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财资管理网 >> 现金管理 >> 正文

财富管理行业的问题和出路

发布时间:2014-03-18 11:04:52  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屈燕 傅博
新闻导读:刘明康:从客户的角度来说,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还不是完全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产品为中心,同时存在一些销售不当的问题。截至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中仍然没有关于这种软文化的定义和具体实施要求,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大忌。

  ——对话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

  作者:屈燕 傅博

  刘明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银监会前主席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条歪路,形成了刚性兑付的习惯做法,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规律,极大误导了市场。

  现状与未来

  《当代金融家》:当前,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放心保)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机构都是中国财富管理业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该如何理解财富管理业者的主要职责?

  刘明康:财富管理业者通常是指面向财富人群(家庭),为其可投资资产的保值、增值、配置等诉求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服务商。

  具体而言,财富管理业者是指根据高净值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和收益风险偏好,为客户进行相应的财务规划,通过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保险保障、税务筹划、退休计划及遗产安排等手段,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帮助客户达到满足财务需求、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目的的财富管理机构。

  《当代金融家》:当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处在什么样的境地?

  刘明康:据不完全口径统计,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规模已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信托业受托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即将突破4万亿元,券商资产管理规模即将突破5万亿元,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即将突破8万亿元;截至2013年12月底,余额宝资产规模已达到1800亿元。

  实际上,看现金流量、基本因素、简单指数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所谓财富管理,将是对整个投资组合的适时调整和风险管理,例如对个人资产负债表和财务预算的制定和分析,虽然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知识技能,但如果不是具备了全面和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和金融专业知识,就很难确保服务质量的精准到位。

  《当代金融家》:尽管近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迅猛,但从监管层面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仍给予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一些警醒和启示?

  刘明康:金融危机的爆发确实暴露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过快引发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组合的风险与财富客户的目标或状况不匹配;二是财富经理追求更多佣金收入而引致的道德风险;三是财富管理机构的市场风险控制能力,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加剧下能否体现出经营稳健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富客户托付资产的信心。

  因而,财富管理行业在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上的协调有待改进。与财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问题与风险

  《当代金融家》:当前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是否还存在其他深层次的问题和挑战?

  刘明康:由于目前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第三方理财存在着交叉销售,机构之间的联系因而非常紧密。而这种交叉销售在交叉运作和交叉投资方面越来越具有跨行业、跨市场和跨机构的特征,两方、三方甚至多方合作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多,此时最需要的是认真做好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但在现实中,很少看到有金融机构对交易对手认真做尽职调查,反而将对手视为零风险对象,这是十分不正常的。

  《当代金融家》:这是从机构的角度来说的。那么从客户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呢?

  刘明康:从客户的角度来说,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还不是完全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产品为中心,同时存在一些销售不当的问题。而财富管理机构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也没有完全按照风险适当性的原则向客户销售自己的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客户无法明确掌握所购买产品具体投向了哪些资产,以及这些资产的风险偏好和收益状况如何。

  此外,当前国内的投资者教育普遍缺乏,令投资者对风险认知不足。同时,投资者也普遍缺乏长期投资的心态,赚大钱、赚快钱的短视心理是常见现象。因而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条歪路,形成了刚性兑付的习惯做法,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规律,极大误导了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变得越来越低,客观上对中国从事财富管理的机构造成了自担风险的潜在压力。

  《当代金融家》:对此,今后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急需加强哪一方面的建设?

  刘明康:从事财富管理业务最重要的是拥有大量的合格人才,而目前的人才队伍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原因在于,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大到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囊括在内,因而必须结合每位客户的具体情况,对其投资组合提供专业理财意见,以进行调整。

  此外,销售误导经过数年整顿后仍长期存在也是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

  创新与界限

  《当代金融家》:当前财富管理行业存在哪些矛盾与不足?

  刘明康:首先是财富管理行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调整机制。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各种基金和财富管理机构,其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不能一年都不调整。一年中的市场、资金成本和流动性都会发生极大变化,用传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去做财富管理将是很难持续的。

  其次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创新机制不足。现有理财产品无法为投资者提供足够选择的同时,财富管理机构也找不到或不准使用可作风险对冲的工具和产品。换句话说,即使企业可以购买股票,却不允许购买股指期货,无法进行有效对冲,从而无法进行风险规避。既然财富管理产品不能从对冲保值出发,很多机构就不得不按照传统的管理机制去管理这个新兴的财富管理市场,从而使得很多所谓创新经不起任何推敲。

  《当代金融家》: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产品销售得热火朝天?这意味了什么样的现实?

  刘明康:当前理财产品之所以销售还算旺盛,是因为绝大多数财富管理机构设计的并非一年期产品,而是只有30几天的产品;同时,在薪酬、奖金、绩效考核当中没有添加“软文化”的因素,意即企业该如何对客户负责、如何对信息披露透明度进行负责等。

  截至目前,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中仍然没有关于这种软文化的定义和具体实施要求,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大忌。

  这意味由于理财产品的短期化和碎片化以及理财资金的长期使用,对那些大量投资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出了十分现实的问题。因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信贷成本管理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当代金融家》:其他还有什么尚待明确的地方?

  刘明康:投资者与管理者的法律界限需要进一步厘清,投资人、银行、保险公司、理财销售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义务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如此才能既保护好投资人的利益,也有利于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目前仍然缺乏专门的提供财富管理的机构和私人银行机构,或银行机构里的独立单元,为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各类从事财富管理机构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产品与服务

  《当代金融家》:当前中国市场上的财富管理产品是否仍存在某些偏差?

  刘明康:首先是产品短期化非常明显,偏离了资产管理的属性。目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都以短期的现金管理类和流动性管理类为主。短期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的原因一方面是管理人进行主动错配来赚取期限利差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普通投资者的投资理性以及理念有很大关系。此外,理财产品的短期化也与投资人对利率和成本的走高预期有很大关系。

  其次是产品同质化较强。按财富管理理念量身订作的投资规划和产品设计能力是财富管理机构做好自身发展的关键。但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上,不仅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多样化体现不足,各个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服务更过多关注在财产增值上而忽视了客户对财富的保值保障以及其他特定需求,还没有形成全方位的有分析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能力。

  最后是产品收益率竞相攀升,可能引发的风险值得高度重视。在财富管理行业中,为了保证自己的存款不被“搬家”和基本客户的稳定以及增揽新的客户,财富管理机构竞相以产品收益率进行竞争,导致自身利润越来越薄,但为了保持客户稳定而不得不继续压缩自身利益的恶性循环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出现。而随着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加入,再度加剧了产品收益率的竞争强度。

  《当代金融家》:请分析一下此类现象导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我们应怎样应对。

  刘明康:由于产品结构过于复杂,合同的约定责任不清,形成了利用监管套利、跨行业和市场的风险传递等各类问题和风险点。以上,迫切需要在监管机构之间、监管机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使得对风险能够实施有效把控,从而更加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在此有两方面工作值得重视,一是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交易对手的调查工作,二是不同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机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必须要跟上形势的发展。

上一篇:财富管理行业的问题和出路 下一篇:现金管理.T+0货基套利的...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