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公开批评部分央企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指出尽管不少企业已经启动风险管理工作,但重视程度和工作主动性远远不够。而依笔者观察,不仅不少央企如此,化工行业中相当一部分地方国企、民企也存在着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不够的问题。
风险管控能力是一流企业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要求比别的行业具有更强的风险意识和管控能力。事实上,少数化企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因突发事件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的案例不在少数。例如前几年江苏徐州一家化企因一起排污的环保事件而关门,并殃及沿河多家化工企业被当地政府强行关停;今年以来因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跌,已首现多晶硅破产企业,投资过亿的浙江一家硅业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风险防范不力而破产的化企不下数百家。
自2008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骤然增加,很多原本隐形的风险转变为现实的危机。伴随着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外需增长的空间萎缩,传统比较优势逐渐缺失,产能全面过剩等严峻挑战,化工企业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集中显现,这使得现阶段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市场价格瞬息万变的形势,确实有一些化工企业不顾风险,盲目快速扩张,但风险管理能力并没有与之相匹配,以至埋下风险隐患;有的企业领导忽视风险管理对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的作用,往往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才会想到风险管理部门的作用;有的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是临时性或间断性的,风险出现了就进行管理,风险结束了就将其置之度外。这些问题正是当下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提升要解决的短板和瓶颈。
笔者以为,化企做好风险管控的关键还是要增强其风险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同时,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强化“企业体检”制度。企业应逐步建立健全重大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实现对重大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控,确保重大风险可控。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