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大宗商品 >> 正文

市场预期转变 大宗商品走势趋强(图)

发布时间:2013-11-22 11:16:33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作者:
新闻导读:初步测算,2014年中国石油、矿石、煤炭、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需求总量增长8%以上,增长幅度明显超过上年水平。受到上述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预计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价格涨幅在3%左右,其中铁矿石到岸全年平均价格在120美元/吨左右。

文眼

  时近年底,有关今年的宏观经济表现与明年的变化趋势,正在成为投资者关心的话题。其中,与宏观经济关联度很高的大宗商品市场,更是横跨两界,受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投资者的高度关注。据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陈克新分析,明年大宗商品市场将强于今年。他的理由是什么?值得一读。

  ——亚夫

  2013年,因为前期宏观调控趋紧,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欧美债务危机拖累,大宗商品市场温和运行,需求与供应小幅增长,总体价格水平呈先扬后抑再升走势。

  随着市场预期转变,信心恢复与增强,价格触底回升,2014年内企业势必补充库存,致使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如果价格持续上涨,涨势过快,将会引发偏低库存企业的恐慌性补库,导致中间需求进一步膨胀,短时期逆转供求关系。

  展望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趋势,三中全会释放出改革信号,中国宏观数据向好,以及欧美国家经济继续复苏,大宗商品整体需求状况将好于上年,进而刺激新增资源,尤其是进口有较多增长,全年价格水平相对高位,不会出现大幅跌落局面。

  陈克新

  今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温和回升

  整体分析,2013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呈现温和回升态势。

  1.稳增长举措提振消费需求

  2013年上半年,由于欧美国家紧缩开支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对于中国出口形成重大冲击,其中6月中国外贸出口下降3.1%,创下新低。与此同时,因为对于出口环境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并过于担忧国内物价上涨,宏观调控偏紧,致使国民经济增速超预期滑落,一度逼近经济容忍底线。

  2013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速(GDP)为7.6%,其中一、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7.7%和和7.5%,比较2010年10.3%的增长水平萎缩了近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进出口等指标也不理想,有的已经低于计划目标。

  从一些能够反映重要大宗商品消费水平的主要产出指标来看,火力发电量、货运量、重要工业成品产量,如粗钢、轮胎、水泥产量与原油加工量等增速多有回落。其中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同比仅增长4.4,远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

  国内与出口两方面需求增速萎缩,致使市场信心缺失,生产者、贸易商、投资者悲观氛围笼罩,普遍进行的过度去库存行为,产业链库存低于合理水平,比如钢铁企业铁矿石库存最低时仅1个星期用量,也抑制了消费需求。据此测算,上半年中国石油、煤炭、金属、矿石、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疲弱,总体增长幅度在5%以内,呈现弱势局面。

  国民经济逼近容忍底线,整体商品需求疲软,引发企业收入萎缩、利润下降、财政税收减少、失业增加等诸多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经济运行还会进一步放缓,有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因此决策部门陆续出台稳增长举措,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包括提出稳定市场预期,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减少小企业税收,拉动国内有效需求,以及央行有选择地再次释放流动性等多个方面,从而实现了国民经济企稳筑底回升,大宗商品需求获得提振,增长水平逐步扬升。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反映大宗商品需求的三驾马车全面回升。其中7月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比6月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比6月提高0.8个百分点;7月发电量同比增长8.1%,比6月提高2.1个百分点,增速创去年以来月度新高。8、9、10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回升态势,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温和上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持续收窄、全社会用电量与铁咯货运数据不断回升,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创下新高,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8%,为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受其影响,2013年7月份以后全国重要大宗商品需求回升态势明显。据测算,2013年1—10月份累计,全国矿石、原油、焦炭、有色金属、天然橡胶等7种重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量27654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三季度消费增幅抬高到8%以上。重要大宗商品中,2013年前10个月累计,成品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同比增幅较高,在8%左右,石油需求疲弱,增幅不足3%。受到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影响,预计2013年四季度大宗商品消费水平继续回升局面,2013年全国大宗商品表观消费比上年增长7.5%左右。

  2.新增资源相应增长

  消费需求的提振,推动大宗商品资源相应增长。按照统计数据测算,2013年1—10月份累计,全国7种重要大宗商品新增资源量277096万吨,同比增长7.2%,与消费水平大体相当。预计全年增幅亦在7%左右。

