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财务管理 >> 正文

上市锻造筋骨 “打铁者”成就大业

发布时间:2012-10-11 20:21:3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新闻导读:1994年招股上市无疑是中集发展之路上最为重要的里程碑。或许很多熟悉中集股票的投资者都未必留意到,今日的中集集团正从海、陆、空全方位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在资本市场助力之下,中集已经由昔日一个“小作坊”成长为中国制造的标杆公司。

  1994年招股上市无疑是中集发展之路上最为重要的里程碑。它在获得资金后进行了快速收购兼并和扩张,把握住了全球集装箱制造中心转向中国的历史机会,两年后就做到产销世界第一。上市的好处还在于,它自此用公众公司的规范来管理子公司,财务管理更加可控和健康,也获得更多资源支持,从行业领先者一步步做到行业领袖。以此为支撑,中集稳步向高端制造业升级。从这个角度说,资本市场成就了中集今日的巨大成功。

  1992年10月,英国的《国际货运》杂志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中集十周年庆典,此时它已是一家虽规模不大、但获得越来越多国际客户的集装箱公司。也就在这一年,广东肇庆人麦伯良担当起中集的代总经理,这位小个子年轻人在1981年底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中集,成了中国最早的集装箱工程师,而此时他已经坚定了做世界最大集装箱企业的雄心。

  麦伯良预期,中国外贸的持续增长会引起集装箱需求快速增长。由于运输成本在集装箱价格中占有很大比例,产品需就近发货,而当时国内集装箱厂已多在沿海地区投产,主要港口基本被占领。中集当时在产品质量和管理模式上已具优势,趁着市场尚未走出低迷进行收购是为扩大产能最好的办法,但苦于缺乏资金。

  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让公司看到了希望。中集决定实施两步走的股票筹资方案,先进行内部股份化改组,再公开招股成为公众公司。1993年1月,中集先发行内部员工股筹集资金1000万人民币。1994年1月,利用深圳市政府最后一批地方上市额度,深中集(中集集团原上市股票简称)发行A股、B股筹资2亿元人民币,随后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但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家公司日后能名动全球。

  它招股后不足半年,管理层就为挽救低迷的股市暂停了新股发行。有人说中集运气好,其实它更似个“自助者天助”的样本。这家由招商局集团和丹麦宝隆洋行合资的集装箱厂于1982年投产,四年后由于航运市场萧条和内部文化冲突被迫停产转业,员工从330人裁员到59人。留下的人顽强求存,转产的钢结构产品几个月后艰难地打开香港市场重现生机。1987年股东邀请中远集团进行重组后,中集重操集装箱主业,很快建立起面向市场的技术、生产、采购等完善经营管理模式。

  与早期国企上市不同,抢到宝贵资本的中集旋即开始了筹划已久的并购。1994-1995年间,它先后并购了大连货柜工业有限公司(1993年中集因缺乏并购资金已先实施承包经营,并在华北建立了生产基地)、南通顺达集装箱厂和广东新会大利集装箱厂,这些公司要么资不抵债,要么因缺乏竞争力走进死胡同,但在获得中集输入的特区式管理方法和订单后很快重现生机。到1996年,中集通过集团化运作,逐步形成市场、采购和资金集中,制造分布的运营体系,其集装箱市场份额首次超过韩国现代和进道,上升到全球第一位。其后,中集不断丰富产品线,并把集装箱——这一机械产品中结构最为简单的品种做到质量不简单,成为产品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奠定了行业领袖的地位。

  资本市场对中集集团的扶植,绝非仅仅让它“淘到一桶金”这般简单。上市之后,中集集团很快地实现了华北、华东、华南三大沿海区域的生产布局,它用公众公司的规范来管理众多子公司,使自己的财务管理更加可控和健康;上市之后,资产负债表的改善、财务信息的透明让中集赢得更多金融机构的信任,持续融资的规模和效率都明显提升,早在1996年,它就已在美国发行了商业票据。上市之后,中集赢得了形象和声望,吸引了潜在的合作伙伴和购并对象,公司的产业整合和延展多元化业务更加顺利地推进,快步参与国际竞争;上市之后,中集设计了更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股权激励后来也付诸实施,有能力的员工自此更为忠诚,公司发展更加稳定。

  资本市场就是这样一个魔箱,它能让你脱胎换骨。

  到1999年,中集集团已连续三年排名集装箱生产全球第一,该领域收入占到全部营收的96.4%。早年饱受过强周期起落之苦的中集加快了多元化之路,经过探索和实践,将公司使命定为“为物流、能源行业提供高品质和可信赖的装备及服务”。基于新的战略要求,中集于2003年11月实施了A股增发,由于公司最近十年收益增长十倍,在熊市中依然获得到投资者追捧。

  或许很多熟悉中集股票的投资者都未必留意到,今日的中集集团正从海、陆、空全方位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当你在国内机场登机的时候,有85%的可能走在CIMC(中集标识)的登机桥上。至今,中集天达已经为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70多个机场提供了近2800多条登机桥,全球份额第一。

  ——当你行驶在公路上的时候,旁边穿梭的冷藏车、箱式半挂车或者重卡车很可能就有CIMC标志,已经成为全球专用运输车辆老大的中集如今已走过粗放扩张,开始不断优化物流车辆的内涵。

  ——当你在大海上远航的时候,也可能与中集不期而遇,除了全球码头上那些CIMC的集装箱,你还可能看到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巴西和挪威都已经购买了它的产品和服务。

  ……

  在资本市场助力之下,中集已经由昔日一个“小作坊”成长为中国制造的标杆公司。如今,它在中国以及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拥有150余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超过6.4万人(其中海外员工超过2000人)。2012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推出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中集列第75位。2010年,《财富》中文版发布2010中国500强企业,中集居128位。2009年,中集被列为福布斯“全球2000领先企业”第1397位。2008年,中集集团被列为“2008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第49位,“中国国有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榜”第39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0位。2007年,“CIMC中集”牌集装箱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评选为“中国世界名牌”。

  “三十而立。”中集不但长大了,还在谋求升级。它从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出发,不断自发地进取高端制造行业,它正在进军的海洋工程是国家从战略高度推动的高端产业;它从蛇口的小渔村走向了全球各地,有胆气与国际巨擘叫板竞争,向世人刷新着中国制造的传统面貌。

上一篇:工业品营销战略,根在哪里? 下一篇: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