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风险管理 >> 正文

美股暴跌会否拖累A股人民日报:股民赚钱才能救市

发布时间:2012-10-24 20:47: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新闻导读:《办法》指出,保险机构自行或受托参与衍生品交易,应当制定风险对冲方案,并经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及有关决策人员审批。“保险资金的投资期限较长、赎回压力较小,运用好股指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保险资金抵御短期市场风险。

  【导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股民赚钱才能救市

  【政策面维稳依然】

  郭树清:住房公积金入市正在研究

  保险新政密集落地 险资获期指“通行证”

  证金公司首轮增资到位 全部用于转融资

  【外围股市暴跌】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下挫 道指跌幅近2%

  【券商分歧】

  560亿解禁洪峰来袭 券商第四季策略分歧

  【大势研判】

  悲观观点:调整是诱空还是反弹结束?

  乐观观点:三点共识预示市场上攻仍可期

  人民日报海外版:股民赚钱才能救市

  垃圾股频受追捧,蓝筹股无人问津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撰文分析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时表示,当前股价结构不平衡,2011年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8倍,而沪深市场的全年平均市盈率只有17.76倍,“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股价不能客观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专家认为,垃圾股频受追捧,蓝筹股却无人问津的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当前“散户市”的股市结构,蓝筹股相对稳定的股价不适合股民短线炒作,而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导致投资者转向炒新、炒差。

  垃圾股扭曲估值标准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不断出台措施治理资本市场的顽疾。无论是完善“只进不出”的退市制度,还是进一步推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遏制投资者炒差、炒新,引导广大股民投资优质上市公司,树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尤其是证监会数次表态蓝筹股已具备投资价值的举动更是直接针对当前股市存在的“优质不优价”问题。

  尽管管理层力荐蓝筹股,但是成长性好、性价比高的蓝筹股股价却始终在低位徘徊,而不具投资价值的垃圾股、绩差股仍然受到投资者青睐。从今年7月数据来看,创业板股票的市盈率是34倍,中小板27.56倍,ST、*ST60倍,而代表优质蓝筹股公司的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只有11.28倍。由此看来,股价并没有反映出股票应有的价值。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表示,A股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垃圾股僵而不死,直接导致炒壳重组游戏猖獗,垃圾股暴炒疯狂。由于垃圾股鸡犬升天,严重扭曲A股估值标准及比价体系,进而推升新股定价水平,这是比价效应作用的结果。

  不过,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何维达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股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蓝筹股曾经也一度辉煌过,比如中石油发行时价格也很高,所以也存在优质股价格高的情况。

  短炒投机害了蓝筹股

  投资者偏好炒差、炒小、炒新,而对大盘蓝筹股却敬而远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董登新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大盘蓝筹股股价稳定,不易操纵,不便快进快出,不适合短炒投机。因此,以散户为主体的A股投资者一般不愿触碰,更不愿长期持有大盘蓝筹股。

  何维达则认为,当前股市定价机制并不合理,从新股发行开始就存在被券商炒作的空间,券商储存容易被操纵和炒作的股票,但是蓝筹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很难被操纵,中石油自发行一路下跌之后,就很少再有券商去炒作蓝筹股了。此外,市场新股发行得太多太快,许多达不到优质标准的公司进入了股市,这些小盘股如果将来能成为优质股自然很好,但是他们大部分却并非如此。

  此外,相比于国外成熟市场专业投资机构占较大比例,我国投资者结构很不合理。更不合理的是,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持有市值占26%,但完成的交易额却占到全市场的85%左右。

  “散户与机构有着截然不同的投资风格。”董登新表示,一般机构投资者大多是长期投资者和组合投资者,他们更注重风险规避或是分散风险,因此倾向于选择成熟稳健的大盘蓝筹股作为组合投资的基础性品种。之所以机构投资者能够成为股市的中流砥柱,是因为他们重点持有的大盘蓝筹股往往都是市场的精神支撑。相反,散户资金有限,也无耐心长期持有,投资风格更倾向于短炒与赌博,所以他们更偏好炒差、炒小、炒新,并以此博取短线差价。

