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2014年已经走完了一半,很多人都对自己上半年的投资理财状况进行了一个盘点。纵观理财市场,由于股市的振荡,许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更为稳健的理财方式上。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黄金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理财
产品缓慢下行且季度效应不再那么明显,互联网宝类产品一路跌跌不休,“理财神器”的光环似乎有所破灭,而黄金经历了去年的熊市,到年中时表现却有所上涨。那么,进入下半年,大家口袋里的闲钱又应该投向何处?
银行理财产品
发力净值型产品应对打破刚性兑付
上周五,《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35号文)发布。35号文中,重申了理财产品销售时不得有“保本保收益“类似刚性兑付的介绍,不得使用小概率时间夸大产品收益率或收益区间,不得代客户签署文件,不得挪用客户资金等要求,并且明确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相分离本行理财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调节收益。
而为了应对这样的趋势,已经有部分银行推出了净值型理财产品。所谓净值型理财产品,与开放式基金类似,不承诺收益,提供净值查询,并根据产品招募书中的规定,选择每日、每周、每月等固定周期公布净值。在一些人士看来,净值型理财产品将是银行理财的一种发展方向。
例如,今年5月末,建设银行推出该行第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乾元—鑫满溢足”开放式净值型理财管理计划。该产品投资起点10万元,规模上限为50亿元。投资封闭期为两个月,封闭期过后每月10日开放申购和赎回。
观点:
国家理财规划师刘丽新对记者表示,她短期内并不太看好净值型理财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并不符合目前普通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知,在普通投资者看来,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有些类似于“较高收益的存款”,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并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也没有刚性兑付。同时,由于银行的理财能力相较于专业的证券、基金公司而言也比较弱,能否运营好净值型理财产品也存在疑问,一旦亏损得多,就会失去投资者的关注。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