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产管理 >> 正文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老地盘被券商 “蚕食鲸吞”

发布时间:2014-10-10 16:18:37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新闻导读:在券商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大潮的冲击之下,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市场的份额迅速萎缩。”  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上现身较多的信托公司包括华鑫信托、华能贵成信托以及外贸信托等。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老地盘被券商 “蚕食鲸吞”

  在券商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大潮的冲击之下,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市场的份额迅速萎缩。《证券日报》记者根据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共发生2750起左右,但其中,质权人为信托的仅为320起,市场占比11.65%。而质权人为券商的比重则超过50%。与券商股权质押式回购业务推出前的2012年相比,信托与券商的市场份额几乎对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业内研究员认为,这还是体现了券商不可比拟的资源及专业优势,券商掌握着上市公司“大小非”和大量股票托管的客户资源,股权质押仅是其为大股东提供的一揽子服务中的一部分,机制、效率更灵活快速。随着股权质押业务报酬率日益微薄,信托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信托份额仅剩零头

  记者根据IF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共发生了约2750起,其中,券商收获了其中的超过1500笔,市场份额达到了55.5%,而信托作为质权人的数量,仅有320笔,市场份额为11.65%,同期银行的数量为686笔,市场份额为24.98%。

  而在去年券商质押式回购业务推出以前,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信托和银行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市场上占据的份额总计超过90%,其中,信托的比重在高点时可以占到50%,而彼时,券商的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

  这也意味着,在股权质押市场上,如今信托和券商的江湖地位已经“对调”。

  上市公司股东在将股份质押给券商时,绝大部分是用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据业内研究员称,这一模式较之信托来讲,资金效率,包括资金到账时间,质押手续等都相对简便。最重要的是,券商掌握着上市公司“大小非”和大量股票托管的客户资源,股权质押仅是其为大股东提供的一揽子服务中的一部分,这是信托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两年前,股票质押业务的报酬率可以达到2个百分点,操作简单,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很多信托公司在那个时候推出了专门的股权质押业务的系列品牌,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这一领域的融资需求服务,部分信托公司一年可以发几十期。”有信托销售人员指出:“与房地产、基建等项目相比,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托风险时能看到的,虽然这一业务的收益率会比市场上其它相比低1到2个百分点,但是也有客户会专门挑选类似产品。”

  在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上现身较多的信托公司包括华鑫信托、华能贵成信托以及外贸信托等。

  收益降低信托放任萎缩

  “不过目前,因为市场竞争激烈,股东质押股票的资金成本要求有所下降,项目的报酬率大降,很多公司也就放任这一业务‘流失’了。”

  上述分析人士称,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类信托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8%左右。如中铁信托今年年中针对上海莱士大股东科瑞天诚质押股票发售的丰利系列1409期信托计划,投资人投资额度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不包括)区间,其预期收益率仅为7.5%;即便是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其预期收益率也仅为8.3%。同期的“丰利1408期”,预期收益率区间为7%-7.3%。信托公司的信托报酬率也普遍较低。

  更令信托业内人士紧张的是,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业务全力向券商倾斜,说明券商及其资管产品对信托公司这部分原有优质客户的竞争力明显增强,上市公司的股东也往往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股权质押业务只是体现出来的一点,券商资管的迅速发展,让这些上市公司股东将原本在信托领域从事的包括但不限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业务转移到了券商的名下,虽然具体份额的变化不好估计,但是对信托业的冲击应是很大的。”

  增值服务成为信托“通道”业务利润增长极

  近日,厦门信托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获得了特定目的信托受托人资格。厦门信托将可以设立特定目的信托,受托管理商业银行证券化信贷资产。在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开展各类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托机构再添一员。

  另一则消息是,外贸信托近期与多家私募基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外贸信托将为这些私募基金提供全方位的外包服务。为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提供受托人服务、基金行政服务等多种类别的服务内容。

  虽然上述两则消息看似并无干系,但是从传统的眼光看,这两则业务看似都在“通道”业务的范畴之内,而近日,信托公司申请或发力类似“通道”业务的动作不在少数。

  事实上,整个信托业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乐观者将信贷资产证券化视为信托业新的利润增长极,而悲观者则认为,以信贷资产证券化那微薄的手续费收入,从目前看来,难以支撑信托业下一阶段的利润增长需求。这不仅仅是信托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面临的问题,在其他多种类似通道业务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疑虑。