  增加股民投资回报途径

  对于如何改变“优质不优价”的现状,董登新认为,必要的改革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大大提升退市制度的威慑力,让股民自觉学会“用脚投票”,采用新制度来抑制垃圾股的暴炒与赌博;第二,就是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群体,加大机构持股份额,让机构投资者引导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第三,优秀公司尤其是蓝筹股公司应该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比如应该逐渐学会按季分红,大力提升蓝筹股的整体形象与投资价值,让机构投资者坚定地长期持有蓝筹股。

  何维达认为,从短期来看,要改革当前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遏制券商的炒作导致新股定价过高,偏离其实际价值,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遏制投机炒作之风。从长期来看,市场要建立起回报股民的长效机制,比如美国优质的上市公司每年通过分红给予投资者丰厚的回报,改变当前投资者只能通过炒作股价来获取回报的弊端。(人民日报海外版 周小苑)

  郭树清:住房公积金入市正在研究

  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撰文称,个别省份已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协议,对养老金进行多元化投资运营;证监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研究改进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证监会已经委托一些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行住房公积金投资A股市场方案的研究工作。

  做好长期资金的衔接和服务工作是证监会今年十项核心工作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仍是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比例不高,这种格局给市场的改革和监管带来诸多困难。在更深的层次,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关键是引入更多的长期资金。

  地方社保资金和住房公积金本应是最理想的长期资金来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资金除了国债市场之外,基本上没有投资到资本市场。证监会一直希望推动这些资金入市,并常常将全国社保基金多年来对资本市场较为成功的投资作为榜样加以宣传。

  郭树清去年履新证监会主席不久,就将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提上日程,并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与其他有关部门协作,加紧推动地方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入市。目前地方社保在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多元化投资方面已经取得进展,但住房公积金入市仍在研究阶段。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住房公积金可以通过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国债投资、银行存款三种方式实现增值收益。由于政策和实践的局限,住房公积金现有的三种增值收益实现途径存在着种种问题:个人住房贷款资金运作效率低,国债投资品种单一,银行储蓄利率过低,连保值都很困难。

  现有的三种投资渠道无法满足公积金保值增值的需要,与此同时地方住房公积金历年沉淀资金不断增加,因此增加A股作为投资渠道,并合理控制风险已经十分必要。

  熟悉此事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证监会此前已经委托一些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对住房公积金投资A股的方案进行研究,集中管理或者分散管理都有过探讨。但核心都是在控制风险基础上获取较为稳定的收益。

  今年初由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调研,为《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修订作准备。由于此次修订工作事关住房公积金制度未来的发展,因此意义重大,而有关住房公积金投资管理的改进有望成为条例修订的重要方面。

  保险新政密集落地 险资获期指“通行证”

  险资松绑进行时。继本周一保监会网站密集公布四项险资运用政策后,昨日下午,保监会又连续公布了《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和《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允许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等衍生品交易。

  在上述两项新规中,保监会规定,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仅限于对冲或规避风险,不得用于投机目的”,彰显了引导保险资金建立风险对冲机制的本意。

  自7月中旬以来,短短3个多月内,拟发布的保险资金运用13项细则已有10项出炉,这场保险投资新政落地之快远超市场预期。

  仅限风险对冲

  根据《办法》的定义,金融衍生产品,是指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指数或特定事件的金融合约,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及掉期(互换).

  金融衍生品能够依托相关投资机制以规避资金运作风险,因而在成熟市场广泛存在。在我国,现阶段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主要以期货为主,期货又可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后者主要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指数期货。

  保监会明确要求,允许险资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指境内衍生品交易,不包括境外衍生品交易。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董事会知晓衍生品交易相关风险,并承担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最终责任。

  “保险机构参与衍生品交易,仅限于对冲或规避风险,不得用于投机目的。”上述《办法》第五条规定。

  《办法》指出,保险机构自行或受托参与衍生品交易,应当制定风险对冲方案,并经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及有关决策人员审批。对冲未来拟买入资产的风险,应当逐项向风险管理部门报备拟买入资产的书面文件。

