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兼并收购 >> 正文

中资海外并购今年遇六大变数

发布时间:2014-05-20 10:02:22  来源:晨哨网  作者:
新闻导读: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的并购规模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并购规模却异军突起,年年攀升。

  晨哨网编辑 付尚 综合报道

  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近五年,全球的并购规模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的并购规模却异军突起,年年攀升。

  此前一些机构发布的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数据统计均指出:今年一季度披露的并购总金额同比大幅下降。晨哨网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后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企今年一季度正在放慢海外并购投资的步伐。2014年一季度海外并购数据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去年一季度数据出现偶然性暴增——中海油151亿美元并购加拿大尼克森一案于去年2月26日收官,创造了当时单笔交易金额最高纪录。晨哨网剔除这一超级并购大单的干扰进行数据对比之后,发现今年一季度中企海外并购仍总体呈上升趋势。

  一、放宽审批立竿见影:上海一季度境外投资增长8倍

  对中国企业而言,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014年,中国买家的海外并购年初至今的规模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3月24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对除“借壳上市”以外的上市公司其他并购重组均取消行政审核,这将意味着市场化并购的黄金时代来临。

  上海商务委外经处处长孔福安表示,上海今年一季度境外投资核准后的数字是22亿美元,同比增长8倍。他对记者表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上海乃至中国的企业将进入市场化、井喷式的境外并购阶段。孔福安认为,海外投资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的选择。

  孔福安认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动力主要有二:一是中国企业内在发展需求,他们需要通过国际化来实现转型和升级,通过境外并购提升技术、品牌、渠道等核心竞争力;二是中国政府对境外并购政策管制的放松,给企业并购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上海地区一季度境外投资金额同比猛增8倍就是中企“走出去”趋势持续迅猛的一个信号,因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起着中国经济发展风向标的作用。

  汇丰收购及合并业务全球主管弗洛里安 福兹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审批规则与环境正在逐步放松,中国企业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投资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步减小,中国更为注重对外投资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二、欧洲投资吸引力持续增长

  欧洲是第一个工业化的大陆,其工业化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时至今日,欧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大洲,资产约为三十五万亿美元,超过了北美洲的三十万亿美元。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瑞士日内瓦2014世界经济论坛总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说,欧洲经济明显回暖。欧元区GDP增速将从2013年的-0.3%跃升1.2个百分点至2014年的0.9%。其中,私人消费从-0.6%升1.1个百分点至0.5%,政府消费从0.1%升至0.2%,固定资本总形成从-3.6%升近5个百分点至1.3%。对2014欧元区GDP增速的预计主要集中在0.6%至1.4%之间,均超过2013的数值。

  在此利好的大形势下,中欧投资额增速有望续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对欧洲的并购交易总额已达到85亿美元。来自商务部的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直接投资增速达到29%。

  在汇丰集团总经理兼资本融资业务全球主管利子琛看来,现在是中国企业放眼海外、走向欧洲,考虑对外投资策略的大好时机。

  汇丰银行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把握中国投资浪潮:中国全球化对欧洲的影响》预计,中欧投资额增长将继续加快,并最终赶上双边贸易额增速,而双边贸易额在过去十年增长了五倍。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过去五年间增长了三倍,但这只是中国海外投资增长的起点。”利子琛说表示,“随着中国对外投资格局转变,加之欧洲正处于经济触底反弹阶段,现阶段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将能获得更高的价值。”

  无论在欧洲还是美洲,被中国企业部分或全部收购的海外企业对中企并购也持欢迎态度,原因正如汇丰银行(中国)副行长廖宜建所说,海外企业一方面获得了来自中国企业的长期投资;另一方面也给自身增加了“中国元素”,与中国市场取得了一定联系,公司估值往往会有一个较好的提升。

  法国诺欧商学院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张海晏教授,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欧投资报告执笔人,长期跟踪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大数据分析并完成了出色的定量研究。他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在欧洲投资有非常明显的三类主体:

  第一类是以中投和外管局为首的主权财富基金。他们主要投资于欧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如港口,机场,供电、供水系统。区域选择方面,主要集中在南欧和西欧国家。投资占比一般不超过10%。此类多属于转移外汇风险,替代以往单纯依靠投资美国国债的投资行为。

