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影子银行怪胎委托贷款井喷 银监会拟管制脱缰野马

发布时间:2014-08-13 10:53:38  来源:银行联合信息网  作者:
新闻导读:据了解,该方案意图通过汇金公司将部分光大银行股权注入光大集团,财政部将光大香港总部注入光大集团,从而实现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并表,光大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合并。2014年8月1日,光大集团的两大核心金融企业——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双双对外公告,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该重组方案框架与2012年版光大集团重组方案基本一致。

  影子银行怪胎委托贷款井喷银监会拟管制脱缰野马 

  中国政府控制信贷去杠杆时,由于金融机构表外监管不完善,银行表外业务委托贷款成为限制性调控行业获得贷款的救命稻草,近两年新增贷款额爆炸式增长。目前,银监会正研究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规范相关业务。

  规范委托贷款业务主要源于,有银行利用虚假委托贷款规避宏观调控和监管规定,加剧了风险的隐性传染。此外,还有大量以“委托”之名行规避监管之实,投向限控领域,而且责任不清,风险最终很可能由银行承担。

  在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影子银行取道委托贷款继续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扩张。委托贷款是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增长最快的部分,发展为中国企业的第二大信贷来源。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新增委托贷款2.55万亿元,新增规模几乎是2012年的两倍,相当于2012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28.6%。从2011年底到2013年末,委托贷款余额激增65%。今年上半年新增委托贷款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2%。

  央行在2013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中曾提到其中的风险:

  部分上市公司为追求高额收益,盲目发展非主营业务,通过银行贷款和发债等方式融入低成本资金,用于发放委托贷款或购买理财产品,不仅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主业空心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当贷款项目或理财产品出现风险时,还可能将风险倒灌回银行体系。

  委托贷款的风险当然还体现在绕过政府的限制,影响了限制性调控的效力。

  2013年年中,央行部分中支行调研显示,不少省份的委托贷款都集中流向了房地产、制造业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随着房地产行业风险的暴露,一些流入房地产公司的委托贷款正被迫以债权的方式进行转让处置。

  截至去年6月末,江苏省的委托贷款流向房地产和制造业的资金比例分别占到了31.10%和16.45%,位居贷款行业投向的第一和第二位。

  56%的委托贷款投向煤焦、电力、钢铁行业等产能过剩行业,13.4%的委托贷款投向地产开发、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宏观调控的热点行业,背离了对“两高一剩”产业的限制性调控政策。

  银联信分析:

  分析认为,委托贷款的走红,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实体经济经营仍较为困难,一些资质方面存在瑕疵的企业通过合规的渠道,无法获得资金支持。

  2、银行等金融机构受信贷规模限制、存贷比等多因素影响,所以选择绕道表外。

  3、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中国法律不支持企业之间直接借贷,委托贷款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图表1:中国新增委托贷款额(2009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一季度)

  单位:RMB10亿元

\

资料来源:银联信

  【经营策略

  光大银行开启金融国企改制

  就在整个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光大集团所揭开的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另一幕——金融国企改制。

  日前,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更名后的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直接控股旗下的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等诸多核心子公司,而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将只控股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再控股光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

  至此,历时11年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方案落下帷幕,光大保持了最终的完整性,成立3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

  光大集团重组方案落地不仅使得光大集团将彻底结束北京、香港两个总部长期无法完全并表的尴尬,而且新的光大集团未来将形成的金融板块的联动力和整合力对于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故事”。

   11年金控梦

  在今年2月28日举行的2013年光大银行股东大会上,唐双宁曾以“邦联制”比喻当时光大集团。

  唐双宁称,如果说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的体制是“共和制”的话,中信集团就是“联邦制”,即控股型的母子公司,而光大集团则是“邦联制”,即不控股的母子公司制,自己这些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引导光大从“邦联制”走向“联邦制”,这种转型很快就能见到曙光。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唐双宁的梦想,早在唐双宁主掌光大集团前,光大集团就开始酝酿改革重组。

  2003年,四大行在完成由专业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后,开始启动股份制改革。当时,几近资不抵债的光大集团就考虑以重组破解僵局。

  不同的是,最初酝酿重组的动机是摆脱财务的困境,而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组改革方案逐渐浮出光大金融。

  2007年8月,唐双宁刚从银监会副主席调任光大集团董事长两个月,国务院即批准了光大集团改革重组方案。该方案将光大集团实业和金融资产相分离,旗下的金融资产成立光大金控。

  随后,中国光大实业集团公司即挂牌成立,继承了光大集团所有的实业资产和历史负债。而此后,改革重组方案的另一部分组建光大金控的却迟迟未能落地。

  2012年,光大集团曾再次形成了新的改革重组方案。

  该方案中提出,光大集团由单一的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由财政部、汇金公司等股东投资的股份制公司。财政部以光大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股权和财政部借款本息作为出资,汇金公司以部分光大银行股权、光大实业股权等作为出资。

  据了解,该方案意图通过汇金公司将部分光大银行股权注入光大集团,财政部将光大香港总部注入光大集团,从而实现光大集团对光大银行并表,光大北京总部和香港总部的合并。

  虽然2012年版的重组方案依然成熟,但2013年内,光大金控最终还是未能挂牌。

  与此同时,2013年光大集团却“惊心动魄”,光大集团历经银行业前所未有的“钱荒”,8月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至今余波未平,光大银行在市场对银行业一片看空声中逆势进行了第三次H股冲锋,于2013年12月20日如期登陆香港主板,成为2013年亚洲地区(除日本外)最大的IPO发行。

  实际上,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在2013年就已成熟,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动,尤其光大银行H股上市的问题,所以迟迟未能落地。

  2014年8月1日,光大集团的两大核心金融企业——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双双对外公告,光大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该重组方案框架与2012年版光大集团重组方案基本一致。

  此次国务院最终批复的细化方案,标志着自2003年7月开始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共组全部完成。

  银联信分析:

  重组改制将是未来光大集团整体上市的第一步,而由于受A股市场不能母子公司同时上市的限制,光大集团未来很有可能选择香港上市。光大集团未来将成为一家重点突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管理科学,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金融控股集团。

  来源:银行联合信息网
 

上一篇:银监会防担保圈贷款风险... 下一篇:非标资金池业务遭清理 ...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