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案例解析 >> 正文

中国特色的存在:184家财务公司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4-05-19 09:23:35  来源:信托圈  作者:
新闻导读:继国务院定向降低县域农商行和农合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也在期盼央行能够降低对财务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度过经济下行的寒冬。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云飞认为,财务公司高比例的上缴存准,与其功能定位有冲突之处。

  继国务院定向降低县域农商行和农合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也在期盼央行能够降低对财务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度过经济下行的寒冬。

  “希望有关监管部门能从支持实体经济角度出发,从财务公司的特征出发,将行业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15%-16%水平调整到我们预期的5%-8%。”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会长张华表示,如果定向存准调整成功,新释放的资金量将达3000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定向释放3000多亿元资金,对货币政策的绝对影响有限,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也相对较小。

  不过,据知情者透露,央行之所以针对财务公司比照商业银行实施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更多是担心银行通过财务公司做通道监管套利。“只要存准存在太多差异,一定会让财务公司成为通道。”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尽管财务公司不能对外授信,但集团企业可以对其上下游供应商授信,“考虑到企业之间支付的关联性,这种套利很难隔离”。

  这也是央行对财务公司降存准这一诉求多年持谨慎态度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当前影子银行泛滥。“全民皆影子。”一位银行人士感叹道。

  2010年,财务公司才仅有约100家左右,截至目前,财务公司已经增加到184家,四年间,数目几乎翻番。

  出于对大型企业近年仍存在重复建设、乱投资的现象的担忧,来自央行、银监会、国资委的领导在财务公司年会上,均多次强调财务公司要保持独立性、坚守为集团主业服务的底线。

  委托贷款扩张

  来自财务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84家财务公司表内外资产达4.32万亿元。其中表内贷款1.1万亿元,占中国境内各金融机构贷款的1.46%;表内存款2万多亿元,表外贷款约1万多亿元,大于表内,委托贷款大体占总体贷款规模达到了3%。财务公司的表外贷款主要是委托贷款的形式。

  “这个数目不是小数,表内表外资金运用占整个存款的85%以上,特别是表外资产的运用主要是为了规避存款准备金,有的财务公司假委托、高利贷,赚取高息,与财务公司的身份并不一致。”一位业内权威人士指出。

  张华认为,今年以来,财务公司表外资产增速超过表内,一方面说明实体经济需求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财务公司利用中间业务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加大。他介绍说,从财务公司的资金运用结构看,表内外信贷资产占资产规模的65%左右,结算资金规模占30%左右,用于投资领域的资金占5%左右从这个结构来看,财务公司的资金都投向了和实体经济相关的产业。

  多位财务公司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表外贷款规模逐渐增加,增长高于表内有多方面的原因,“存准率过高,压力比较大”是其中原因之一。

  “委托贷款属于正常业务范围,集团发债资金也是按照合规要求,通过财务公司做委托贷款方式给集团内部公司使用,这属于正常的中间业务。其实从财务公司盈利角度,更希望资金存在财务公司发表内贷款,利差收益才能落在财务公司;委贷只是收微薄手续费,因为是为集团内成员服务,所以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也是取之于实体用之于实体。”中国华电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宇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财务公司给成员单位的贷款利率一般基准利率或下浮10%。

  另外,“有的项目财务公司觉得风险高,不愿通过贷款的方式;而采用委托贷款的方式,财务公司不承担风险只是中间业务。”中海油财务公司人士介绍说。

  银监会非银司副主任张电中向财新记者表示,企业集团发债筹集的资金通过财务公司以委托贷款的方式分配给其子公司使用,这是监管部门认可的分配资金方式。“委托贷款是中国独有的因为中国的法律不允许企业之间有偿借贷,委托贷款的增长有其合理的地方因为企业集团内部之间的子公司有互相贷款的需求,其他通道走的不顺畅,才走的这条路。”张电中亦强调,委托贷款也是监管重点之一,监管部门只管住一条,即信贷资金不能做委托贷款,也不允许财务公司向集团外的企业发放贷款;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应该查实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

