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30日发布公告称,“综合考虑本行综合化发展战略、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资本充足率管理规定,为进一步推动工银租赁业务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董事会决定向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增资30亿元人民币。”待银监会正式批准后,工银租赁的注册资本将由80亿元增加至110亿元。
此次增资是工银金融租赁自2012年年初注册资本金由50亿元增加至80亿元后不到两年时间内的再次增资。根据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披露的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工银租赁的总资产约为1418亿元,净资产约为125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33亿元,净利润约为15亿元,居金融租赁行业领先地位。工银租赁的两次增资将显著提高其资本实力,进一步扩大融资租赁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本次工银租赁增资之前,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与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也分别于今年的1月28日及2月20日先后获得了20亿元与15亿元的增资。交银金融租赁的资本金由40亿元增加至60亿元,兴业金融租赁的资本金由35亿元增加至50亿元。另外,浦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年8月19号也正式获得银监会批准,注册资本由27亿元增加至29.5亿元;长城国兴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也于今年6月正式完成增资,公司注册资本由15.19亿元增加为24亿元。除此之外,信达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江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在六年时间里相继增加过公司的注册资本金。2014年交银金融租赁还将增资10亿元。
以上各家金融租赁先后大规模增资的原因,正如工商银行董事会报告中所说,最主要的是租赁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自2007年以来,六年间有20多家金融租赁公司先后成立并且迅速扩张发展,金融租赁行业整体呈现高速的发展势头。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第四届中国金融租赁年会上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金融租赁业总资产达到8400亿元,2012年营业收入达到2300亿元,净利润已超过100亿元,五年来平均每年增长100%以上。照此增长速度测算,预计到2013年末,金融租赁行业资产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由于金融租赁公司对于资本的消耗速度很快,特别是近几年,金融租赁公司的航空租赁业务不断扩张,飞机、船舶等运输设备的资金消耗量大,加上如此快速的发展势头必定对资本金的需求十分旺盛,选择通过股东注资较为方便、直接,是目前金融租赁公司普遍采取的融资方式。
缓解流动性不足也是金融租赁公司增资的另一原因。根据银监会的最新要求,金融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规模不得超过其注册资本的12.5倍,流动性比例需达到25%,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4%。特别是在资金市场异常波动出现后,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仍偏紧,这就对租赁公司自身的资产质量、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租赁行业是一个资金需求很大的行业,需要不断地补充大额资本。一笔租赁交易所需资金动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租赁公司完全依靠自有资金支撑庞大的业务量显然缺乏效率与竞争力。而单纯通过增资模式扩张对于金融租赁公司而言方式过于单一,也并非长久之计。目前,我国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除了主要由银行股东注资外,另一主要融资渠道便是倚赖银行商业贷款。多位租赁业内人士也表示,促进行业进一步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拓宽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十分关键。
因此,近几年来各家金融租赁公司纷纷尝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金融债、境外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对于这类租赁公司来说,发行金融债券是一种有效并且可行的筹资方式。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自2010年曾先后分别成功发行了金融债。江苏租赁发行了5亿元金融债,华融租赁、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分别发行了总额为20亿元的金融债。此外,招银租赁、工银租赁等国内少数几家综合实力较强的租赁公司也曾通过境外平台发行过美元债。
尽管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来筹资,具备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外部资金,扩大融资渠道,有效缓解了流动性风险等诸多好处,但由于发行金融债券的程序仍然复杂,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债门槛很高。有发债意愿的租赁公司需要满足多项经营业绩指标的硬性要求并且发债的审批时间长,对于大部分租赁公司来讲时间成本较高。因此,通过发行各类金融债券解决资金渠道多元化的问题,以及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私募基金等渠道融资的尝试,在业内仍未形成大的趋势。
在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金融租赁融资规模已占据整个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第三位。目前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刚刚进入市场快速发展期,金融租赁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将会不断掀起增资和融资潮,这也需要监管机构和市场为金融租赁行业开辟多种增资、融资渠道,促进金融租赁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