  “一方面给予险企充分的自主权,放手让他们去做,同时通过逐项报备加强事后监管,体现了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市场化思路。”接近保监会的权威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办法》还规定,保险机构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应当遵守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定,委托境外投资管理人,按照授权开展相关业务,并将衍生品交易纳入其业务管理体系。

  缓解股票投资风险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仅有的少数衍生品工具,自2010年4月启动以来,股指期货已经上市交易了两年半时间,目前券商、基金、信托均可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在股指期货开放初即被寄予厚望的保险机构此次终“入门”,也可谓众望所归。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缺乏风险对冲工具,持有大量股票的保险资金不得不频繁调仓,以应对股市波动风险,在这种非正规的对冲机制下,不仅风险规避效果较差,并且交易成本较高。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近两年A股市场持续下跌,保险资金运用的总体收益率也相应连续出现两年下滑,“股市依赖症”与保险资金在股票投资中缺乏对冲机制有直接的关系。

  “保险资金的投资期限较长、赎回压力较小,运用好股指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保险资金抵御短期市场风险。”上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

  《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指出,保险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应当以确定的资产组合为基础,分别开立股指期货交易账户,实行账户、资产、交易、核算和风险的独立管理。

  对于保险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所选择的期货公司,保监会提出了以下门槛:成立5年以上,上季末净资本不低于3亿元,且不低于客户权益总额的8%。

  在风险控制上,保监会要求,保险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任一资产组合在任何交易日结算后,扣除股指期货合约需缴纳的交易保证金,应当保持不低于交易保证金一倍的现金、中央银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或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及政策性银行债券,有效防范强制平仓风险。

  证金公司首轮增资到位 全部用于转融资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第一次增资扩股顺利完成,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首次增资扩股45亿元全部到位,公司注册资本金从75亿元增至120亿元,新增资本金将全部用于转融资业务。第二次增资扩股进展顺利,民企、券商、社保基金等30余家机构对本次增资扩股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最近共19家券商参与了转融通联网测试,测试情况总体平稳正常,技术也基本成熟,扩大试点范围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此情况下,证金公司近期有可能再次扩大转融通试点范围,扩围名单将在参与测试的19家券商中产生。据悉,第二批试点券商因为资金实力相对没有首批雄厚,因而对转融资有更强烈的需求。

  证金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2日,已通过转融资业务累计向证券公司融出资金173.82亿元,转融资余额达到101亿元。这意味着证金公司账上仍有近19亿元资金可供转融资。有市场人士担忧,一旦第二批试点券商资格获批,转融资资金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此,记者获悉,证金公司发行短期融资券及次级债的相关手续已经完备,如有融资需求可随时启动,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对于业内关注的证券金融公司第二次增资扩股的进展,记者昨日获悉,公司拟新增加股本100亿股,重点向民营资本倾斜。目前包括民营资本、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各类机构,对本次增资扩股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其中,多家证券公司对参股表现了更为迫切的意愿。一些具有金融业务的大型民企对参股证券金融公司表达了浓厚兴趣。此外,社保基金也希望能参股证券金融公司。消息人士透露,社保基金因为与证券金融公司业务有“互补”性质,参股积极性很高。

  不同机构对参股证券金融公司兴趣高涨,源于对公司盈利前景的认可。据悉,今年8月30日转融资业务启动,9月份,资本市场活跃度增强,沪深300指数上涨4%,融资融券月交易金额在经历6、7、8月相对停滞之后,9月份重现增长态势,创2010年3月融资融券交易启动以来单月最大交易金额纪录。

  数据统计显示,9月份,287只标的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金额为1526.55亿元,较8月增加20.95%,其中融资交易金额环比增加21.03%,融券交易金额环比增加20.63%。9月份,融资买入金额为652.74亿元,环比增长19.52%。转融资业务对市场的积极推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现。此外,融资融券作为证券公司的一项创新业务,已成为证券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今年第二季度,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的比重已达14.8%。