  新增资源构成中,前10个月累计,7种重要商品国内产量同比增长6.7%。其中铁矿石产量达到11783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7%;焦炭产量39655万吨,增长8.2%;10种有色金属产量3334万吨,增长10.6%;石油与天然橡胶产量则小幅增长。

  从全年来看,因为需求波动影响,大宗商品供应力度亦先弱后强。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许多重要大宗商品进口水平呈现同比下降局面。其中进口原油1.4亿吨,下降1.4%,进口大豆2749万吨,下降5.4%,进口铜200.2万吨,下降20%,只有铁矿石进口3.8亿吨,增长5.1%,但增幅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较高,平均超过50%。上半年重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不同程度下降,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消费需求确实乏力。

  进入下半年后,消费需求疲弱局面有了很大改观,由此推动资源供应,尤其是大宗商品进口恢复性增长,扭转了前期下降局面。据统计测算,2013年1—10月份累计,全国7种重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增幅达到8.1%,明显高出上半年水平。其中铁矿石进口同比增幅提高到10.1%,石油进口增长3.4%;铜、铝进口仍为下降局面,但降幅明显收窄。预计由于国内需求回升,以及补库要求,四季度全国重要大宗商品进口量会有增加,全年7种重要大宗商品进口增幅将提高到8%以上。

  3.市场价格高位运行

  虽然2013年大宗商品市场供大于求,以及人民币较大幅升值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但整体价格水平依然高位运行,未出现深幅跌落。据测算,2013年9月份,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41.6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8%。重要大宗商品价格中,橡胶类与有色金属类同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27.3%和8.5%;而油脂类则上涨17.9%,矿产类上涨3.7%,钢铁类上涨0.9%。

  从2013年全年各月环比情况来看,整体价格曲线呈现先扬后抑再升态势。其中前2月延续2012年下半年的回升态势,2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150.6点,随后震荡下行,一直滑落至5月份的137.8点。进入下半年后,稳增长举措提振需求,大宗商品价格谷底回升,9月份达到141.7点,比5月份回升了2.8%。预计年内几个月价格水平相对稳定,全年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降1%左右。

  经济企稳夯实市场继续回升基础

  稳增长、调结构与促改革,是宏观调控的三大着力点。上述三个方面宏观调控,相辅相成,从不同侧面推动中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三中全会释放出的改革信号以及最新宏观数据的向好,亦提升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回暖的信心,预计2014年GDP增速达到或者接近8%,高出2013年增长水平。受其影响,全国大宗商品市场需求状况好于上年,刺激新增资源,尤其是进口较多增长,全年价格水平相对高位,不会出现大幅跌落局面。

  1.宏观经济向好提振诸多需求

  大宗商品需求,与整体经济状况紧密相关,2014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的企稳回升,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对于原油、煤炭、矿石、金属、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的提振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是提振投资建设需求。从现阶段情况分析,投资仍是稳住中国经济增长,避免超预期滑落的重要手段;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国民经济薄弱部门,也都需要新的投资来实现;而加大改革步伐,一些领域取消行政审批,引进民间资本,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将会提供投资新动力。预计2014年中国建设投资将会在节能环保、城乡基础设施、交通道路、民生服务、居民住宅等多个方面展开。

  上述几个方面的建设规模庞大,所需资金可能达到十数万亿元,其中仅城市地下管网改造,推算全国投资将超过3500亿元;环保方面,全国将投入2万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并大规模投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仅北京市就要投入1万亿元;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也将有4万亿之多。许多项目已经完成审批,2014年将要进入施工建设。

  此外,2013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量价齐升,“日光盘”与“地王”频现,开发商资金情况较好,以及国家大力加强安居工程建设,也将使得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提速。如此规模巨大的建设投资,势必激发数量巨大的大宗商品需求。

  其次是提振出口需求。2013年,发达国家相继修正前期紧缩政策,政府首要目标由紧缩开支转向刺激增长、增加就业。虽然存在美联储退出QE预期,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即便退出,其规模很小,退出时间很长,而且其他国家均不会跟进。

  受其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也将企稳回升,整体状况好于上年。据世界银行预测,2013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2014年升至2.8%;欧元区经济20113年内结束衰退,2014年也有望增长0.9%;日本经济亦会出现增长局面。

