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产管理 >> 正文

美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发布时间:2018-11-20 10:48:00  来源:  作者:
新闻导读:资产配置的最迫切时代截止到2016年末,我国资管产品规模合计超过百万亿元,宏观经济稳增长带来财富积累,人口老龄化促进向金融资产转移,互...

资产配置的最迫切时代


截止到2016年末,我国资管产品规模合计超过百万亿元,宏观经济稳增长带来财富积累,人口老龄化促进向金融资产转移,互联网等提升技术创新,全球负利率环境加大资产波动率,居民资产管理进入了最迫切的时代。

在中国大力推进金融全球化进程、而全球金融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处在十字路口的资产管理将走向何方?资产配置如何走向全球化?科技创新、统一监管会给资管行业带来哪些深刻的变革?我们分享一篇美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分析研究,从中可以折射中国资管规模化、全球化、科技化的未来。

本文主要梳理美国基业长青的资产管理机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成功的产品设计策略,从美国的今天看中国资产管理的明天。


美国资管机构体现了格局集中、策略差异、技术智能等三个主要特征,机构杀出重围,格局渐明。


1

美国资管业:格局集中、策略差异、技术智能


从行业属性看,美国资管机构体现了格局集中、策略差异、技术智能等主要三个特征。我们将对针对北美典型的资管机构发展进行分析。

格局集中:美国拥有一大批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包括Vangaurd,BlackRock等。据统计,从1995年到2012年,美国市场规模最大的5家资产管理公司市场份额从34%提高到了40%,前25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市场份额达到73%。主要原因是大基金公司品牌大,渠道广且产品线丰富。

策略差异:大型基金公司主要依靠ETF产品,即发行行业指数基金,精品型的资产管理机构主要依靠特定的投资策略,如对宏观对冲/不良债权/私募股权投资等有独特策略;也有部分机构放弃资产端而抢占流量端,这体现为在平台上聚拢流量,同时提供配置ETF组合的服务。


迈向智能:美国的Wealthfront,Betterment开创了人工智能理财产品的先河,即通过优化程序为客户“量体裁衣”,设计组合配置策略;近年来美国大型资管机构也在跟进,如资管巨头Vanguard近年也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理财产品。


2
四类机构杀出重围,格局渐明。


(1)全能型:产品(特别是权益类产品)以被动类ETF为主,注重行业的横向并购整合,相关巨头均有万亿美元管理规模,黑岩/先锋/富达为代表;


随手打开《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或类似的刊物,总是能发现许多分析师或经济学家在讲话。他们背后都有一些非常显赫的名字:高盛,大摩, 美林, 德意志银行等等。如果只看这些刊物,我们很容易把这些名字理解为金融市场的主角,是它们决定了价格、成交量和一切走势。但这不是事实,因为它们只是中介商。对外行而言,它们拥有一个气派的名字: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而内行一般把它们称为“经纪商、自营商”(Broker、Dealer),这精辟地描述了它们的两大功能:帮助客户进行融资和交易,用自己的资本进行投资和投机。

美林, Citi和许多其他投资银行没有自己的投资管理部门,高盛,大摩和德银的投资管理规模大致在2000-5000亿美元之间,听起来挺吓人的。但是很少有人听说以下的名字:Fidelity拥有1.4万亿美元,StateStreet拥有1.2万亿美元,CapitalGroup拥有大约1万亿美元,Vanguard拥有8000亿美元。以上任何一家都相当于三到四家顶级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所以,当中国私募基金挺进香港,声称要把高盛和美林赶出去时,他们完全错误理解了金融市场的角色关系。他们不应该把经纪人赶出去,因为经纪人是为所有人提供服务的,否则市场无法运转。


战略:持续对外扩张的资管巨头


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Blackrock(译为黑岩,简称BLK)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仅有5%,机构和共同基金持股比例占71%,但持股比例较为分散。


1

1998年

Blackrock由拉里·芬克和苏珊·瓦格纳等8人建立。最初,芬克得到了全球最大私募黑石集团皮特·彼得森的初始经营资本的稳定资助。彼得森相信芬克做致力于风险管理领域公司的眼光,于是为公司命名为“黑石财务管理”。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业务是固定资产投资。1992年,由于与大私募集团黑石的名字会产生混淆,他们决定从“黑石财务管理”改名为“黑岩”。当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以下简称AUM)为170亿美元,1994年,AUM为530亿美元。

对外通过并购扩张,在内夯实技术中台系统,这成为黑岩的发展战略。1995年,PNC金融服务集团收购了BLK,这一并购让BLK的业务变得更加多元化,从封闭型基金、信托拓展到开放型基金,包括股票基金。同时,BLK的分销网络和投资机会也因此增加。

2

1999年

BLK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AUM为1650亿美元,2004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3420亿。

3

2000年

BLK成立了由一支分析师团队组成的“黑岩解决方案”公司。这个公司现已经拥有800多人的庞大分析师团队,2000多名雇员,学科背景覆盖数学、金融、经济、工程等多个领域。


产品策略:权益被动,固收主动


美国最大的共同基金之一先锋基金创设人约翰·博格(John C. Bogle)论述了基金行业的长青之道:

1、长期投资;

2、指数化投资;

3、降低税收等交易成本;

4、被动投资,减少交易;

5、不要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市场;

6、收益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万有引力);

7、简单胜于复杂;

