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利率市场化是对中国银行业的考验

发布时间:2012-10-16 20:12:13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
新闻导读: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变革,是对中国银行业既有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中国的银行业要加强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和把控风险的能力,实现收益水平与风险承担的最佳均衡。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变革,是对中国银行业既有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2012年6月以来,央行通过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来收窄利差,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1倍,贷款利率可以下浮0.7倍。这不仅是刺激经济的措施,更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当人们都在期待利率市场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利率市场化将会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影响,银行业是否都做好了准备。

  利率市场化是对中国银行业的考验

  在市场环境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并随着市场供求而波动。资金的特殊作用和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使得利率变动的敏感性极高,这不仅会给银行等市场主体的预期经营收益带来影响,还会导致整个经济运行的波动,这种影响和波动就是利率的作用。严格的利率管制虽然比较公平、比较稳定,但也严重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效率和资源配置及利用的效率。

  尽管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方式,可以提升市场效率,但由于利率市场化会使社会资金价格的变动更加频繁,走向更难预测,有可能会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或冲击。因此不少国家对利率管制都比较严格,即使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对于利率市场化也是十分谨慎。从一些国家的实践情况看,利率市场化改革直接会导致利率波动加大,利差收窄,据统计,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存贷款平均利差收窄了0.54个点,日本1994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存贷利差由1984年的3.15个百分点收缩到1994年的2.33个百分点,减少了0.82个百分点,由此引发了一些银行的破产倒闭。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不稳定,触发了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如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债务危机。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条件逐步成熟,自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之后,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外汇存贷款利率早已放开,贷款利率向上浮动和存款利率向下浮动也是放开的,还有一定的贷款利率向下浮动区间,银行间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都实现了市场化定价。只是存款利率的上浮和贷款利率的下浮还受到政策的限制,没有完全放开,当然这也是对经济社会影响最大的。现在所说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指把存款利率的上浮限制和贷款利率的下浮限制逐步放开,国家不再进行管制。

  由于中国银行业的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占比较低,银行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存贷利差收益。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可以促使中国银行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使银行的贷款利率不能与存款利率同向同幅波动,每家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也会出现差异,但这种波动和差异会直接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上升,利差收窄,收益下降,风险增大。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变革,是对中国银行业既有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考验,是对银行在平衡市场、风险、收益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它将深刻改变金融市场现有的分布格局,只有那些经营结构优、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银行,才能经受住利率市场化浪潮的涤荡和磨炼。

  加快调整经营理念和方式

  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存款第一”是银行始终不能动摇的经营策略。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存款利率不能上浮,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都一样。对存款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为服务的竞争,银行只有通过提升服务来争取存款,谁服务好谁的存款就多,占比就高。在利率放开的情况下,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就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这时银行间对存款的竞争就不仅体现在服务上了,还会更多地反映在吸收存款的价格上。

  银行是存款人与借款人的中介,吸收存款只是银行获得收益的工具,是为了把它贷给借款人,以便能从中获得利差收益。但存款也并非是越多越好,银行必须要根据借款市场的需求来确定吸收多少存款。借款需求不足,存款利率就会下降,借款需求旺盛,存款利率就会上升,超过借款需求的存款,或高于借款利率的存款不会有市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存款业务的同业市场占比领先并不一定是竞争力的表现。高成本的存款,可以使存款的市场占比提高,资金来源增加,但不一定能带来预期经营收益。

  由于市场主体并不都是理性的,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也并不都是合理的。对于习惯了在利率管制下经营的银行,一旦失去了政策的约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也有可能失去理性,会更多地使用价格竞争手段,不排除采用非理性的竞争来吸收存款,由此只能引发其财务状况失控,甚至被迫退出市场。因此,中国的银行业要彻底转变经营理念,面对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不仅要用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存款,更要用服务来吸引存款、用风险管理的优势来争取存款,构建起全新的经营模式。

  事实上,经营转型有很大风险,也要支付很高成本。在经营效益较好的情况下,银行是不会轻易转型和调整的,只有当经营出现困难、经营效益发生逆转时,才会考虑经营转型,才会调整资产结构和经营收入结构。面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银行业必须要加快经营转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存贷款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增加非利息收入,并要通过经营绩效考核评价把这种转型和调整快速地传导到下去,以此来调整和规范分支机构的市场营销导向和经营行为。

  利率市场化可以使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大大提高,存款利率从短期来看会有上升,从长期来看会稳定,但利率市场化不会降低贷款利率,尽管贷款利率的下浮不受管制。更不要以为利率市场化能化解目前困扰我们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它甚至还有可能给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更多的压力,使企业承担更高的成本。银行为覆盖吸收存款的成本,就必须要设法把贷款投向更高收益的领域,而高收益领域大都是高风险领域,包括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还有可能导致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转向高风险的虚拟经济,助长一些领域的泡沫。所以利率市场化不仅会增大银行的市场风险,还会加大银行的信用风险。

  此外,长期的市场管制和政策保护,使得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从没发生过风险损失,因此也就根本没考虑把钱存入银行会有什么风险问题。利率市场化对存款人的风险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款也是有风险的。高的存款利率意味着要承担相应高的风险,一旦银行出现风险导致破产,存款人的存款就有可能出现损失。所以存款人在选择存款银行及其存款收益时,必须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确定自身的风险偏好。

  强化利率风险的管理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风险问题将会凸现出来,对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能否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利率风险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所谓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导致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

  依据现行的会计准则,银行为卖而买的资产,须计入专门的交易账户,而各类存贷款、持有到期债券等业务则要在银行账户中反映。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必须严格分账核算与管理,不能随意调整。

