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投资管理 >> 正文

投资理财 看起来很美(图)

发布时间:2012-09-25 22:57:23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新闻导读:杨女士以前有多次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经历,认识了在银行大堂做理财顾问的小郑。”  杨女士等投资人后来一起准备起诉王富民时,发现大家都没有和王富民签订外汇产品的合同,只有和瑞士银行签订的合同。
具体案例

  信任交易软件投资160万

  这些高息的投资理财产品是否有风险,没买过的人只是在怀疑观望,而买过其中一种产品的杨女士的教训是惨痛的。

  杨女士以前有多次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经历,认识了在银行大堂做理财顾问的小郑。去年7月,小郑给杨女士打来电话,说自己现在已到北京富民新基投资管理中心工作,正在销售一款天合财信一期阳光私募产品。“他跟我说这款产品属于低风险产品,以前我买过一些理财产品,低风险产品最终都没有风险,我对他也比较信任。”

  杨女士后来在小郑的安排下,听了公司的产品说明会,有了投资的意向。杨女士说,业务人员说年收益在30%到60%之间,这对于她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在当时,股票、基金全面疲软,而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最多也不到6%,这款理财产品的最低收益,都是前者的5倍以上。

  除了低风险高收益外,业务人员的另一番介绍,也让杨女士对这项投资信心满满。公司组织北大等大学的教授、专家,研发出一套计算机软件,获得国家专利,从行情分析到最后下单买入、卖出获利,软件都能进行控制,公司已经因此获利,“他们说不靠人为控制,全部是电脑自动操作,杜绝了投机的风险,所以盈利很有保证。”最终,杨女士买了70万元的理财产品,同时也给父母买了90万元。“现在回想起来,这个计算机软件根本就是骗人的,一点用也没有。”杨女士说。

  公布虚假净值蒙蔽投资人

  富民新基投资管理中心专门为天合财信这款产品设了一个网站,供投资者每个月去查询产品的净值。自从购买之后,杨女士每个月都到网站上去查看产品状况,“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净值都在1元以上,收益率达到12%。”杨女士说,虽然没有达到此前业务员所说的30%到60%那么高,但至少还是盈利的,杨女士对这笔投资还比较满意。

  此后,业务员小郑趁热打铁又向杨女士推荐了外汇产品,称收益率至少是一倍。杨女士欣然购买,在小郑的带领下去公证处做了公证,把10万美元汇到公司在瑞士银行的托管账户。可是这次杨女士没有等来盈利的消息,而是等来一个坏消息,今年5月下旬,公司负责人在投资时赔了,损失超过了30%,瑞士银行已经启动止损程序,冻结公司继续动用这笔资金。

  公司找到杨女士等人,表示为了挽回损失,需要投资人和公司负责人王富民重新签订一份备忘录,公司通过熟人关系,把冻结的资金取出继续炒外汇。无奈之下,很多投资人都签订了协议,公司随即把此前签订的合同收走。杨女士此时感到上当了,对天合财信理财产品也产生了怀疑,就与公司副总联系,要求查看天合财信在银行的交易记录。副总答复称,银行的记录和公司的网站有所出入,而且银行记录是保密的,不允许查看。但是按合同的规定,杨女士作为优先合伙人是可以向有限合伙人提出申请去查看的,杨女士多次打电话向银行查询净值,银行表示净值不能对外公布,后来多位投资人又向银行质问净值,银行觉得可能的确有问题了,将净值向杨女士公布。

  一笔笔核对之后,结果让杨女士大吃一惊,理财产品一直在亏损,由于公司从去年以来一直在谎报净值,致使好多人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购买亏损的理财产品,杨女士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购买了外汇,导致更大的损失,截至目前,杨女士本金损失近60万元。

