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多多
对于做空中国的行为,持阴谋论的观点并不是少数。有专家分析称,外资机构“唱空”和“做空”中国经济显然有过分夸大潜在风险的嫌疑,而海外做空巨头更是往往通过唱空银行股来获得巨额收益。
某经济学者认为,阴谋论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中国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正是这些“软肋”和“破绽”让那些国际金融大鳄选择中国作为做空目标。“我们在抱怨外资机构的某些行为的同时,也应该反省自身的毛病,比如中国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又比如体制方面的缺陷,都需要不断的完善改进。中国经济的转型也迫在眉睫。”该学者称。
白朋鸣指出,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上市公司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公众的信任,所以容易被些许的风波弄得风吹草动。在面临美国做空时,只要丢出一个爆炸性新闻就如深水炸弹,让中国企业无力回天。“这些外资机构唱空的动机就是盈利,看中了中国企业的致命弱点,而中国企业的信任度不高,容易被拖入资本市场的陷阱。”
重视做空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指出,对于国际上做空中国的声音,我们应该重视。“做空”中国的声音无疑为我国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地方债务危机、房地产泡沫、货币超发、盲目追求GDP等,都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然而我们也要保持客观的态度,不必放大“做空中国”的威胁。毕竟,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非常有潜力,只要国家应对得当,那些“做空”的言论和行为终究不过是短期的冲击因素而已,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轨迹。
在白朋鸣看来,外资机构的根本目的是卷走中国市场的资本。因为做空中国资本市场有利可图,在于逐利的野心。然而中国还不够成熟的资本市场,在面临这样的危机确实需要如履薄冰。“面临挑战的同时,必然潜伏着机遇。这样的局面对于加速度改进中国的现状,消除潜在的危机非常有利。相信在未来,‘看空中国’终会转向‘看多中国’。”白朋鸣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其他一些经济学者也对记者指出,中国面对外资的唱空,目前要做的是积极构建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去掉表里不一的伪装印象,把企业做好做强,取得股民的信任,才能凭借着真实的实力在资本市场上屹立不倒。“而不是沦为外资机构攫取利润的玩偶。”(见习记者 夏妍)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