  纽约股市三大股指下挫 道指跌幅近2%

  受到杜邦等大型跨国公司业绩不佳的拖累,23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较大幅度下跌,道指跌1.82%,标普跌1.44%,纳斯达克跌0.88%。

  财报方面,杜邦公司当日宣布第三财季盈利下滑、下调全年盈利预期,并宣布计划裁员1500人。此外。3M该公司也宣布下调全年业绩预期,接连而来的不佳财报令投资者信心大挫。

  此外,美联储当日举行为期两天的政策会议,部分投资者期待美联储扩大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

  欧元区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穆迪23日下调了西班牙五个地区的债务评级,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截至当天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跌243.36点,收于13102.53点,跌幅为1.82%。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20.71点,收于1413.11点,跌幅为1.4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26.50点,收于2990.46点,跌幅为0.88%。

  欧洲股市大幅下跌

  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3日下跌,报收于5797.91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5点,跌幅为1.44%。

  这是该蓝筹股指近一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当天英国皮具制造商MULBURRY发布业绩预警,而评级机构穆迪下调对西班牙五个地区的评级,增添了市场投资者的悲观情绪。

  各个板块几乎普跌,其中风险股跌幅最大。近期铜价表现及最大铜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前景都令资源股承压,哈萨克铜业集团以4.63%的跌幅排在榜首。欧亚自然资源公司也下跌3.79%。

  MULBERRY称亚洲需求减弱,批发业务收入或不及预期,该公司在创业板上的股票价格大跌23%。它的业绩预警对同行股价也造成压力,英国另一家奢侈品生产商博柏利集团收盘价下跌3.24%。

  而英国著名芯片设计商ARM控股公司逆势上扬,收盘价大涨7.65%,是当天个位数的上涨股票之一。受益于智能手机对其芯片的强劲需求,ARM第三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过去一年里的税前利润同比增长22%,每股收益增长21%。

  欧洲其他两大股市也均大幅下跌。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以3406.5报收,比前一交易日下跌76.75点,跌幅2.2%。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收于7173.69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54.36点,跌幅为2.11%。

  560亿解禁洪峰来袭 券商第四季策略分歧

  10月23日,A股再度调整,上证指数收盘报2114.45点,下跌-18.31点,跌幅-0.86%。从二季度以来,沪指一路滑落,在2000点低位徘徊,其间甚至一度跌破2000点,在如此糟糕的行情下,券商们对四季度行情到底有何看法?

  从近期各大券商发布的4季度投资策略报告来看,多数券商对于最后一季的行情秉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其中,特别是即将在本季出现的中小板、创业板解禁潮,成了市场担忧的焦点。统计显示,第四季度中小板和创业板解禁市值合计超过560亿元。

  谨慎成主基调

  在判断A股走势方面,多数券商持谨慎态度,但不排除存在底部震荡中的反弹机会。

  券商的4季度策略研究的焦点多数落在“十八大”、“解禁潮”等主题上。由“十八大”所带来的政策向好预期能够为4季度提供支撑,并创造阶段性反弹机会。但另一方面,由“解禁潮”所带来的减持压力,则会抑制4季度反弹走势。

  其中,去年新财富策略研究排名第2的安信证券保持对4季度中性偏谨慎的看法,认为10月份走势相对乐观一点,而11月份、12月份的走势则悲观一些,预期指数仍有下跌空间。

  安信证券分析称,十八大召开到明年两会前,预期处于政策真空期。在这段时间,经济难以有明显起色。

  对于“十八大”所能带来的政策利好,各家券商的解读也不尽相同。

  而中信证券(600030)、中投证券和招商证券(600999)则相对乐观。

  中信证券认为“十八大”之前稳定市场的政策预期构成A股阶段性反弹的主要动力。此外,“十八大”召开将缓和部分悲观投资者的极端负面预期。

  中投证券对四季度行情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同时预测四季度上证波动区间为1900点至2250点。

  此外,招商证券认为,稳增长的政策信号已经发出,市场短期有望反弹一波。近期发改委审批一批总体接近1万亿的投资项目,可以视为经济稳增长政策的信号。如果稳增长的政策能够持续、效果在四季度促成经济库存周期见底,那么市场反弹有望演化为中期反弹。