  中国的银行业对利率风险还不像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那么熟悉地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由于利率风险更具同质性、系统性,其影响更为广泛,因此对利率风险的管理难度也就更大。尤其是对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管理,无论是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基准风险,还是期权性风险都将不断增加,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复杂多样。而从现状看,多数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基础仍然较弱,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到位,制度流程建设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风险定价能力严重不足,还缺乏市场化的利率风险对冲机制和工具。

  银监会虽然已经发布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指引,但实际执行起来还是面临较多问题。一是对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基本是传统的静态账面管理,没有像交易账户那样进行盯市估值或模型估值这样实质意义的风险管理,尚未形成一整套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的制度办法和计量模型,在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控制等环节更没有进行有效的量化管理。二是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与资金营运没有分离,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潜在风险较大。三是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大都采用主要缺口、久期、净利息收入、模拟等传统的方法,缺乏有效的利率定价模型和风险计量工具。四是利率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和计量模型,主要是从国外商家购买,不仅投资大,而且兼容性差、整合难度大,响应速度慢,缺乏竞争力。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中国的银行业要加强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提高风险定价水平和把控风险的能力,实现收益水平与风险承担的最佳均衡。

  首先,完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框架,理顺银行内部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及相关的运行机制,强化董事会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战略决策作用。董事会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监控,根据市场变化以及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对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战略、经营策略以及资产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明确高管层的职责,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部门职能,使管理层能有效贯彻董事会的战略,制定相关的具体政策、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风险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

  其次,根据市场变化以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构建精细且富有弹性的利率风险定价管理体系,维护理性、有序的竞争环境。定价能力就是银行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根据不同产品的资金成本、发展策略、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来确定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依据不同的期限、不同的流动性来确定存款利率,既要避免由于定价不合理带来市场竞争上的被动,又要统筹兼顾市场开拓与成本控制,更重要的是提高有议价优势的业务和产品占比,通过产品创新来提升定价的话语权,尤其是要注重多开发个性化、差异化、适合不同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尽可能降低利率市场化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最后,进一步完善利率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加强对利率风险敞口的准确估值,建立和实施有效的限额管理制度,为利率风险计提充足的资本。在充分研究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模型与信息系统,建立覆盖所有银行账户产品的基础数据库,实现VaR值计量与分析。按照监管指引、风险偏好以及集中度风险防控等要求,在对利率风险准确识别和估值的基础上,确定和完善涉及利率风险的各类限额指标,包括净利息收入限额、敏感度限额、VaR限额以及各个子项限额指标,并将限额逐级分解到每个交易员、每个产品上。

  转变监管方式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监管部门要做好对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监管准备,也要转变监管方式,采用新的监管要求和指标,强化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监管。

  严格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资本监管。按现行的资本管理办法,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主要采用定性评估的方法,从治理架构、政策流程、计量分析与报告等方面进行管理,没有采用定量方法对资本进行精确计算,其所依据的数据也主要是基于银行资产负债的缺口表计算得出的,没有逐笔的交易明细,使银行实际承担的利率风险与所需占用的资本不相匹配。从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现状看,由于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难度较大,在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比交易账户的利率风险管理要滞后一些。金融危机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对银行经营的重要,尽管巴塞尔新资本协议(BaselIII)未将其作为第一支柱风险来进行资本计量,但仍有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归于第一支柱计算监管资本,并在内部模型法下使用VaR值进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计量,实施更为严格和审慎的监管。这不仅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在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上更为审慎,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将银行账户每笔业务的利率风险信息集中储存和管理,而且可以促使银行研究和使用更先进的利率风险计量工具。如重定价期限表法的缺口和久期分析,静态模拟和动态模拟法,VaR方法等方面能得到较快的提升,使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计量更科学、更合理,为市场利率的不利变动准备足够的资本,以便及时进行有效对冲。

  进一步开放金融衍生品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市场。开发更多的利率衍生产品,使银行有更多的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可用,让每种利率风险都能有合适的对冲工具来锁定风险、转移风险、置换风险。同时也要积极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开放二级市场,尤其是要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步伐,使更多的信贷资产能在市场上转让交易。

  淡化或取消对贷存比的监管。贷存比主要被用来约束银行贷款发放和评价银行经营行为,在指令性的信贷计划管理转为间接调控后,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间接调控工具,确实也曾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但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风险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原先影响较小的市场风险会成为银行日常关注的重点风险因素,存款的利率风险将成为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这不仅对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结构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监管部门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银行可不以会计定义的存款来发放贷款,只要有资金就可以发放贷款,同时监管部门可以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手段和资本管理的工具来约束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控制市场信贷总量规模,这比传统的贷存比控制更有效率。因此,监管部门也需要不断研究新的监管指标来约束银行的经营行为,防止无序竞争,使商业银行能够在市场中理性经营和稳健发展。

  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等配套改革。利率市场化必然会使银行间竞争更加激烈,银行为了能保证收益,会加大资金期限的错配,从而增大流动性风险,一些经营能力较弱的银行可能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倒闭。所以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就不宜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否则会带来金融市场的混乱。存款保险既是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一个基本条件,可以使存款人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问题时能有一个基本的权益保障,同时通过存款保险的相关条款又可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从而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

  此外,利率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其本身需要逐步渐进实施,还需有汇率制度、信贷限额调控、资本账户开放和资本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对公众的金融风险教育宣传,普及公众的金融知识,确立公众的风险意识等,也都是极为重要的配套措施。这样才能使整个经济稳健运行,以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要求。

上一篇:汇率风险管理的三种基本方法 下一篇:杜金富:以新监管标准推...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