  投资者遭遇维权难题

  杨女士说,公司负责人王富民后来和投资人沟通,向投资人道歉,答应赔偿损失,但此后就不再露面。杨女士等投资人认为,王富民和富民新基投资管理中心本身就没有金融资格去做股票、外汇类的投资理财产品,“他最后一次表示,如果大家不满意,可以去告他,他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杨女士等投资人后来一起准备起诉王富民时,发现大家都没有和王富民签订外汇产品的合同,只有和瑞士银行签订的合同。王富民通过公司的名义招募了众多投资人,但最后签订合同时,都是以他本人的名义签订的。有的投资人咨询律师后得知,这样王富民所做的承诺就变成了私人之间的债务问题,在法律方面规避了公司违法集资的问题。目前,投资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但还未获受理。

  昨天,记者发现天合财信公司网站已经无法登录,拨打公司电话也是空号。“在做假净值事件被发现后,他们的网站就用不了了。”杨女士说,现在她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才能挽回自己的损失。截至发稿时,记者仍未能联系上王富民本人。

  专家解读

  理财不可能无风险

  银行理财师肖先生表示,任何投资产品的收益都是和风险挂钩的,年收益12%以上是很高的收益,必然面临较高的投资风险,考虑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都不会有如此的高收益。而且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都由银监会监管,可靠性毋庸置疑,即使是低风险产品,也会告知客户存在的风险。

  “如果一直在强调投资无风险,要么是对方不专业,要么就是对方别有用心。”肖先生说,投资理财产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纵使采取何种方式,也无法回避可能存在的风险,“何况是投资对冲基金、做外汇,这些都有很大的风险。”而对方将投资人的投资用于何处,如何使用,虽然看上去是透明的,但是具体如何运作,投资人也无法确定。

  对于记者所遭遇的投资地产项目,肖先生说,即使对方称运作的项目做了抵押,但是抵押程度如何,如遇到问题项目方无法还款,是否优先偿还投资者,这都是非常专业的问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根本不可能搞明白,而且也很难确认看到的文件的真实性,“投资最忌讳的是稀里糊涂,涉及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肖先生说,投资公司宣传的“银行托管”概念在多数情况下也就是起到一个本金不会被随意支取的作用,对于降低风险没有任何帮助。

  对于这些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是否可信,银监会的工作人员提醒,这种投资有些属于民间借贷性质,如果利息超过同期银行利率四倍以上,将不受法律保护,建议不要投资。

  监管需专业部门介入

  肖先生表示,做投资理财产品的机构,要么是像银行由银监会监管,要么是像基金公司由证监会监管。那么这些宣传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公司,又是由谁监管?遭受损失的杨女士又该向谁举报?银监会和证监会的工作人员都给予明确答复,这类投资公司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之内,建议向其颁发营业执照的机关咨询。

  记者在企业信用信息网上查询得知,北京富民新基投资管理中心是有限合伙企业,注册资本10万元,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经济信息咨询等。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称,经营范围为投资管理的公司,不能以公司名义募集资金投资,但可以对其他公司的资产进行投资管理。如果认为公司的行为存在违法行为,可以向工商部门反映。

  经济专业律师表示,一些投资理财机构存在违规操作、非法开展业务的情况,所谓的投资咨询、投资服务公司,并无理财资质。为了招揽投资人,这些公司隐瞒风险,夸大收益,一般用群发短信的方式寻找投资人,邀请有兴趣的投资人听理财课,继续做虚假宣传,并通过如当场发放收益等噱头,吸引客户投资。

  不排除一些投资公司运作的项目获得了一定收益,但总体上看,此类投资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律师表示,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作为一种专业要求较高的行为,并未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工商部门难以对其投资的专业性进行监管,出现了真空地带。而在投资理财方式越来越多样的当下,一方面亟须加强立法,完善此类委托投资理财方面的法律,设立准入门槛,规范投资理财市场。另一方面,也需要明确监管部门,对投资理财的相关公司进行管理,查处非法经营和虚假宣传行为,让投资人投资有道,不再雾里看花上当受骗。

上一篇:入秋就差临门一脚 穿衣... 下一篇:法国:FMEA拟在中小型车...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