  发达国家经济提速,再度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这将改善2014年中国出口环境,为中国经济提速添砖加瓦。2013年下半年中国外贸出口明显提速,已经显示了这一势头。而中国经济提速,又将提振全球经济,产生境外市场对于中国商品的更大需求,如此利多循环。

  再次是提振制造业生产需求。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出口的双双向好,派生出大量城乡居民消费,这就使得2014年中国制造业获得极大提振,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物流设备、家用电器等制造业需求,增加其原材料需求。比如随着节能环保投资的展开,势必推广高效锅炉,扩大高效电动机应用,发展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除此之外,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提高资源产出率等。

  所有这些,都会显著推动环保节能装备制造行业崛起,催生更多的钢材需求、有色金属需求、能源需求、物流需求等。2013年下半年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强劲扬升,其中9月中国PMI制造业保持50枯荣线上方,连续数月回升,也预示着2014年中国制造业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制造业历来是大宗商品的重要消费领域,一般占其总需求量的5成以上。新一年中国制造业形势明显好转,势必增加大宗商品需求。

  最后是提振企业补充库存需求。因为“买涨不买落”的市场行为,从2012年开始的全国大宗商品去库存行为一直持续到2013年年中,许多企业库存低于合理水平。据兰格钢铁网市场监测数据,2013年年7月末,全国主要市场钢材社会库存同比下降7.6%,中钢铁协会员钢铁企业钢材库存同比下降12.9%,有些钢铁企业库存最少时仅够一个星期的矿石用量,甚至更少。进入10月份后,全国螺纹钢库存水平创下新低。

  随着市场预期转变,信心恢复与增强,价格触底回升,2014年内企业势必补充库存,致使大宗商品需求增加。如果价格持续上涨,涨势过快,将会引发偏低库存企业的恐慌性补库,导致中间需求进一步膨胀,短时期逆转供求关系。

  此外还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前期国内外普遍实施的极端宽松货币政策,释放了巨量流动性。这些资金并没有消失,而是散布于市场各个角落,等待最佳入市时机。宏观经济指标的筑底企稳回升,消费需求逐步恢复,市场行情进入上升通道,势必引发大量投机行为,导致金融性炒作需求显著增加。

  初步测算,2014年中国石油、矿石、煤炭、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需求总量增长8%以上,增长幅度明显超过上年水平。其中粗钢需求量(含出口)将达到或超过8.5亿吨,比上年增长6%以上。

  2.需求扩张提供更大资源供应空间

  2014年中国需求扩张,为大宗商品新增资源提供了较大增长空间。据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7种重要大宗商品新增资源增幅将比上年增长8%以上,其中石油、铁矿石、煤炭、金属、橡胶等重要产品产量都会高于上年增长水平。受到国内经济增长与出口拉动,其中国内粗钢产量将达到8.2亿吨,比上年增长5%左右,从而拉动铁矿石、焦煤、能源等需求增长。

  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依赖性较高,国内需求的扩张势必拉动进口大幅增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2013年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增幅较为温和,随着向国内外需求的同步启动,以及补充库存需求的明显增加,新一年内中国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用原材料进口增长将更为明显。初步测算,2014年全国原油、煤炭、铁矿石、橡胶、铜、铝等重要大宗商品进口总量将比上年增长8%以上。其中石油进口增幅超过3%,铁矿石进口增幅超过8%,铜进口也会由降转升。

  3.实体经济需求逐步成为价格上升主导力量

  一般而言,大宗商品价格行情主要受到实体经济需求与货币因素的共同影响。应该说,上述两项因素中,实体经济需求旺盛,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才是商品行情高位运行的真正基础,货币因素只是在此基础之上推波助澜而已。随着2014年国内外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尤其是制造业与住房等固定资产投资的活跃,实体经济需求趋向旺盛,将逐步上升为大宗商品行情的主导性推动力量,美联储退出QE等货币因素逐步退居次要地位,由此引发的未来市场流动性冲击将大为减弱。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铁矿石、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并不理会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与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影响,并未大幅跌落,继续相对高位运行,其中纽交所石油价格保持在100美元/桶上方,铁矿石价格甚至震荡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体经济需求逐步成为大宗商品价格行情支撑力量的同时,宽松货币所产生的大宗商品“价格溢价”亦继续存在。首先是前期世界各国政府,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救市”所释放的巨额流动性并没有收回,依然存在全球市场各个角落;其次是天文数字债务的还本付息,也必须继续依赖印钞。最后是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失业率均居高不下,有些还创历史新高,南欧部分国家还深陷衰退,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年内美联储退出QE,估计也将是逐步退出,不会操之过急,避免冲击经济复苏与就业。其他发达国家,欧元区、日本、英国等,有可能继续货币宽松政策。

