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首席风险官不能承受之“重”

发布时间:2012-11-24 23:24:36  来源:中国会计报  
新闻导读:刘霄仑认为,风险管理官最合适的定位是运营层面风险管理的协调人,起牵头和协调的作用,也可执行检查和企业自我评价的职责。风险管理官的权责尴尬还不仅仅是和财务官的矛盾,许多人为与内部审计官、内控官“抢夺”监督权而争得面红耳赤。

  日前,英国石油公司已同意为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支付创纪录的45亿美元罚金。

  引起这场事故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对高管的考评体系里有一条节约成本的指标,而在节约成本与风险管理之间,高管显然选错了。

  这起对风险管控缺乏认识的典型案例着实为众多企业敲响了警钟。

  为何要设立首席风险官?

  事实上,风险无处不在。首席风险官在国外企业已经比较普遍,而在国内,除了金融机构有所涉猎外,其他企业对这一职位都十分陌生。

  “企业决策者对风险如何判断,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财政部内控标准委员会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刘霄仑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专访时提醒疏于风险管理的企业:“现实的尴尬在于企业决策者对于机会、目标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没有深刻的理解,风险管理变成了外在要求而没有成为企业运营的内在要求。”国际上,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存在三道防线的理念,第一道防线是运营部门和个人,第二道防线是风险管理部门,第三道防线则是内审部门。

  “对应第二道防线的就是风险管理官,但风险管理官并不是运营层面风险管理的责任人,而是牵头人,责任人仍然是每个部门本身。”刘霄仑说,如果将风险管理官定位在治理层面或者运营层面的风险管理者本身,则会引发更多麻烦。

  刘霄仑告诉记者,责任人和监督人一定不能是一体的,而运营层面的风险管理者与运营风险管理的监督者也必然不能合一。如果让风险管理官代行企业各部门管理风险一定会做不下去,这正是国外风险管理官定位尴尬的原因所在。

  风险管理官真的好尴尬

  在卡洛琳撰写的《风险经理真的入错了行》一文中,也有风险管理官抱怨,作为风险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却成了首席财务官CFO的“小弟”。

  只有等到报告交给CFO审阅并得到明确的批示后,风险管理官才可以按照“上峰”的意思办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经理人逐渐被CFO所取代。

  对此,刘霄仑指出,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官定位存在问题。

  通常,风险管理官的职责是起牵头作用,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合规性,而CFO作为财务机会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承担者,其职责包含了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财务管理和对外披露过程的合规性。

  刘霄仑认为,风险管理官最合适的定位是运营层面风险管理的协调人,起牵头和协调的作用,也可执行检查和企业自我评价的职责。

  然而,风险管理官的权责尴尬还不仅仅是和财务官的矛盾,许多人为与内部审计官、内控官“抢夺”监督权而争得面红耳赤。

  刘霄仑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风险管理是包含内控的。“事实上,风险管理包括了治理层面和运营层面的风险管理,而运营层面的风险管理与机会管理一起,构成了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可见,风险管理和内控是相互关联而又彼此交叉的两种不同体系。

  风险管理官考核不能看业绩

  风险管理官的考核也与众不同。

  就如同银行实行的放贷责任终身制一样,银行早期将贷款放给了一家企业,可能利息都回笼得比较好,但在最后一年,企业老板携款潜逃了,这意味着本金及银行资产部分损失了,这也是银行的资产损失。

  刘霄仑告诉记者,风险管理官的考核标准与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不同。对于一般机会管理者的评价是“无功便是过”,而对风险管理者的评价则是“无过便是功”,但责任追索期要延长到当初制定的决策所造成的影响已经结束时。

  “另外,还应将“勤勉尽责”和“应尽关注”作为风险官的评价标准。”刘霄仑认为,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下,应该由首席风险管理官、首席内控官、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首席合规官及首席执行官组成一个团队,才能更加完善地运营企业,另外还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首席内部审计官。

  “虽然风险管理官和合规官在很多欧美企业中已经非常普遍,但在国内设立还需要一些时间。”刘霄仑说。

分享到:
上一篇:风险管理 护航金融租赁... 下一篇:战略风险“冲击”企业绩效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