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产管理 >> 正文

联手资管公司消化不良贷,银行报表其实没那么美

发布时间:2014-06-10 09:31:45  来源:金改实验室  作者:
新闻导读:浙江、上海的此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相继成立,增加了接收和处理区域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能力。商业银行的这种“代持”融资行为,放大了金融杠杆,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影响了央行总量调控效果。

  文章原题是《加速不良资产处置》。别看题目中规中矩,内容却很可以。圈内人都知道,这两年银行通过各种渠道处理不良贷款有多“流行”,而这篇文章就是详细分析了现在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合作。

  关键的是,文章花了不少篇幅指出有很多银行联手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类似“代持”方式做低不良贷款的手法,以及其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其内容很值得各位圈内人思考。

  最后,作为转载内容,在此先详细说明下作者和来源:作者-唐岫立(温州银行副行长),来源-《中国金融》2014年第11期。

  对了,以下非全文,为节选:

  加速不良资产处置进程

  文/唐岫立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整体持续反弹回升,光伏、钢贸这两个行业更是遭遇巨大的经营压力,成为不良贷款的突出行业,苏南地区特别是无锡为光伏、钢贸产业集中地,不良贷款形势更为严重。江苏、浙江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的重灾区,江苏、浙江地区的银行机构管理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压力骤增。针对现阶段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九个季度双升的现状,特别是东部地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的集中显现,应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时、充分暴露,并尽快处置转化,把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不良贷款的处置方面,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下发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原则上可以依法设立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参与本市(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并规定购入的不良资产应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处置,不得对外转让。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收购、管理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国内外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实践表明,专业的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技术,对加快资产处置进度、提高资产回收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产管理公司与商业银行的合作

  从目前资产管理机构布设情况看,除了原有的华融、信达、东方、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据统计地方上还有十多家具有参与金融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经验的资产管理公司,但这些机构规模一般不大,注册资本达到财政部、银监会文件标准100亿元以上的没有,10亿元以上的仅6家,且更偏好私募融资等领域。《办法》印发后,江苏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13年筹建开业,成为《办法》出台后成立的全国首家地方版、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浙江、上海的此类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相继成立,增加了接收和处理区域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能力。

  2011年9月爆发温州借贷风波后,温州成为浙江省不良贷款重灾区。随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温州也成为我国这一轮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先行先试者。目前,温州有11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主要协助当地银行消化不良资产,并深度参与担保链企业的重组、整合。组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也是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化解民间借贷风波的重要内容和做法。

  从现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实践看,除了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出现了一种类似于证券业“代持”的方式,即商业银行将问题资产记入不良之前,将其折价“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问题资产仍由原债券银行进行清收处置,两年内未实现清收的问题资产,由原债券银行购回。这期间还涉及债权银行资金使用上的费用问题。实际上,相当于债权银行以问题资产做抵押向资产管理公司融资。这种方式可以优化银行报表,加快银行资金回收周转效率,提高商业银行再服务当地实体经济的能力。这是东部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大、温州房价持续下降以及房地产抵押物产权变更用时长、费用高等问题并存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变通。

  此外,一些民间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也是为了帮助银行美化报表,将收购价故意做高,银行则会给该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或其股东信贷支持及利率优惠,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间接获取资产处置利润,仍然可以实现“双赢”。

  资产处置新情况的系统性风险

  现阶段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代持”及变通获利等创新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公司接收处置相比,存在如下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技术的专业性,提高资产回收率的目标难体现,也没能实现帮助商业银行释放精力。同时,被提前美化的银行报表,掩盖了不良资产真实情况,干扰管理部门分析研究经济金融波动问题的准确性;也掩盖了不同银行之间管理资产的水平差异,使得风险暴露后移,可能导致监管政策及时性和针对性不足。

  二是商业银行的这种“代持”融资行为,放大了金融杠杆,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影响了央行总量调控效果。商业银行通常是在贷款计入不良之前就开始处置,这种性质的“融资额”难以估计,应该远远超过所公布的不良资产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可小视。如果商业银行“代持”融资资金并未用于实体经济再循环,则其正面作用值得推敲。

  三是未实现真正意义的风险转移。被美化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还直接造成拨备提取不足,影响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积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大幅增加拨备,对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要求由过去的100%提高到150%,目前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平均超过300%,为现阶段的不良贷款处置提供了条件。但也应注意,部分银行过度透支拨备积累,贱卖不良资产,用拨备核销缺口,然后高价拍卖赚取利润形成漂亮的当期业绩,实际上却是吃了拨备老本,而新增拨备又不足,寅吃卯粮,使得商业银行后续抗风险实力下降。因此,现阶段对商业银行业绩的考量,不能单纯看利润指标,还要看拨备水平,因为拨备与利润是此增彼减的关系。

  四是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由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特殊性,道德风险是有别于操作风险的,一方面,资产处置部门利用其特有的地位和权力,违背处置回收价值最大化和处置成本最小化原则,以表面“合法合规”形式,非法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通常表现为相关人员取得现金返佣、回扣等不正当利益行为。另一方面,少数直接处置人员利用其独家掌握的客户信息、社会关系等外部资源,内外勾结,低价处置国有资产,谋取个人利益。时下流行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行使的出表,使得这块资产的会计监督变得隐秘,这种变通性的交易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导致银行资产流失。为此,《办法》要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应遵循岗位分离、人员独立、职能制衡的原则,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相互分责、相互制约的审批和问责机制,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情况,应加大对商业银行资产处置的规范管理力度,促使不良资产处置行为回归本质。

  一是可以借鉴四大国有银行2004年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出售不良资产时,出售回收现金必须全额购买中央银行票据的要求,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对货币供应量的要求,这样就有效避免了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强制回笼商业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业务的资金来源,可以弱化商业银行急于处置非正常资产的动力,促使商业银行资产处置行为回归本质、商业行为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行。回笼商业银行出售非正常资金所获资金,减少资金在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体系内流转规模,还可以有效平抑金融机构之间层层加价、助推金融市场利率的问题。

  二是做实不良贷款真实转让。这可以避免虚假转让引发的各类风险,也有利于社会资金、外资真正参与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促使银行业风险多领域、多层次分散。这也需要税务、工商、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大力配合,为这个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提供方便可行的条件。

  三是归口管理。目前只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归口银监会监督管理,随着全国各地各种该类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统一行业管理规范、促使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并加强对由此带来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掌握、分析和处理效率及效果,实行归口管理非常重要,要借鉴担保公司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早见事、早决策。

  

上一篇:野心民生信托:成立一年... 下一篇:前沿|银行高管谈不良资产...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