  最近美国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妥协,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更多债务累计,意味着最终还将印刷更多钞票,继续向市场释放更多流动性。如此之多的超发货币至今未能引起物价大涨,主要还是因为世界需求低迷,人们对于复苏不确定性的疑虑甚至恐惧。因此,随着今后实体经济需求启动,市场信心恢复,低价抄底有利可图,这些流动性将会卷土重来,逐步增加石油、矿石、金属、橡胶、谷物等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需求,即避险与炒作需求。届时,大宗商品行情的震荡向上,将由以往单一需求动力,转变为两项需求的共同驱动。

  一段时期以来,由于“买涨不买落”的市场行为,国内大宗商品相关消费企业库存偏低,有些甚至接近于“零库存”;一些投资者的基于“漫漫熊市”思维,一味低价抛空,其实都孕育了极大风险。一旦市场价格跌至临界点,行情迅速反转,并引发低库存企业的竞相恐慌性补库,相关企业与投资者势必遭遇严重损失。

  受到上述两个方面的共同影响,预计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价格涨幅在3%左右,其中铁矿石到岸全年平均价格在120美元/吨左右。

  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水平较大幅度扬升,势必增加下游物价压力。受其影响,新一年内CPI水平继续上涨,有些月份涨同比幅超出3%;全年PPI有可能转降为升,有些月份同比涨幅也会超出3%。

  抓住机遇进行商品资源战略储备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未来大宗商品进口依存度只会提高而难以下降,大量进口局面不能改变。美国能源署(EIA)发布报告认为,全球所有类型的能源消费都将增长,能源总量在今后30年内大幅增长56%,其中中国与印度的能源需求占据新增能源需求量的半壁河山,成为最主要的增长力量。

  目前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未来还会进一步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另据分析,2013年中国实际粗钢产量与消费量(含直接出口,下同)都将向8亿吨靠拢。即便如此,仍然不是中国钢铁需求峰值。受到稳增长、调结构、改善民生、城市化多重利多因素影响,今后中国粗钢需求还有巨大增长空间,其消费量将相继越过8亿吨、9亿吨关口,甚至向10亿吨靠拢,由此激发对于铁矿石、炼焦煤等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对此不可估计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脆弱担忧情绪继续,受到去产能化、去库存化与去金融化冲击,短时期内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相对低迷,并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进口价格较为便宜。

  既然如此,中国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战略方针就应当是逢低买进。换言之,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低成本有利时机,大量购进矿石、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在满足即期需求的同时积累长期储备,以应对今后价格暴涨。检讨以往大宗商品贸易战略的重大失误,我们受到“买涨不买落”的惯性思维支配,总是小涨小买,大涨大买,下跌不买,甚至纷纷去库存。这种缺乏战略眼光与顶层设计的操作手法,易于被跨国公司巨头玩弄于股掌之中,致使我们很多企业遭遇重大损失,其中铁矿石贸易最为明显。

  着眼于未来“资源为王”的长期战略,实施重要大宗商品战略储备,包括企业与国家两个层面。从国家层面而言,要抓住国际投行做空,市场空头氛围浓厚的有利时机,大量购买石油、矿石、有色金属、橡胶、黄金等实物商品,要以实盘为主,并且运到中国。

  从企业层面而言,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也要扭转“漫漫熊市”思维,避免过度去库存化,一味低价位抛空。要利用每次价格跌落,特别是大幅跌落机会,逐步充实重要原材料储备。否则,今后行情反转,引起竞相抢购,势必遭遇严重损失。对诸多参与大宗商品战略储备的企业,有关方面都应予以贷款利息、减免税收、给予财政补贴等方面优惠,实施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

  中国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家与消费国家。由于中国大宗商品购买力量巨大,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力巨大,因此逢低买进也要购买节奏。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低迷,确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大宗商品买入时机,但也不可一拥而上,致使市场价格飙升,要少说多做,低调逐步进行,有关方面应当予以宏观指导与调控。

  (作者系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高盛:全球央行同步紧缩... 下一篇:争夺大宗商品在华定价权...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