  不过,由最近信托公司在“通道”业务上逐步加码的动作,我们或许可以认为,信托公司对所谓“通道”业务的盈利方式也在进行新的规划。

  随着传统的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不被看好,在市场上已经积累了一定“江湖地位”的信托公司,逐渐意识到,或尝试凭借自己的市场影响力,重新定义自己在所谓的通道业务中的角色——通过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产品营销、研究、运行等多环节的参与,发挥自己在高端理财市场上的资源和优势,提升自己在通道中的价值含量,让“通道”业务重新焕发光彩。

  如在信贷资产证券化方面,有的信托公司已不再仅仅将自身定位为SPV,而是尽职参与证券化实施前期、中期、运行管理期和结束期的全程服务,以资产证券化试点期间先发积累的经验为筹码,针对机构的需求推出增值服务增加自己在证券化业务中的价值提供,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其他多种被动管理的信托业务类型中,很多信托公司已将服务意识注入其中,增加其中的主动管理成分,如发挥营销优势、研究优势、产品运行、清算期间的多种增值服务。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与此前粗放的私募投行类业务相比,这种在“通道”中发力增值服务的思路也代表信托公司由此前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变。如果这条精细化成长的道路真的走通的话,将为信托业带来更多的期待!

  9月集合信托遇寒潮 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创年内新低

  ■本报见习记者 吕江涛 李亦欣

  据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统计,9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数量和规模再次遭遇寒潮。9月份共53家信托公司成立602个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下降20.89%;成立规模684.95亿元,环比下降7.19%。

  而一直作为集合信托产品成立的大户,9月地产信托的发行也呈现出持续降温之势,48款地产信托共募集资金136亿元,规模环比下滑16.6%,这也是今年以来的新低。

  集合信托发行遇冷

  2014年上半年信托产品规模突破12万亿元之后,信托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有业内人士指出,2014年以来,信托兑付事件频发,信托产品的刚性兑付频频受创,引发了投资者对信托产品的质疑;同时,A股市场的转暖,市场资金向股市的回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托产品的增速。

  从产品成立的数量上看,9月份共成立集合信托产品602个,相比上个月的761款产品,环比下降20.89%。从资金运用的角度分析,证券投资类的产品成立数量达到222个,占总成立数量的36.94%;权益投资类产品成立120个,占总成立数量的19.97%;贷款类和其他投资类产品分别成立99个,各占成立总数量的16.47%;组合运用类产品成立36个,占总数量的5.99%;股权投资类产品成立数量最少,仅为25个,占成立总数量的4.16%。

  从成立规模看,9月份共成立信托产品规模为684.95亿元,较上个月738亿元相比,下降了7.19个百分比。从投资领域来看,金融类投向的产品规模为184.44亿元,占总规模的26.93%;房地产投向的产品成立规模为122.96亿元,占总规模的17.95%;基础产业类投向的产品成立规模为139.22亿元,占总规模比重20.33%;工商企业类投向的产品成立规模为109.94亿元,占总规模比重为16.05%;其他投向类产品成立规模128.39亿元,占总规模的18.74%。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历年的经验看,每年7月、8月通常是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成立的淡季,但是到了第四季度往往会重返增势。目前这种不景气的局面还有待观察。

  用益信托工作室在线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成立的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94%,较上一个月平均收益率小幅回落0.17%。其中,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取代了房地产领域,一跃以9.45%的收益率居首,相比8月份,小幅下降0.01%。房地产领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9.27%,较8月份下降0.48%;工商企业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小幅上涨0.1%,为8.69%,金融类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减少了0.12个百分点,为8.57%,其他投向类产品的收益率下降幅度最大,为0.5%,收益率为8.54%。

  9月份成立产品预期收益为8.94%,较前一个月减少1.87个百分点,平均收益率小幅回落。其中收益率为8%-10%的产品成立数量最多,达到155个,不过环比依然下降12.02%,收益率高于12%的集合信托产品已近不见踪影。

