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全性和流动性成为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首选投资标的,但与此同时,投资低风险和高流动性的美国国债,放弃的是资产的风险溢价。
外汇管理局从设立至今,在外汇储备投资方面,一直秉持着审慎原则,保证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即便是在这几年饱受为何不能投资其他收益率更高的资产的质疑时,外汇管理局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投资原则。
但目前来看,情况似乎开始起了变化。在纽约第五大道开设办公室便是这一变化的一个征兆。
据悉,外管局之前在美国的办公室主要负责对美国国债、部分公司债券和资产抵押债券进行投资管理。而在纽约新设立的办公室区别于之前的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并寻找美国市场中其他另类投资机会,包括房地产及其他美国资产。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外管局纽约办公室的工作已经开始开展,并且与华尔街一些著名投资机构有了初步的接触。
美国国债贬值风险加大
外汇管理局这的这一最新举动,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
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外汇投资的风格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有人指出,外汇储备投资过于依赖美国国债,不利于风险分散,实际上有悖于外汇储备安全稳健的原则。
而这一质疑在2011年夏天获得了更多支持的声音。由于美国达到政府债务上限,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当年8月份,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此前的3A最高评级,下调一级,这一举动意味着,美国国债的信用度下降,违约风险上升,经济界人士心中“无风险资产”的概念被这一信用评级下调所颠覆。
也许正是从那一刻起,外汇管理局真正开始严肃考虑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这一担忧也直接体现在外汇管理局对美国国债投资的变动上,2012年9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由上个月的1.15万亿,下降了近2亿美元。
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外管局需要担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开始一轮又一轮的国债购买计划,通过压低联邦基准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目前,美国经济开始有着明显好转,美联储已经开始筹划如何退出宽松货币政策,而退出的重要步骤之一,可能是逐步减持美国国债。
而这对于外汇管理局来说,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美联储抛售国债,将直接导致国债价格下跌,外汇管理局的庞大美元国债储备资产,将受到贬值的直接冲击。
“美联储可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政策变动,使得外管局调整传统的投资美国国债的单一投资方式变得更为紧迫。”一位前外管局官员这样说。
外管局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尽管中国目前依然是美国国外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但目前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已经从过去几年的高达10%的比例,下降至7%左右。
但也有人分析指出,美联储大规模短期抛售美国国债的可能性极小,因为美国国债最大的债主是美联储、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美国本土机构投资者,美国国债价格的下跌他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美联储的政策制定一定会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管局投资的美国国债依然相对安全。
“低调”外管局和“高调”中投
提到外管局,不得不提到另一家机构—中投,作为国家主权基金,成立时间比外管局晚的多的中投,近年来却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与外管局所肩负的多重职责相比,中投的职责似乎看似更为简单:运用旗下的资金,尽可能多的获得投资回报。然而,这一“简单”任务却一点都不轻松。
由于中投的企业性质,注定了其业务上的更加透明化,但与此同时,中投又无法完全摆脱政府背景,在其努力在国际上塑造企业化形象时,却无论在国内和国外都遭遇到尴尬。
近期美国对中投的姿态开始变得不友好,美国人更为关注中投的政府背景,逼得中投不得不转而向债务危机依然肆虐的欧洲地区寻找投资机会,而目前中投新董事长“难产”的尴尬,也从侧面反映了中投工作的这一烫手山芋无人愿意接手。
此外,中投的资金来源一直是其无法解决的另一大尴尬,中投的投资基金来源于外汇储备,在第一轮2000亿美元资金悉数转化为投资组合后,第二轮中投仅从外管局获得了300亿美元注资,低于此前500亿美元的普遍预期,更是与第一轮2000亿美元的规模相去甚远。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