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票据利率走势的因素分析
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业务的开展必须遵循“真实票据原则”,即票据的签发和转让需要当事人之间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作为较为便利的结算工具和交易融资工具,票据的承兑和使用明显受实体经济的繁荣程度影响。在经济增速回升时,企业间贸易往来和短期融资需求增加,票据的出票会随之增加,一级市场的活跃增加了票源,从而促使票据利率升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实体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大引擎构成,而与票据业务密切相关的实体行业主要有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
票据利率作为票据资产的价格反映,其走势不仅受供给方影响,更容易受金融机构需求方的影响。根据金融统计制度规定,票据资产纳入银行信贷规模管理,同时因为票据资产兼具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往往发挥着调控信贷规模的“蓄水池”作用,因此影响票据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信贷规模。在信贷额度宽裕时,银行往往增加票据资产来扩充规模、赚取盈利,票据利率会随之下行;而在规模紧张时会减持票据融资余额,为普通贷款腾挪空间,票据利率开始回升。与信贷规模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信贷新增量、新增票据融资余额等。
票据回购业务作为一种资金业务,随着票据资金化态势的不断加强,市场资金面状况也必将影响票据价格的变化。票据市场在资金充裕时往往比较活跃,信息更加充分,价格竞争也会比较激烈,因此票据利率会有所下行,反之亦然。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有外汇占款、新股和债券发行、财政收支差额等。虽然我国资本帐户还没有开放,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能一定程度反映国际资金在我国的流动情况。
票据利率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市场价格,其必受宏观货币政策影响。目前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存准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政策是通过调节市场资金面进而作用于票据利率,使用也比较频繁;而再贷款再贴现率在2004年调整后再未使用,在此不予讨论。
另外,票据业务量的增减既受票据价格高低的影响,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票据价格的变化。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