  地产信托规模创年内新低

  统计数据显示,在集合信托产品整体规模下降的同时,9月份地产信托也延续今年以来的降温态势,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是年内新低,不过其年化平均预期收益则略有提升至9.59%,而且仍远高于9.14%的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用益信托一位分析师表示,信托公司对于成立房地产信托计划越来越谨慎,房地产信托的融资规模目前处于下滑期,加上信托兑付高峰期的逐步来临以及经济机构处于调整期,所以今年以来整个地产信托的发行都比较冷淡;而且投资者对房地产信托投资也提高警惕,不过由于节假日仍有一些统计数据在收集统计,可能9月的数据还不够全面。

  事实上,由于房地产市场的不明朗,各信托公司很早就对这一领域进行规避,自去年底以来,大部分信托公司纷纷抬高了房地产信托发行门槛,尽量避开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地产项目。

  针对房地产信托降温的趋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政府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银行对房地产信贷收紧了资金闸门,房地产企业不得不借助信托渠道进行融资。这也是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的发行量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但随着调控的深入,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风险正在积聚。尤其是前不久,市场上已经爆出部分房地产信托遭遇兑付困境的消息,最终令房地产信托的投资风险得以凸显。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地方政府纷纷取消限购,央行又放松首套房认定标准,房地产市场已出现回暖迹象,业界认为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繁荣。

  楼市冷股市暖 TOT信托计划增多

  ■本报记者 夏 青

  楼市冷了股市暖了,证券投资类的TOT(信托的信托)信托计划也开始大行其道。据用益信托研究员统计,最近三个月的TOT信托计划发行呈上升趋势。7月份发行规模为72.56亿元,8月份为83.35亿元,9月份为99.30亿元;而实际成立规模较发行规模更大,7月份为75.43亿元,8月份略低为71.43亿元,9月份则猛增至127.46亿元。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表示,这跟近期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期投资房地产、基础产业领域并不顺畅下,投资金融领域是信托未来转型方向之一。TOT模式衍生于“短期理财型”,募集固定期限的资金用于投资多个信托计划的受益权。

  TOT(Trust of Trusts),据普益财富介绍,广义的TOT是指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母信托),以募集的资金投入该公司或其他信托公司发行的其他信托计划(子信托)。但目前市场上运行的TOT产品多是狭义的,更多的是专指证券业务中的一种业务创新模式。

  该类型的TOT产品投资于两个及以上具有不同操作风格和投资理念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通过组合投资的手段规避单个证券投资信托计划的投资组合表现不佳引发的非系统性风险。因此,TOT产品与直接投资阳光私募信托计划相比具有更好的风险收益配比。

  此前,在99号文的压力之下,因涉嫌违规建资金池,市面上TOT产品有所减少。根据格上理财统计,五月份信托发行市场基本不存在诸如3、4月TOT发行量之大的极端情况,个别信托公司也收紧了自己的子信托业务。

  不过,帅国让表示,由于资产端100%为“非标资产”,TOT资金端的期限多为两年,资金成本较高。不少从业者认为TOT不能算是资金池,因为一般不存在期限错配,甚至存在负的期限错配(即资产端久期小于资金端)。

  目前,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在推出TOT产品,业内人士表示,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产品更多,可选择范围更广,发行TOT产品具有优势,尤其是大型第三方理财机构募资能力更强。但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鱼龙混杂,投资者一定要对此进行筛选,最好选择行业数一数二的公司。

  此外,部分固定收益信托TOT产品打出了“分散风险”的宣传牌。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只是TOT可能达到的一种效果,并不是必然结果。对于投资者而言,由于TOT产品在募集时不会向投资者说明具体资金投向,因此投资者无法像投资单个信托产品一样,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就能了解到产品的融资方、所投具体项目以及确保预期收益率实现的风控措施等。信息不对称造成风险的可识别性更差,因此对于信托公司实力和过往业绩的考察更为重要。首先要注意产品是投资项目组合包还是投资单一项目。其次要看信托公司的整体实力和风格,最好选择有实力的信托公司所发行的投资多个投资固定收益类项目的TOT产品。

