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财务管理 >> 正文

跨国企业财务本土化的实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2-06-28 11:19:51  来源:财资网  作者:夏磬涛 王若景
新闻导读:在实际操作中,本土化的意义实际上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转换科目属性、做好对应关系。在实际的财务本土化时,往往会涉及到更多细节层面的操作。


会计期间调整分析与案例

按照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财年应当与日历年一样,会计期间应当与日历月一样。不存在调整期间。然而,在企业内部财务账务中,可能存在完全不一样的另外一套财年和期间设置。比如,许多公司按照自己母公司所执行的会计准则和实际业务需求,会存在专门用于调整和审计的13、14期间,或者自己的会计财年和会计期间与日历存在较大差异。

会计财年和期间的差异造成的结果在于,实际工作中无法在原始报表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做出中方报表。因为报表的余额日期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一个方法既能生成符合中方会计准则的税务可接受的报表,又能和自己的内部报表去做核对,保证无误。

在应用材料中国有限公司的本土化项目中,原始的财年设定如下:每个财年从每年十月二十八日开始的,在后一年的十月二十七日结束。并且在第三会计期间中,是从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一月二十五日,为一个跨年期间。这就导致了每一个财会期间与日历月均不相符,也不能直接通过调整科目分类的方式编制中方报表。

在跨年期间中,由于中方会计准则要求生成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报表,所以需要对此跨年期间进行拆分。同时,为了保证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能够简便的与自己财务系统进行核对,又需要能够追溯按照自己的财会期间进行编制的报表。

在实际的项目实施中,按照实际情况定义了符合日历月标准的十二个会计期间,并曾设了一个虚拟的十三会计期间,第十三期间只针对跨年期间中的前半部分,即十二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出具中方报表的时候,会使用当年的第一期间至十二期间,加上虚拟的第十三期间,这样就符合了按照中方会计准则的要求。而在内部核对的时候,使用第三期间开始至十二期间,加上十三期间和后一年的第一、二期间。这样就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通过这样的操作,就能够顺利地解决中外会计准则差异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即原始数据无法简易核对、无法根据中方报表进行有效的审计和调整。

当然,这种处理方式,需要有相关的额外功能支持,比如原始数据的追溯、原始凭证的查看,相关报表根据内部定义财年的显示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
 
结语
就笔者看来,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一直是向国际趋同的。就从新企业会计准则这四年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来,它具有与国际通用标准越来越多的相似性。这对于中国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会计准则短期内势必存在一些差异,如何缓解这种差异造成的影响,则是一个可被深究的话题。通过对文中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中国的跨国集团在财务工作中,会计准则的转换中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
 
作者简介:
夏磬涛
上海汉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业实施部经理,财务软件领域资深项目经理和顾问。详解SAP、Oracle、JDE等国外ERP软件在中国财税领域的应用,熟知中国会计准则及财务制度,拥有丰富的财务软件合规经验以及相关项目实施管理经验。主持过迪卡侬,ZARA、DHL等众多跨国企业财税项目解决方案。

王若景
上海汉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部经理,财务软件领域资深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拥有丰富财务税务项目实施经验。熟知中外企业会计业务差异并对此进行深度挖掘。主持过大陆汽车,永和大王,印尼航空等众多跨国企业财税项目解决方案。TAX+、FINANCE+和CUSTOMS+概念提出者和产品负责人。

上一篇:马晓云:“绿化”先锋 下一篇:中小板与创业板CFO生...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