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副行长 罗熹
银行业的社会职责是参与经济资源配置,为社会经济服务,尤其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间接融资服务,二是金融资产服务。金融资产是公司、机构、个人(以下统称“客户”)拥有的、以金融工具承载的、以货币形态存在的、代表实物资产价值的权利;其特征是有发行主体,以货币计量,可市场交易,有价格波动。金融资产服务是银行为客户持有的、以金融工具承载的资产所提供的服务。这类服务针对客户金融资产的筹集和形成、交易和管理、保值和增值等需求,提供包括投行、理财、交易、融资、结算、托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通过对金融资产的服务和管理,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随着客户经济资源的丰富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资产已经成为客户管理资源的重要工具,金融市场成为客户运作资源的重要领域,金融机构也成为客户金融资产服务的综合平台。
金融资产服务需求旺盛
金融市场发展催生金融资产服务需求
金融资产服务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公司为例,与计划经济下通过财政方式进行资源配置不同,公司在拥有现金和存款等资产的同时,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票据等方式从市场筹集资金。随着公司生产水平的提高,其富裕资金逐渐增多,除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外,金融投资需求也越来越大。通过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进行产业扩张,获取投资收益,在为其它公司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积累了自己的金融资产。
从融资方式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境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客户筹集资金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筹资渠道上,由高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转变为充分利用金融市场进行直接筹资和融资;在市场范围上,从利用国内货币、资本和保险等市场筹集资源,转变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全球筹资和融资;在筹资主体上,从以个体为主体筹集资源,转变为以集团、产业和区域的形式整体筹集资源。
从市场发展来看,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引发金融资产快速增长。从全球情况来看,根据花旗银行的统计数据,截止2011年6月末,在交易所内交易的金融资产(主要指股票、债券、基金等)规模达57万亿美元,而金融资产总量(交易所市场与OTC市场合计)超过120万亿美元;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10年来,股票、债券和基金三类金融资产高速增长,从2001年的0.8万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万亿美元,增速超过13倍。金融业三大市场的持续发展催生了更多的金融资产新形态,对银行提出更高的金融资产服务需求。
从金融资产类型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及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客户可投资的金融资产呈现多样化趋势,客户资产构成发生较大变化。过去,公司以实物资产为主,管理主要针对产供销活动;现在,公司通过投融资活动,除基础性金融资产外,派生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票据、保单、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等。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也可以使用这些金融工具。个人客户追求资产的保值增值,需要银行根据客户需求、资产特征、风险偏好等,通过个人理财和私人银行服务,提供资产净值融资、个人借贷、信托服务、投资管理等差异化的服务方案。金融机构是专门经营金融资产的机构,这些客户的金融资产服务需求,也要依靠银行来解决。
从服务需求来看,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对金融资产服务的需求分布在金融资产的发行、持有、交易等多个环节,提供多元化的金融资产服务能够有效保障公司的运作和发展。公司对银行的金融资产服务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需求,包括账户管理、网络支付、现金管理、资产保管等;二是扩展需求,包括投资银行、资产托管、资产管理、资产交易等。
可以看出,各类交易日益频繁、金融资产类别逐渐丰富、金融资产服务需求大量涌现,共同推动金融市场呈现出“投资有工具,交易有市场,资产有收益,服务有机构”的局面。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