  在行业配置方面,多数券商建议偏向周期股。房地产、水泥、煤炭和非银行金融类板块成为多数券商推荐的板块。

  提示创业板解禁风险

  查阅券商发布的4季度策略报告不难发现,“解禁潮”一词频频出现在各家研报中。而其中,各家券商对于解禁所带来的影响出现意见分歧。

  统计显示,今年中小板的解禁潮将出现在11月,约45亿左右,总体上影响不大。不过,创业板将在10月份迎来解禁洪峰,达到518亿,主要是由于2009年10月份创业板推出三周年后,首发原股东解禁集中到期。

  分季度来看,中小板四季度解禁市值占全年的比重为32.1%,创业板四季度解禁市值占全年的比重为52.3%,均为全年的高点。

  对此,2011年新财富策略研究第一名的兴业证券(601377)发表研报指出,经研究表明,解禁金额与减持金额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中小板和创业板限售股东的减持意愿会更加强烈。因此,4季度的解禁潮所带来的减持压力,会在4季度内压制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水平。

  此外,在年关资金压力下,面临经营状况和资金周转持续恶化、一季应收账款坏账上升风险的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选择套现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中信证券则认为,创业板解禁市值在4季度高达690亿元,而创业板流通市值仅在3000亿,因此,创业板此次解禁能量不容小觑。10月底和12月底需要特别关注,从行业来看,创业板中医药、计算机、机械与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的解禁压力较大。

  安信证券称,由于创业板解禁时点延后到12月份,与年末资金紧张时点叠加,因此对11月份、12月份的走势更为悲观。

  但对于解禁所带来的影响,也有部分券商认为不必过分高估。

  “创业板解禁受十八大维稳政策影响延长锁定期,短期负面将有所削弱”,中投证券称。

  此外,方正证券(601901)更在研报标题中直言,“解禁规模大增不是看空四季度的理由”。方正证券认为,每月的解禁规模与大盘指数之间并没有明显关系。

  有趣的是,方正证券与兴业证券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认为减持规模并不会随着解禁规模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绝大部分解禁股持有者已承诺了年内不减持,因此解禁对这些个股的压力也不存在。

  调整是诱空还是反弹结束?

  A股市场周二小幅收低,因本周将有巨额逆回购资金到期,引发投资者对流动性的担忧情绪升温,同时前三季度税收增速大幅回落,凸显国内经济增长仍然疲软,令股指反弹难以为继。

  大盘短暂反弹后再度下探,是诱空还是反弹结束?本期《投资论道》栏目特邀西南证券(600369)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和日信证券首席投顾刘晓晨共同分析后市。

  张刚(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周二大盘的下跌属于诱空。本周股指震荡幅度明显加剧,周一不再像上周一样做下影线,而是上午盘整下午做中阴线,主力机构加大震荡幅度,扰乱投资者持股完成低位吸货,对其操作目的性要认识清楚。

  从市场热点来分析,周一黄金、核电、钢铁这些板块走势较好,包括房地产保险板块也表现出抗跌性,而走势比较弱的是消费类股。事实上,如果主力资金看淡市场前景,应该需要寻求避风港,而消费类股恰恰是风险较低的,消费类反常领跌表明主力资金正在利用投资者紊乱的心态进行调仓换股。

  沪指2080点至2100点的确是命悬一线的位置,但破掉该位置的概率非常低,后市可能出现长阳,但是不会长阳之后再是长阳,这样不利于主力机构吸货,所以长阳之后还有中阴线长阴线出现,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近一阶段主力机构一直是通过加大震荡幅度来完成吸货。

  目前投资者基本上没有一致性的观点,A股在经历周二重挫之后,周三有望重拾升势。不过大盘跌下来是买入机会,但相反涨上去就不要追高。

  刘晓晨(日信证券首席投顾): 对大盘未来走势很乐观,首先今年经济增速已经无需担心,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分别为8.1%、7.6%、7.4%,而今年任务是7.5%,除非四季度低于6.9%,但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说今年全年7.5%任务基本能完成。

