导致资产质量下降,并使银行信用受损。”业内专家分析,去杠杆化监管思路可以有效地对商业银行资金空转的问题加以控制。通过杠杆率的控制,将空转规模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倒逼资金向实体经济回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重塑流动性风险管理

  事实上,在此次资金“异动”过后,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对于自身流动性管理进行了表态,在表露了对“流动性储备充足”充满信心的同时,各家银行也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对日后风险管理及业务转型进行了规划。

  对于一直以同业业务为优势的兴业银行而言,资金“异动”引发对同业业务的质疑并没有改变其发展同业业务的长期战略。该行高层表示,同业业务作为该行差异化经营的一个亮点,总的发展战略不会改变,但会根据外部监管环境和国家政策的要求及时做一些策略上的调整,而且这方面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并且开始实施。

  在传统业务方面,多家股份制银行表露了“向中小微客户倾斜”的发展思路。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表示,目前形势下,该行将推进业务和客户下沉,做好中小微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消费金融和零售银行业务,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避免过度支持虚拟经济可能引发的风险,实现防止风险外溢与盈利稳定增长的有机统一。

  此外,民生银行高层也在日前表示,未来该行一方面是做同业杠杆率低的新型业务;另一方面是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包括私人银行业务,小微企业业务和正在推进的小区金融业务。

  可以肯定的是,在此次“异动”风波过后,流动性风险管理已经日益受到监管层重视。事实上,近年来监管层对于流动性管理的态度已经呈现日益趋严的趋势:巴塞尔III已将流动性管理提升到与资本管理并重的新高度;我国银监会也制定了《商业银行新资本管理办法》,在“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监管指标以外,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

  “面对这次市场波动,今后监管部门极有可能加强对流动性相关指标的考核,商业银行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业内相关人士表示。

上一篇:实施税务风险管理成熟企... 下一篇:渤海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文...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