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评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及规避

发布时间:2012-10-16 20:14:09  来源:《金融博览》  作者:
新闻导读: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宏观经济形势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对于中国来讲,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业务,也就是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近十多年来少有的严峻局面,企业利润普遍下滑,经济增长乏力。银行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各银行的利润增速放缓。未来经济下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值得关注。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宏观经济形势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

  在经济景气时期,银行对于企业的投资项目和偿债能力往往过于乐观,导致信贷政策放宽、信贷标准降低。而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高速增加之日,正是风险大量积累和集聚的时期。在经济衰退时期,市场需求萎缩,企业利润下降,银行不良资产趋于增加,银行担忧企业的还款能力,信贷政策趋于保守。银行的潜在风险往往会在经济下行期间才会集中暴露出来。

  当前商业银行风险的特点

  2009年,为了防止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信贷总量陡增了9.59万亿,贷款年增速更是高达约32%。信贷的大规模投放,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显著业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风险。

  目前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有几个特点。

  实体经济低迷是银行风险的主要源泉。刚刚公布的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150亿元,其中16家上市商业银行实现的净利润就达5452亿元,占整体利润的50%还多。不过,商业银行虽出现较好盈利,但银行业利润增速已出现明显放缓的趋势。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利润的不平衡,彰显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没有实体经济良好业绩支撑的中国银行业,将缺乏持续繁荣的动力和后劲。

  对于中国来讲,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业务,也就是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大都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受此影响,水泥、煤炭、铁矿石以及钢材等生产资料的库存规模不断累积,价格下滑。企业利润大幅走低,出口增长明显回落,投资和消费增长也有不同幅度下降。经济增长率呈现下行压力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需求的萎缩,企业利润下滑直接影响到借款企业的还款能力。实体经济状况不佳使服务实体经济的银行难以保持良好的业绩。经济增速的趋势性放缓必然导致银行业主营业务增速放缓,连续多年的全行业资产规模高速扩张将难以为继,旱涝保收且可观的存贷息差也将成为过去。而且,受到出口下降的影响,作为经营货币的银行重要来源的外汇占款明显下降。贷款监管新规的颁布,使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倍数和速度呈趋势性下降,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流动性。

  市场化改革加大了银行风险控制的压力。2008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是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流动性泛滥、资本账户没完全开放、利率和汇率机制还没有充分市场化、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实现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取得的。银行业基本盈利模式是依赖廉价资本与规模驱动下的信贷扩张。

  伴随着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利率和汇率等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加快,资本市场和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将深入推进。未来市场要素在主导资源配置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变化将会加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银行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银行风险定价能力、适应和管理风险能力的要求会高很多。伴随着银行间的竞争更多转向价格竞争,将加速商业银行分化,同质化竞争将会有所减弱。利率市场化将鼓励有特色的细分市场和客户、有比较优势的银行发展,产品创新、差异化服务、综合定价及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银行争取市场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化将对银行业产生较大的业务转型和风险防控的压力。

  银行间竞争挤压了利润空间。去年出现的大面积的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催生了中小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降低。今年以来,大量的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独立法人的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批量设立,再加上在经济形势下行和银监会“两个不低于”规定的双重压力,大银行也开始转入小微企业市场,导致中小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家银行不仅竞争存款客户、而且还竞争贷款客户和其他交叉售卖产品。由于产品同质化,导致价格竞争成为客户竞争的主要手段。

  同时一些证券公司出现的货币市场基金、现金工具等创新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威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存款的一般特点,而且收益普遍高于储蓄。使银行体系的资金分流加剧,稳定性下降。

  商业银行如何才能规避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扩大自身的盈利渠道和空间。银行理论认为,银行的利润和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最关键的因素。因此,银行需要在两个因素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政府、企业和家庭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旺盛,而银行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远远落后于市场需求。大银行在电子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应该下大气力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细分市场服务。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小微企业和三农市场是中小银行发展的蓝海。虽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着成本高、风险大等先天不足的缺陷,但是这个市场的盈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广阔前景。目前国内有一批优秀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采用批量化、规模化等方法经营小额信贷,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收益。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强烈,对商业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将给银行带来长远的利益。

  商业银行拥有持续推进银行业改革的动力,强化自身的风险防范。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资产结构,严控风险资产规模。加快银行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等战略转型。提高管理能力,利用高科技手段,做好风险的监测和研判。

  当前很多地方出现刺激经济的苗头,要严格管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加强房地产信托风险管理。完善内控合规制度建设,把风险管理的要求渗入到业务流程之中。加快提高市场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汇率和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提高跨周期、跨行业、跨国境风险管控能力,为风险储备充足的资本。银行要严守风险底线,强化案件处置后续跟踪。注重建立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等与银行业之间的防火墙。

  明确银行业的基本业态,对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科学的定位和规划。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银行业的基本业态是垄断竞争。稳定的特殊要求使银行业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竞争的产业。银行业的适度集中,或者说某种程度的市场力量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金融业是一个具有显著外部性的行业,适度竞争比完全充分的竞争更合适。政府需要明确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定位及战略发展规划,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作出科学的决策。

  纵观世界各国,绝大多数国家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都是由五家左右大银行占据市场约50%的份额,众多中小银行机构分割剩余50%的市场份额,这是由银行的特点来决定的。成千上万家小银行完全竞争的局面会导致较为严重的风险。银行业既需要大银行作为稳定器,又需要中小银行来增添市场的活力。(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杜金富:以新监管标准推... 下一篇:中联重科获评中国上市公...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