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食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这也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要想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食品企业可以选择上市或并购等方式,对于中小型食品企业来说,场外交易市场(OTC)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资本渠道。
上市:资本市场运作重中之重
据龙品锡传媒介绍,食品企业如何上市是其在资本市场运作的重中之重。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华食品投融资论坛上了解到,截至8月份,国内食品类公司A股上市的有62家,创业板上市的有2家,其中酒水饮料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食品类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板块已具一定规模,但总体还是偏小。现在正逢相关政策支持,食品类企业IPO所处时间窗口不错,资本市场对其青睐有加。
达晨创投副总裁傅哲宽在谈到食品类企业IPO时指出:“食品企业IPO的核心要素有三点,一是企业的行业地位,即其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其团队、商业模式、品牌和渠道;三是企业的成长性,即其未来可预见范围内的持续成长。但是现在食品行业结构分布不均,集中度高。虽然机遇很大,但挑战也确实不小。”
在傅哲宽看来,食品类企业在上市前,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规模不足和食品安全问题等诸多不足,上市后,企业则需要更强的运营和管理能力及危机应对能力。
并购:闯荡资本市场的利器
除上市外,并购也是食品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利器。通过并购,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能够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规模效应能够带来资源的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整合可降低管理、原料、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
并购活动收购的不仅是企业的资产,而且可获得被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销售资源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根本提高,对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有很大帮助。并购显示企业的实力,被并购显示企业的价值。据龙品锡传媒统计,从2008年7月至今,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并购案例共221起,平均单笔交易金额3273万美元。并购主要集中在酒和饮料、糖果、调味品、乳品、休闲食品、肉制品等领域。
北京东方高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龚林对于并购有着自己的看法,“食品饮料行业并购有如下趋势:追逐现在的高毛利行业;内资企业试探性并购;外资企业的斩首行动;国有资本的海外收购”。如雀巢收购徐福记、厦门银鹭,上海梅林系列收购案就是其中的经典案例。
龚林强调,收购不能图便宜,要看被收购企业的规模情况,且收购要讲究时间窗口,选择合适的时机,只有加价、宽心、有数,才能保证并购的成功。
OTC助中小企业扩展融资新渠道
业内人士表示,场外交易市场是中小型食品企业一条进入资本市场的新渠道。据了解,国内主要的OTC市场包括中关村股权代办系统、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沈蔚介绍说,在该中心挂牌有三个规则:一是机构会员推荐;二是上海股交中心审核;三是上海市金融办备案。而挂牌后定向增资的主要对象是原股东配售(不低于30%)、机构、个人;要求按需融资、盈利预测、合理定价;程序是尽职调查、审核、备案。而企业终止挂牌要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或在境内外有关资本市场上市或挂牌,或上海股交中心认定的其他需要终止挂牌的情形。
对于企业来说,在OTC市场挂牌有哪些益处?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投融资中心主任张志伟表示,在OTC市场挂牌后,企业股份能够在资本市场流通、套现,同时可增强融资效率,通过定向增资筹集资金。而企业在报价转让系统挂牌后,企业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能够为股东带来财富效应。而且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管理和规范运作水平。
张志伟指出,挂牌公司信息在深交所行情系统中揭示,能够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树立良好的公司公众形象,增加品牌的价值。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