  至于“假委托、高利贷”的现象,张电中解释称,这种现象在财务公司其实很少见,监管层不允许财务公司向集团外放贷和吸存。“财务公司接受比较严格的监管。外界不了解,往往把企业集团和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混为一谈”。

  目前财务公司的不良资产很低,财务业绩表现良好,但现在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国民经济总体状况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将来承担深化改革的成本,结构调整阵痛的成本,还是这184家财务公司所在的大型企业集团来承担。重复建设、盲目竞争、恶性竞争等现象在184家大型企业的行为中都有体现,财务公司目前良好的业绩不可能太持久。”业内权威人士提醒。

  利率市场化冲击

  目前全行业超过70%的财务公司资金集中度均高于上年,全行业平均资金集中度比率约为30%;184家财务公司中,有80家财务公司表内外资产规模达到百亿元以上,其中8家财务公司的规模超过千亿元。

  “财务公司是金融行业中最让监管部门省心、可以一觉睡到自然醒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说风景这边独好。”5月5日,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2014年年会上表示。

  与银行业最新年报公布的不良“双升”形成对比的是,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财务公司行业表内外资产达到4.32万亿元,行业平均不良资产率0.08%,较年初显著降低,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实现利润总额160.64亿元,平均资产利润率为2.09%,所有者权益达到3943亿元,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28.36%,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所有机构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

  这些财务公司背靠184家中国的核心大型企业,其中民企十几家,其余均为大型国企,这些大型国企集团资产净额1.6万亿元,约占全国9000户国有企业的三分之一,行业涉及制造、电子、煤炭、石化等实体经济的核心部分。在近年国有资本产融结合趋势的带动下,产业资本大规模进入金融行业,从传统商业银行,到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证券、基金、保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被视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紧密结合的资源管理者,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4月,时任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财务公司调研时曾指出,央企产融结合的关键是大力发展财务公司。在前述年会上,银监会亦在讨论推动财务公司围绕集团主业开展产业链金融试点。

  一些大型央企财务公司的体量,已经达到中型商业银行水平。比如中石油集团旗下中油财务公司的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总资产达到5034.85亿元,吸收存款2403.94亿元,发放贷款及垫款1721.86亿元,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35.11亿元。

  在当前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加速、企业集团去杠杆压力加大的环境下,相对较高的存准政策导致企业集团自有流动资金被大量冻结。在此次年会上,呼吁降低存准、放松企业资金自主权的管制成为业界主要议题。

  不过,随着中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金融创新和新兴金融业态加剧了金融机构竞争态势。财务公司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系列挑战,有三大矛盾较为突出:一是进一步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和多重制约因素并存的矛盾,二是加大服务成员单位的力度和部分企业经营风险加剧的矛盾,三是自身盈利压力增大和市场利差空间缩小的矛盾。

  “利率市场化对财务公司冲击非常大,因为毕竟财务公司规模总量小,不可能主导市场,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没有话语权,只能跟随市场;近年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快,货币市场资金成本明显提升,对融资成本影响很大。”陈宇告诉财新记者。

  存准率高低

  中国的财务公司是为支持企业集团发展而设立的一类特殊金融机构。自1987年中国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财务公司诞生后,大型企业集团开始运用自己的金融机构融通企业内部资金。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很宽泛、什么业务都做,类似于早期的信托投资公司,也对外放贷,与其风险管理不相匹配,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风险。在过去20多年,财务公司先后经历了四年萌芽初创、六年多元探索、三年治理整顿、四年重新定位、六年规范发展以及近三年来的快速发展阶段。财务公司的表内外资产已由2011年的2万亿元增长到目前的4万多亿元。

  基于财务公司从事存、贷、内部结算业务,具有一定信用货币创造功能,同时也为了防范支付风险,从1986年起,财务公司开始上缴法定准备金。2003年到2006年期间,央行的存准率为7%。