  第二类中国公司的投资目标集中在德国或荷兰等地的机械制造类企业。中国公司在国内采取价格竞争策略,依靠前几年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积累了资本和规模生产的技术。目前通过收购方式,获取核心技术,以增加在国内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第三类是逐步进入欧洲食品行业的中国企业。由于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他们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需求不断增加。欧洲在食品领域的技术和品牌全球领先,因此中国企业开始积极收购欧洲食品企业。此举也使得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向:从传统加工制造行业转为中国内需消费品行业。中国对欧洲一些奢侈品及服务品牌的收购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汇丰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的投资重心从第一产业转向商品及服务,欧洲势必成为日趋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中国企业目前已是欧洲汽车产业、公用事业及能源行业的重要投资者。利子琛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已经从原材料、自然资源、能源等行业,进一步扩大到消费品、零售业等。”

  三、民企海外并购渐成主角

  4月28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2013年度“上普并购指数”显示,从并购主体指数来看,非国有主体较国有主体参与市场的活跃度更高。按受让方所有制的分布来看,民资成为市场并购主角,收购实力明显增强。在去年上海产权市场上,民资不仅在收购宗数上全面超过国有资本,而且在收购金额上也首次超过国有资本。

  同时,中企海外并购也有不凡的表现,特别是“出海”企业也从大型央企进一步扩大到了民企。2013年下半年,万达集团、双汇集团、接连爆出海外收购,金额亦价值不菲。其中也不乏成功案例,如万达集团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公司AMC后,不仅使九连亏的AMC扭亏为盈,且还重登纽交所。而这只是众多中国民企跨境并购的典型的缩影。

  “ 民营企业利用跨境并购的方式敲开了欧洲的大门。” 张海晏表示,“这是近年来中国在欧洲投资最具风向标意义的转变。”

  从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民营企业在欧洲的并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他们由于原始的资金积累,在投资体量,决策速度上不逊于国有企业。经营理念也比国有企业更贴近市场,因此在欧洲市场上获得的认可度更高。从长期趋势来看,民营企业的活跃度依然会高于国有企业。张海晏如此说。同时,张海晏认为,目前欧洲各国开始对中国的“背包客”引起了重视。这类创业型企业往往在中国规模非常小,没有任何名气。这类中国投资群体由于从事的多为进出口贸易,能够动员的中国资源总量非常大。部分东欧国家为了保留这些群体,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民企海外并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活跃。2013年,从交易金额来看,国企约占80%左右,民企约占20%左右;但从交易的完成数量来看,这个比例刚好相反。

  四、海外并购“口味”也有新变化

  随着中国境外投资额的不断刷新及中企海外投资并购步伐的逐渐加快,与前几年中企热衷抄底海外矿产和购买估值较低的资产不同,现在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营竞争力的生产上下游要素整合为目的的纵向并购日益活跃,显现了购买“无形资产”的热潮:一是注重购买目标企业的技术、品牌和经销网络,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全球诸多企业家和相关机构人士大都认为,今年中国企业整个海外并购的驱动力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和产品线或业务的扩张。二是注重如何更好地“并购”对方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和经验。三是注重“并购”目标企业的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

  德勤合伙人跨境并购顾问服务中国区主管袁毓东表示,对于100%现金收购境外服务业企业,最大的风险其实来源于“人脑”的流失。袁毓东表示,撇开股权激励等技术性方法之外,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路线一定要上下合心,只有双方在未来发展主线以及价值的统一下,这样的并购才能有望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及成功。

  4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携手Strategy(原博斯公司)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最佳实践:应对运营挑战》(下称《报告》),对125家领先的中国全球化企业进行调研,深入解析中国企业的“走出去”现状、挑战,以及解决之道。

  《报告》称,中国企业还致力于在海外市场中建立战略能力,增长最快的企业职能集中在品牌、人才和技术三个方面。而从中国企业的5年规划中不难发现,品牌和人才作为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已超过市场份额。

  美国《财富》杂志报道,2013年中国公司走向全球数目再创纪录,其中背后的重要推手主要包括:一是问道先进技术,如中国金丰科技以5300万美元收购德国风能公司Vensys,从而掌握了先进技术,使得大多同行公司难以望其项背;那些掌握了海外先进技术的中国公司,与海内外同行相竞争就具有了核心竞争力优势。二是借鉴全球管理专业技能,如联想公司已经成功吸纳了很多顶级全球人才,高层管理团队中管理人员就有六种国籍,吸取了从IBM,苹果和惠普等公司的多元化管理经验。三是收购知名品牌,像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和万达集团这样,购买同行产业长期知名品牌商标,使中国公司可以借助国际认可品牌的影响力增强其竞争力。

