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省福鼎市某钢贸公司总经理程浩(化名)的日子不好过:房地产市场低迷,钢材不好卖,加之银行逼贷,应收账款又收不回来,资金链眼看就要断裂了。
程浩的境遇,是当前企业“三角债”的一个缩影。正在上升的企业三角债风险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工信部、银监会、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已经开始密集调研摸底。此时,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积极采用债务重组的方式回收现金、加强产品劳务合同签订时的风险评估、对应收账款进行融资性的重组整合等财务管理方法,将“三角债”风险降至最低,显得尤为重要。
多米诺效应致产业链财务风险
“三角债”是指企业之间超过约定付款期应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的俗称,是企业之间拖欠货款所形成的连锁债务关系。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那场三角债风暴不同,目前的企业三角债风险是出现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各项基本制度已经基本确立和成熟,也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的深刻影响,由单纯的外贸型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过程中形成的矛盾冲突。
目前,三角债风险涉及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以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涉及范围较广。
“从财务角度来看,经济形势下滑导致了企业的去库存压力,某些行业产能过剩,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库存积压严重,致使企业采取非正常的赊销策略清理库存。”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郭晋龙说,“另外,由于企业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渠道过窄,导致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加剧现金流周转风险,从而形成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在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处处长张孝堂看来,三角债会让企业连同供应商和客户一起陷入财务困局,造成经济活动中有账无钱,越陷越深,“相对于一般的单边债务,三角债最大的危害在于容易出现多米诺效应,从理论上说,在市场经济中,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可能会因为一个企业拖欠而出现整个产业链上的现金断流,导致整个产业链出现财务风险,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本次三角债涉及到行业上下游,造成上下游之间、购买商与供应商之间互相拖欠账款现象严重,企业资金回笼难度日益加大,甚至逐步将风险转嫁至贷款银行。因此,近日有多位业内专家呼吁,警惕三角债风险侵入金融领域,谨防大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从而加剧金融风险。
中煤建设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王文章认为,受已经上升和存在上升预期的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成本高筑,现金支付能力严重削弱。三角债风险导致银行头寸吃紧,大量项目贷款不能按期偿还,企业和银行呆坏账比例上升,经济运行质量降低。
加强财务管理将三角债风险降至最低
在三角债的特殊时期,生存比发展更为重要,“此时,企业一定要积极采用债务重组的方式回收现金,减少偿付成本,这样才能让产业链上的现金流动起来,交易才能展现活力。”张孝堂说。
目前,三角债的企业账面利润难以抵御到期支付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企业应该注重加强产品劳务合同签订时的风险评估,对合同缔约方的信誉、资质、审批程序、项目资金来源和保障能力等实施尽职调查,并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跟踪监控,建立责任人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合同正常履行。此外还要加强产品劳务结算进度,从时间上确保及时得到结算和确认,组织专门力量清收应收账款,要将其与经营业绩和岗位绩效考核对接,实行严格的奖罚兑现制度。”王文章说。
显然,拓宽融资渠道,才能让企业从三角债中解脱出来,这就要求企业要深入分析研究自身的所有负债,制定多种筹资方案应对到期支付的风险。
“企业应当积极寻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公司合作,通过合法的融资渠道,对应收账款进行融资性的重组整合,尽可能避免长期挂账而得不到清理最终形成坏账,出现呆账甚至坏账,在确保不失去时效的基础上,要通过法律程序尽可能降低损失程度。”王文章说。
此外,王文章还从会计处理角度建议,企业要严格收入确认原则,按照稳健性原则确认赊销业务形成的应收账款,对已确认的应收账款,至少要按月进行应收账款增减分析,根据本企业和本行业特点确定预警时限,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制定清收方案。
“还可根据客户信誉和经济状况,建立‘黑名单’制度,按照(企业)内外有别原则,重新分类排队、梳理应收账款,调整坏账比例,通过组织企业间多方谈判,降低应收账款规模。另外,还建议财务部对关联方(集团内)企业间形成的应收账款单独列示,以有别于外部企业间形成的应收账款,客观反映应收账款规模。各企业间也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及时对清账目,防止长期不对账导致企业间不应有的纠纷。”王文章说。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