  据中油财务公司人士介绍,当时财务公司愿意上缴存款准备金,因为存款准备金利率是1.62%,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0.99%,高于当时的企业定期存款利率,当时定期存款利率不到2%。但此后从2006年7月至今,存准前后调整40多次,目前,财务公司的存准率为15%,大型商业银行为20%,股份制银行为18%,农合行和城商行为14.5%,农信社和村镇银行为14%。

  财务公司从2008年就向央行建议实施更大差别的存准率。财务公司普遍认为,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的存款准备金较高,对财务公司不公平。

  以某能源财务公司为例,在上缴1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并保留35%的超额备付资金后,有将近50%的资金不能进行运作,能够运作的资金不过50%左右,与商业银行高达80%以上比例的资金运作(包括发放贷款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相比,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比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在2010年2月25日以前财务公司还与之一样,此后则开始分别高0.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中油财务公司至今冻结了300多亿元。”中油财务公司人士透露。

  另外,在财务公司看来,从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执行货币政策的实践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监管套利行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财务公司的不公平性。

  相比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有业内人士称,“财务公司老老实实缴存与自身存款货币创造能力不对等的高额存款准备金,也按监管要求停止了信贷资产回购业务和金融债券发行,成为这场监管套利盛宴的少数缺席者。”

  同时,目前央行不允许财务公司以直接参与者身份、甚至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央行支付系统完成资金清算;只能以一般的企业身份,作为商业银行的一般客户,依托商业银行来实现资金集中及对成员单位的结算服务,无法实现内部资金资源跨行、跨省域的集中;且管理备付金时,必须兼顾不同商业银行的结算服务能力以及考虑与资金归集银行的合作关系,资金被迫分散清算。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统计,受诸多结算服务手段制约,超过半数的财务公司对集团资金的归集率不到50%。

  但相当一部分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都可以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参加同城清算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系统。另外,监管政策限制财务公司对信贷资产回购、同业拆借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使用,导致财务公司缺乏工具、手段来平滑集团波幅巨大的流动性,以最大限度地将短期资金形成沉淀可用的长期资金并加以运作获益。

  截至2013年末,财务公司缴存存款准备金约2668亿元。据财务公司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四大行的存款创造乘数是4.32,存准率是20%;而财务公司存款创造乘数为1.72,信用创造能力较弱。以前述指标测算,财务公司的存准率不应超过8%。这与财务公司实际现状15%的存准不匹配。因此,财务公司协会建议进一步优化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按照小幅渐进、动态差别的原则为财务公司降准,执行与金融机构相比更大的差别准备金率。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财务公司不是央行支付清算系统的直接参与者,不会因清算头寸不足,影响全国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财务公司行业资本充足率(25.80%)远低于商业银行。这些都与财务公司实施较高的存准率不匹配。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云飞认为,财务公司高比例的上缴存准,与其功能定位有冲突之处。

  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资本金,一部分是成员单位的存款,即自有沉淀资金。

  孙云飞认为,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存贷款各项业务均被政策限定在集团内部,目前的核心定位是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财务公司不吸收公共资金,资金来源是集团内部成员,主要进行集团内部的资金调剂结算,而风险由集团企业自担。在信用创造和社会风险方面,财务公司远低于银行,但由于监管部门把财务公司视同企业内部的准商业银行管理,将其纳入缴存存款准备金的范围,且缴存准备金较高,使得财务成本政策成本负担较高。

  孙云飞援引中船集团的例子称,准备金制度增加了船企的负担。由于船市持续低迷,加之部分民企、外资船厂倒闭,大部分银行将船舶行业列为高风险行业,大幅削减对造船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船企获得贷款难以想象。当前,两大央企船舶公司都高度重视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资金蓄水池的作用,不断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目前,两大船舶集团财务公司集中的资金规模均在400亿元左右,为支持和保障造船企业稳定经营、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大造船企业上缴的存准高达120亿元,增加了资金成本,加剧了资金的紧张。