  一般来说,四季度周期性企业会呈现复苏态势,所以对四季度经济也非常乐观。微观因素方面,公募基金今年前三季度表现都不是特别好,到年底了无论是拼排名还是拼收益,相信他们一定有动力在四季度剩下的几个月里做大市值,所以短时间内基金如果加大仓位的话,对于A股应该有向上拉动的作用,在此影响下,A股四季度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是可以期待的。

  周二市场的下跌属于正常回调,投资者不用过于担心,而且周二市场风格出现非常明显转换。之前大盘面临破位的时候,总有一些权重股和二线蓝筹股挺身而出护盘,但这次护盘现象频现,就不能将其解释为护盘,可能是一些主力资金包括公募基金开始有了进攻的心态。

  房地产板块代表的不仅仅是其本身,还可能代表整个强周期板块。如果强周期板块都复苏起来,市场行情可能就非常乐观,同时公募一哥王亚伟近段时期选择复出,进入私募行业,尽管他不是股神,但确实是市场当中的难得高手,他在这个时点选择进军私募,那么他对股市的观点值得期待。

  三点共识预示市场上攻仍可期

  之前预计近期刷新9月高点后可拓展的空间将低于普遍预期,在这个位置上建议将防御作为重点,并择机将过重的仓位降低下来。相信上证指数日K线重心上移和周K线三连阳正在驱动着市场情绪升温。不过,市场的实际走势并没有超出预期,周一高点距离前高尚有一线之隔。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等经济数据,其中三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4%,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三季度GDP环比增长2.2%,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

  机构对此数据解读主要有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大部分数据符合预期;

  其次,经济出现初步企稳并反弹的迹象,9月投资、消费、出口等环比增速、同比增速都在回升,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态势明显,预计四季度经济将好转;

  第三,通胀处于低位,期待政府执行相对宽松的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回升。

  和机构的解读相似,市场的反应是积极的。当日上证指数高开高走,创出9月底以来的新高。

  我们认为,市场的解读较多着眼于数据的短期变化而非趋势方向,或者表达了对市场趋势向好的渴望。实际上,9月数据改善的可预期性是很高的,仅以铁路基建投资的情况就可见端倪。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今年1到8月份铁路基建投资共计完成2277.7亿元,仅占全年任务量的48.5%,说明“拐点”已出现,8月份投资完成393.3亿元,同比增长19%。随着“稳增长”的措施相继落实,撬动经济增长回暖的力量是直观可见的,铁路基建投资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我们注意到,市场对最新宏观经济数据的解读是颇为积极的,但对经济增长趋势的判断却是审慎的。尽管报告中“复苏”、“回升”、“触底”等词条出现的频率较高,但在描述复苏或回升形态的时候大多预期为“L”型,对经济增长动力的评估是温和的,即使底部成立,反复和震荡的可能是较大的。相信在这种情况下,用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数据来确认复苏(底部)的可靠性是多数研究者的现实选择。

  我们在年度策略中就曾提出三季度数据是非常关键的,而现在,同样需要将观察期稍加延伸,而不是仓促作出趋势性判断。我们想要强调的是,观察期的信心支撑往往是脆弱的,一旦有一些新的数据反映出经济回升受阻的可能,又会对市场构成压力,这在2011年和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曾反复出现。

  从各方面环境看,近期对多头还是较为有利的,相信这一点暂时不会有大的变化。上期我们已经谈过,“情绪变化一般受两个因素的影响较大,其一是积极的消息面或对消息面的积极解读,其二是市场涨跌,尤以后者影响更大。”那么,现在情绪应该在进一步向乐观的方向发展,近期市场行情可能出现热情推动的冒进。目前我们的策略观点暂不作修订,以适中的仓位应对战术机会,如果多头冒进确定出现,建议择时降低短期仓位。

上一篇:专家:巨灾保险缺位致风险... 下一篇:险资投资再松绑 保险股不买账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