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本市场 >> 正文

资本市场改革不要“带病抢跑”

发布时间:2014-01-14 09:58:43  来源:深圳商报  
新闻导读:IPO开闸不到两周,市场已经被两则紧急公告搅得无所适从。在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监管层能主动放权,弱化审核职能,加强过程监管,这毫无疑问值得称赞。在涉及众多普通投资者利益的股市,一个微小的漏洞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资本市场改革容不得“带病抢跑”。

  IPO开闸不到两周,市场已经被两则紧急公告搅得无所适从。先是奥赛康(行情,问诊)凌晨公告暂缓发行,后是证监会上周末晚间公告三举措加强发行监管,这样的变化节奏让市场参与各方感到未来不可预期。人们不禁疑惑:新股发行的补丁要打到何时?

  在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监管层能主动放权,弱化审核职能,加强过程监管,这毫无疑问值得称赞。更为超前的是,在法律障碍尚存的情况下,监管层未雨绸缪,为将来的注册制做好铺垫,这样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应该肯定。

  然而,好的意图需要有效的措施和完备的制度来实现,否则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反观奥赛康事件,从公开情况看,无论是奥赛康还是中金公司都看不出哪里违规,即便是令市场瞠目的近32亿元的老股转让也并没有违反监管层的规定。可如此发行的确给市场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其IPO不得不被紧急叫停。

  随后,证监会发布公告加强发行过程监管,询价和路演过程抽查、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需风险提示三周、没有严格决策程序的高报价者将被拉入黑名单等措施让正在准备发行的公司不得不紧急做出调整,也让证监会重又染上价格“窗口指导”的嫌疑。

  接连出现的紧急公告让市场很被动,更让监管层尴尬,严重伤害了监管层的市场公信力。人们不解:既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市场产生的价格为什么还要去干预?在奥赛康问题上,既然监管层把老股转让与超募挂钩,那么对于可能出现的大比例老股套现问题为什么不能事先在制度设计上进行预防?很显然,监管层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判不足。

  固然,市场对改革要有一定的包容度,但改革更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后审慎出台,不能“抢跑”。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众多,这一特点是很多问题的根源,也决定了股市禁不起折腾。在涉及众多普通投资者利益的股市,一个微小的漏洞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资本市场改革容不得“带病抢跑”。

分享到:
上一篇:宋丽萍:改革实质是重构... 下一篇:各方纵论新股发行改革:...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