  孙云飞强调,准备金制度降低了中国造船企业在国际的竞争力。当前造船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和日本,其船舶融资成本都在3%之下;而在中国,即使作为军工央企的两大造船集团,从银行的融资成本,也在5%以上,比日韩高2个百分点以上,当前造船业利润已非常薄,再加上上缴存准,压力非常大。“使我们在国际船舶行业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他说。

  “针对财务公司进一步降准,有利于财务公司发挥基本功能定位,有利于缓解实体经济,有利于放松对企业资金自主使用权的过度管制。”孙云飞说。

  中国特色的存在

  国资委多次强调,财务公司是集团财务管理的延伸,其主要职能就是为集团提供资金集中管理服务。这些持有金融牌照的财务公司,实质上已经从集团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部门、企业的内部银行,延升为某种形式的商业银行,接受央行和银监会的双重监管。

  这亦属中国特色。国外的企业集团并无财务公司,只是在总部设有财务管理部门或司库部门,在与外部商业银行的配合下,完成财务管理目标,更谈不上作为金融机构被监管。

  在业内人士看来,仅从目前财务公司的定位来看,未必需要单独设立财务公司,“至今没有财务公司监管办法,都是比照银行来监管,监管成本过高,但业务范围越来越窄”。

  中国的融资结构长期依赖银行贷款。在近年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中,股本融资仅占15%左右。目前从36家上市公司的历年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存贷两头大”的现象依然存在。财务公司资产方货币类资金以银行存款为主,与负债方银行贷款的比例,有时能占到30%。究其因,是来自企业的资金饥渴症:一是想赚点小利,二是囤积资金,随时防范宏观调控转向。

  有关权威人士指出,184家财务公司所在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融资结构调整中,应发挥主力作用,在资产负债率很低的情况下,债务融资结构应该是以债券融资为主,以银行贷款为辅,以长期可收回债券为主,以短期流动性的票据为辅。“这比存款准备金降低2个百分点,增加贷款规模有效多了,且能带动整个社会资金价格信号的下行。如果财务公司都囤积那么多银行资金,同业拆借利率何时才能下行?”

  近年,企业集团正在通过结算中心等绕开政策监管的方式进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财务公司或已不再是最佳模式。

  这也是为何财务公司存款集中度始终徘徊不前。“财务公司是集团的二级单位,集团层面不统一要求,财务公司也不便于要求兄弟公司归集资金。”一位财务公司高管告诉财新记者。

  据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赵寿森向财新记者介绍,中航油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2011年底才成立,但在此之前已经通过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实现了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利用了银行提供的资金池管理服务,即企业的结算系统和银行的结算系统直接连接,根据企业当日下午的预算安排,在银行的授信额度之内,通过IT系统自动配比,安排次日整个集团企业的收支。

  “有效解决了‘存贷两头大’的现象。现在每天账户上停留最少流动资金只有2000多万元;以前存款端有30亿到40亿元,贷款端有50亿元,报表没法儿看。”据赵寿森介绍,中航油成立独立财务公司的原因更多是参加同业拆借市场和发债。“以前从银行借钱,现在相当于去批发市场借钱,比以前从零售市场借钱便宜。”据财新记者了解,近年企业申请财务公司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参与同业拆借市场,可以取得更便宜的资金;第二是,用金融机构的名义方便对外投资。其实,对于前者,非金融机构也有申请资格;对于后者,一些集团企业旗下已有了金融控股公司。

  “我们主张各家企业以财务公司为中心,把金融类业务由一个高管管理起来,不能在融资环节、资金配置环节有很多人管,两套管理班子管理类似的金融类业务,麻烦大了。”有关权威人士提醒说。(财新《新世纪周刊》)

  

上一篇:中央稳外贸十六条核心:... 下一篇:同业监管“127号文”逐条解读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