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管理:伺机而动
伴随自身飞快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上市公司迎来了资金管理的新时期,并在银行的支持下逐渐走进精细化时代。
与普通大型公司不同,上市公司由于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地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在资金管理方面更加复杂和严格,难度也更大。
截至2012年4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1429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2011年年报或年报数据,其中主板公司484家,中小企业板公司653家,创业板公司292家。2011年深交所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表现不错。但是在资金方面却不容乐观,不少公司面临较大的现金流约束,发展增速放缓。
现金通常被称为公司经营中的“血液”,“血液”流通是否通畅以及“血液”的质量是否良好决定着一个公司未来的发展。一直以来,因资金流断裂而轰然倒下的企业不乏少数。作为企业运营的“血脉”,上市公司的资金状况一直为业界所重视,尤其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逐渐加强的现状之下早已远离了“野蛮生长”的时代,但是在资金管理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资金管理恰逢大考
自2009年到现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外汇、股票市场动荡不已;刺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新兴经济体因抑制物价上涨而利率提高。
而国内由于货币、信贷的高速增长,虽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但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膨胀;外汇市场波动加大,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外汇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央行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及加息,在连续密集的货币政策收缩后,央行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回归“稳健”,加息周期全面启动。
变幻莫测的环境给上市公司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实际上,与缺钱相对的是,很多公司有资金的沉淀,存在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4月底,创业板209家上市公司IPO融资金额达到1618亿元,其中超募资金1002亿元,已安排使用超募资金315.6亿元,占超募资金总额31.5%。这意味着近七成超募资金仍处于闲置状态。
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并不是缺少资金,而是缺乏对资金的有效利用,资金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一味追求保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使得大批资金在企业中闲置。另外企业对于自己的生产状况预期不够,保有大量的存货,增加了企业保管和维修的费用成本。一些上市企业也不重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盲目追求销售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被无偿占用。
目前集团企业在资金管控上仍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比如多头开户、资金使用分散等,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信息质量不高、或信息不对称,缺乏资金监管机制;资金得不到有效配置,整体财务风险加大等等。
在内“忧”外“患”的形式之下,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管理更精细、外延更深入与产业链相融合。与此同时,伴随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也为企业现金管理带来了机会,其不断提高的专业化、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与满足企业管理升级的需求。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