  中企跨境并购从收购资源、资产到开始收购技术的转变,显示了其并购战略思想趋于理性,日渐成熟,对提升中企的整体科技含量、跨越式插入世界科技领先团队之列意义重大。

  五、企业海外融资飙升:2013年背负1692亿美元债券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在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上指出,我国企业跨境并购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规模较大的海外收购中,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量很大,而目前中企并购市场的自有资金占比较高,融资手段比较匮乏。在海外收购中,境外银行和境内金融市场无法以收购标的资产或股权作为抵押贷款、同类定向债务工具,银行融资较为有限。

  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就提到,境内外融资成本不对称,境外融资成本比境内低很多。如复星集团投资葡萄牙保险获得了1200亿元的保险投资,这些款项的年利率锁定为2.4%左右,并不是浮动的。在欧洲、日本,企业并购贷款的获取相对容易得多。

  “海外部分项目需要在国内融资,但融资成本太高,超出了海外客户预期。”南车株机海外事业部有关人士介绍。这是业内较为普遍的问题,也促使中企把融资的目光转向海外。

  国际商报4月29日刊文称,包括腾讯等中资企业开始更多利用海外市场进行融资。

  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4月23日公告发行了25亿美元的两种美元债。此前,包括中海油、中石化及中国银行在内的大型央企,相继在海外发行外币债券。其中,中海油2013年5月发行的40亿美元债券,成为10年来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债券发行交易。

  独立研究机构安邦咨询称,有分析表明中资企业利用海外市场融资并非个案,而是已经形成了潮流。据统计,2013年中国内地企业尚未偿还的海外债券总计1692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60%,较2011年更是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中以银行、能源及房地产企业居多。

  中资企业灵活利用海外市场融资值得鼓励。金融危机后受全球主要央行量化宽松影响,国际市场流动性泛滥,境内外利差走阔。中资企业选择海外市场融资既可降低融资成本,也可以就地支持海外扩张,不受资本账户管制影响。

  不过,安邦咨询指出,最近一轮中资企业海外融资的增多,除了财务及战略方面的原因,国内融资成本的抬升也是重要的因素。受银行业“去杠杆”及信用风险暴露影响,银行间流动性虽依然保持平稳,货币市场利率一直处于可接受的区间,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在不断抬升。

  今年以来至4月中旬,已有超过50家企业推迟了发债计划,转向海外融资成为企业被动和无奈的选项。高融资成本与高行政成本一样,正在不断损耗社会财富,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表现。中资企业正在更多利用海外市场融资,表明企业正在学习如何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在海外市场融资成本依然低廉时,这种行为值得鼓励,但同时应看到中资企业被迫赴海外融资的无奈。这提醒中国市场,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地为自己的企业提供服务。

  六、中资银行业务创新争夺海外并购大单

  境内金融机构也有不少有益尝试。

  在工商银行投行部副总经理张都兴看来,近两三年来,工行帮助企业海外扩张的服务模式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新世纪初只需要做一些信用证、融资担保、贷款等简单业务,只要有足够资金就可以实现;而这几年我们更多参与到海外并购每个交易过程中,除担当融资总协调人的角色外,还担任并购交易的财务顾问。”

  2014年5月接受晨哨网记者专访时张都兴表示,以前海外并购中工行的融资模式是提供贷款,现在更多转向多元融资模式。“工行投行部正在打造一个集并购贷款、理财资金、产业资金、PE基金于一身的综合融资平台,全力帮助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工行多元融资模式助力中企跨境并购的格局已经形成。

  在首届中国跨境投资并购峰会上,张都兴介绍,工商银行设有专门部门和特别机制,通过投资银行、信贷支持、金融租赁等各种方式,到目前已经累计完成支持“走出去”项目94个,承贷金额180亿美元,帮助63家中资企业走向五大洲的44个国家。

  平安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近日在杭州组织了一场交通行业融智联盟峰会。有记者获悉,交通金融事业部将面向产业链推出汽车产业园基金、产业发展和并购基金、境内外产业联动和金融服务等创新产品及服务。同时,“交通融智联盟整合了多家合作方的资源和优势,能有效降低产业链交易成本,为交通产业链和生态圈带来有益的改变”。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在会上透露,平安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现已覆盖60多家主流整车制造企业、60家经销商集团、8000多家一级经销商。

  民生银行投行部总经理张立洲称,企业、产业跨境整合是当前海外并购的重大机遇,在这个机遇面前,我国金融业要做好综合服务的工作。民生银行去年与24家机构成立了中国并购合作联盟,今年联盟的主题就是跨境收购,并希望吸纳更多包括英国、美国的基金,为企业跨境并购提供服务。

 

上一篇:跨境并购如何贷款? 下一篇:中行入围收购印尼Mutiara...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