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总体趋紧,融资成本难回落
近年来,银行同业业务和其他“影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银行间资金杠杆不断提升,并因此造成了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易紧难松。与之同时,短期利率的震荡上行也抬升了中长期利率的中枢水平,从而加剧实体经济增长融资难的状况。
2013 年6 月的“钱荒”事件,集中体现了这一过程中所累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此之后,央行持续在公开市场进行“锁长放短”操作,表明其有意保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紧平衡”,以此维持相对较高的货币市场利率,迫使金融机构“去杠杆”,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
展望2014 年,我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状况仍不容乐观。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的复苏达到美联储设定的退出QE 标准仍是大概率事件。在此情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向逆转和由此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减少,将使得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的局面很难在供给端得到改善。从内部环境来看,在经济增长企稳,通胀有小幅上行的压力下,为控制房地产-影子银行-地方融资平台三位一体的金融风险。政府很可能继续加强对银行同业业务及其他“影子”银行活动的监管,货币政策也将更趋稳健和审慎。预计2014 年M2 同比增速将回落至13%,银行间市场利率以及金融体系的利率中枢也将位于较高的水平,整个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在短期很难迅速回落。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