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贸易融资 >> 正文

中国频被“做空” 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敲响警钟

发布时间:2013-05-23 17:47:54  来源:国际金融报  
新闻导读:近年来,国际上“做空中国”声音和行为从未停止。有专家观点指出,做空中国不是空谈,海外机构的近期行为表现出他们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悲观态度。白朋鸣指出,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并不完善,上市公司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公众的信任,所以容易被些许的风波弄得风吹草动。

 

  近年来,国际上“做空中国”声音和行为从未停止。前几日,外资投行与评级机构又上演了一场“唱空中国”的大戏。

  5月20日,高盛出售其在中国工商银行H股的剩余持股,完成了对全球市值最大公司的“清仓”。与此同时,在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配合下,包括摩根大通、花旗和美资基金在内的一些国际资本也随即开了新一轮的“做空中国”行动。

  有专家观点指出,做空中国不是空谈,海外机构的近期行为表现出他们对于中国整体经济的悲观态度。由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经济高速运行时期的结束让投资者们高预期值落空,“投资者们表现出对于中国市场的悲观态度也是人之常情”。

  为利做空

  近年来,外资“做空”中国的行动频繁高盛、索罗斯等纷纷唱空中国经济,标普下调了中国房地产业的评级,对冲基金看空人民币升值,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遭遇“猎杀”,穆迪称中国地方债被低估,拖累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一度下跌……

  2013年3月起,海外资金做空中国趋势逐步扩大。外资投行、评级机构先后唱空中国,安硕富时中国25指数基金空单超过2007年最高水平,使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忧虑。4月23日公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4月PMI初值创两个月以来新低,种种数据显示了对中国经济的似乎面临着严峻的“危机”。高盛“清仓”工行股票使“做空”再度成为焦点。

  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白朋鸣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高盛做空银行股的主要原因在于获得最大收益,在银行股价较好的位置抛售以回笼资金,确保真正的利润。白朋鸣表示,今年的银行股普遍被认为资产质量下降,存在不良贷款风险增高,致使上市银行整体净利增速要有所下滑,同时面临金融脱媒等竞争压力加大,预期收益率相比之前要下降。

  “资本都是流向有高收益率的地方,不会满足一般的投资回报率,而银行股的预期收益率下降源于我国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问题的凸显不良贷款的增多;而从银行业的外围环境来看,现今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增大,行业间竞争加剧,让银行难以维持高利润增长。这也是摩根、花旗、瑞银、汇丰等外资也分别减持了所持的中资银行股一系列原因。”白朋鸣称。

  也有观点认为,外资机构此种行为可能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这些机构真的担心中国经济前景;另一个更有可能的情形是,这些机构先做空再抄底。

分享到:
上一篇:离岸人民币储蓄超万亿 ... 下一篇:广发银行入选“2012中国...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