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股市成交量和佣金费率分别同比下降31%和5%。事实上,即便成交量达到2007年的规模,以目前0.76%。的佣金率计算,券商经纪业务也难以回到从前的暴利时代。2007年的佣金费率为1.9%。,为目前水平的2.5倍。
不过,如果就此轻视经纪业务价值,甚至认为经纪业务应该缩减规模,或者趁早卖个好价钱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想法或许正中中信、招商等券商的下怀,他们正时刻准备出手并购。因为他们眼里,营业部未来真正的价值不是盈利能力,而是客户资产。
从国际视野看,经纪业务等卖方业务真正的价值在于积累资源,而实现盈利的业务应是那些提供服务的买方业务,包括提供的研究、资讯和资本服务,这一理念切中了国内券商经纪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紧盯营业部盈利能力的老眼光显然已经过时。
记者调查显示,经纪业务暴利时代的结束早已被业界接受,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中信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的并购雄心。某上市券商总裁的言论能够恰如其分地解释这一悖论,“其实我们买的早已不是固定网点了,而是在买存量客户。”
如果说固定网点是经纪业务本身,那么存量客户即代表了经纪业务能够给相关业务带来的附加价值。事实上,目前券商的融资融券、资产管理和投行等多项业务都离不开经纪业务的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经达到714亿元。仅今年上半年,融资融券利息和手续费收入合计约30亿元,收入贡献度4%。而据国泰君安证券测算,假设2015年转融通杠杆率达到100%,并考虑到投资者及标的券种的扩容,两融业务收入将达到383亿元,收入贡献度达到16%,届时净利润贡献度可达22%。
然而,倘若没有经纪业务积累大量客户,这些收入无异于海市蜃楼。中信证券两融业务一位高管就曾表示,该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一直与行业领头羊的地位不匹配,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大型营业部数量明显少于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从根本上讲,新业务的竞争也是和经纪业务系统内的客户数量、质量密不可分的。
传统业务也不例外,资产管理、投行业务同样也离不开经纪业务。招商证券一位高管的话可谓一语中的,“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其实都是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没有客户,谈何服务。”因此在保证经纪业务不亏损的情况下,快速增加客户数量才能争取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未来的行业并购,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均抱有浓厚的兴趣,中信证券</a>的逻辑是公司经纪业务无法与领头羊地位匹配,无法为其他业务提供充足服务;招商证券则站在理财服务的角度,认为经纪业务是一个综合销售平台。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妙在于认同了经纪业务是其他业务的基础。
中小券商也并非坐以待毙。记者调查显示,现在有些中小券商往往通过降佣、送礼等方式争取更多客户,他们的盘算是,将来的客户将按“人头卖”,可以保证收回成本。尽管这些方式是存在不正当竞争性的搅局行为,却体现了经纪业务未来的着力点在于客户,而并不是网点本身。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