  三季度地产信托

  比二季度下滑39%

  事件:据用益信托在线统计,2014年三季度集合信托成立规模2309.02亿元,较二季度下降9.26%,其中地产信托下滑明显,三季度成立规模为412.79亿元,相比二季度679.77亿元下降39.27%,创近两年来新低;产品数量也大幅下滑,仅233只,较上个月下降了近37.53%。数据表明,信托公司正缓缓降低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比重。

  点评:虽然国庆长假前夕,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宣告“认房又认贷”的首套房政策时代正式结束,楼市松绑迈入新阶段。然而,此次楼市新政对于本就买得起房的人才是利好,但是考虑到首套房首付30%的标准并没有下调,房价依然处于高位,整个市场充斥着楼市风险偏高的论调,大幅放开二套房贷,恐将进一步引发购房者观望情绪,故楼市新政影响恐怕比较有限。

  9月份信托

  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84%

  事件:信托市场再遇寒潮,九月份规模数量齐降,平均收益率也有下滑趋势,截止到9月28日,共有54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总数量为512只,总规模572.55亿,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84%,九月份整体规模较上个月环比下降近33.3%,较去年同期下降39.2%,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将上月有小幅下跌。

  点评:2014年前九个月整个信托市场弥漫着因打破刚性兑付带来的恐慌,多起维权事件也给信托公司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监管层也开始对信托产品发行给予限制,信托产品粗放式的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从数据看,目前信托产品的增速已经开始逐步下滑,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下行。

  信托规模增速下滑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将会大规模影响企业的效益,加上资管行业的竞争,信托规模增速放缓已成必然。第二,股市回暖对信托投资形成分流,随着信托刚性兑付逐步打破以及股市回暖的影响,未来信托产品的发行难度将会提高。第三,随着市场利率化进程加快,以及资本体系结构的完善,IPO注册制的逐步推行,未来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优势将会凸显,从而一定程度上压缩信托融资的规模。

  安信信托

  注册资本金将增至7亿元

  事件:近日,安信信托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变更注册资本》的议案.公告显示,公司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将由目前的454,109,778元,增加至704,109,778元。

  点评:与过往相比,2014上半年信托公司明显加快了增资的步伐,增资数量也明显增多。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一、受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随着新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公司净资本达不到标准开展业务将受限;二、在传统业务受限,信托公司转型的背景下,有助于业务创新打下基础;三、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在信托风险暴露预期增大的背景下,为确保公司固有资产充足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以满足抵御各项业务不可预期损失的需要,增资显得尤为重要。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偿付能力标准发布

  事件:近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问题解答第24号:信托计划》(以下简称《问题解答第24号》),进一步规范保险公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行为,完善了相关偿付能力认可标准。

  点评:2014年以来保险资金信托投资快速增长外部信用评级结果难以反映信托真实风险状况潜在投资风险不断聚积。《问题解答第24号》的发布,是中国保监会践行“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监管思路的具体体现,在保险公司加大投资的同时,通过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守住风险底线,确保市场稳健运行。

  华宸资管项目再曝违约

  事件:近日,华宸未来资管公告称,其管理的“华宸未来——长兴莱茵河畔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因项目销售回款资金不足,融资人湖州市长兴县振宇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在约定的9月20日付息日,未能按时付息。而在此前,牵扯国元信托、湖南信托两家信托公司的“华宸未来——淮南志高动漫文化产业园专项资管计划”,也因融资方无法偿还理财产品的本息,陷入实质性违约。

  点评:从华宸未来淮南志高事件来看,由于基金子公司与信托公司从事着基本没有差别的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又与信托公司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合作关系。若没有统一的监管部门,遵照统一的监管原则协调处理此类风险事件,不仅不利于保护投资者,而且对行业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随着基金子公司规模进一步壮大,其信托业务规模也在增长,如何将基金子公司信托业务的“万能利器”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在当前便凸显必要性与迫切性。大资管时代,资产管理业务进一步规范是必由之路。

  (吕江涛 整理)

上一篇:资产证券化争夺战升级 ... 下一篇:四大资管公司重新定位业...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