8、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的结果是回报回归甚至降低。

事实上,北美学术研究也发现共同基金长期获得Alpha异常困难。黑岩在设计产品上遵循了相关策略和研究成果,权益类中被动指数类产品是大资管机构的主要布局线。


权益产品:ETF占主导


2013-2015年,股票的业绩收入上升明显,由9100万美元升至2.05亿美元。主动管理组合收入较为稳定,略有下降;iShares(股票ETF)组合收益逐年上升,且收入占比最高,约占50%;非ETF指数型组合收入稳定,占比约为10%,但其AUM超过50%。公司的iShares是公司的明星业务,体量大,且管理费低,相较于非ETF指数型基金有较多的优势。

2015年公司权益投资中,机构客户AUM约为2.7万亿美元,占比最高,且主要是非ETF指数型投资,其次是积极管理型;零售客户AUM约为5411万美元,占比最低,其中主动型投资占比最高;iShares投资中包含零售和机构客户,投资金额约为1.09万亿美元。

固定收益:主动类业务渐高


主动管理型固定收益组合收入增幅最为明显,收入占比约为60%,2015年收入为15.66亿美元;iShares(固定收益ETF)收入略有上升,收入占比约为20%,而AUM占比10%,说明其收费较高;非ETF指数型组合收入占比小于其AUM,说明其收费较低。2015年固定收益的绩效收费相较于2013年没有明显变化。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利率环境波动加大,对债券资产的择时更易获得Alpha,这也是近年来公司固收类产品中主动类产品占比提升的原因。

同时公司也在配置另类投资资产。另类投资的核心资产逐年缓慢上升,收入占该业务线收入约85%,13、14年的AUM分别为65%,15年的AUM约为100%;货币和商品的收入缓慢下降;另类投资的业绩收入下降较为明显,另类投资的业绩收入表现不佳。

从黑岩发展经验看,公司善于做基于权益的ETF产品(被动配置)和注重择时的固收类产品(主动配置),但对另类资产的投资并不占优势。在缺乏流动性前提下,我们认为另外投资更重视特殊资产和投资策略的把握,精品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比全能型的巨头更善于把握。

(2)精品型:依赖于特定投资策略或针对特定资产的定价能力,主动能力提升但规模扩张受限(难以超过500亿美元管理规模),KKR、橡树、桥水是翘楚;


全球最优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


经历三十年的全球经济周期的变化,KKR已经发展成全球最优秀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之一。1976年5月1日KKR成立,专门从事管理层收购、股权投资等业务,创立了注重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机构投资模式。目前KKR已经从一个仅由少数几个人组成和一个提供单一私募股权投资产品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成为拥有一千多位员工,业务范围几乎覆盖固定收益类产品、证券投资、对冲基金、资本市场业务、基础设施投资、能源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板块,投资区域布局也从美国辐射到欧洲、亚洲等全球主要经济活跃的地区。


1

20世纪70年代末,KKR起家于杠杆收购的兴起。

公司与徳崇证券密切合作,积极使用垃圾债,从此“以小吃大”的杠杆收购开始大行其道。在杠杆收购的第一次浪潮中,KKR留下了不少经典案例,其中以62亿美元收购碧翠丝,以246亿巨额资金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案例至今也是人们常谈论的话题。但对于垃圾债券的过度依赖,以及“蛇吞象”之后的消化难题成为了公司的隐患。

2

布局综合资产管理业务是KKR再次兴盛的驱动力

进入90年代,随着投资者对于垃圾债券的热情减弱KKR的发展暂时进入了瓶颈期。1996年后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回暖,KKR在当年募集到了创纪录的60亿美元的资金,“门口的野蛮人”又重新回到了市场,杠杆收购也迎来了第二次的高峰。在2007年以前的这段时间,KKR也不断推陈出新,相继新设了债券基金、承销等业务,业务开始向多元方向发展。

3

上市提升资金规模,促进了KKR业务进一步多元

2010年,随着金融市场从2007年金融危机中逐渐恢复,KKR也迎来了其发展道路上的另一座里程碑—在纽交所IPO。这进一步推进了KKR的业务多元化。在上市之后,KKR相继推出了私募股权市场上的能源、基础设施、房地产专项投资基金,二级市场上的FOF、另类信用投资等。到现在,KKR已从一个依赖垃圾债券融资进行杠杆收购的纯粹的私募股权公司发展成了一个融资渠道多元化、投资覆盖面广、在多级市场上开展业务的综合性金融巨头。

业务模式:精英运作,融资多元


KKR已为全球PE、VC的巨头,资金渠道多元。从投资者角度看,KKR 2015年超过半数资金来自养老基金,其后便是金融机构。按地域分布看,KKR 2015年六成资金来自美洲,第二大资金来源地是亚太,占比约两成,来自欧洲的资金占15%。

KKR不仅有涵盖各行业专业投资团队,还有经验丰富的投后管理咨询团队,更有来自国际知名企业的38位前高管。这样的团队结构保证了KKR从研究到投资再到投后管理整个过程的高效与价值的高增长。

近十年来,KKR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不断上升,从2004年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195亿美元。AUM的增加来自于公司多年来为投资者创造出的丰厚回报,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充足信心。


收入结构:投资收益占比大于管理费收入


KKR的业务包括私募股权市场、二级市场以及承销与直投三个板块。私募股权市场下又设立了能源、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专项基金,截止2015年末,私募股权市场的AUM达到660亿美元。二级市场业务是2000年以后才陆续开展的,其管理资产规模已达到535亿美元,主要投资于杠杆信用产品、多空股票投资、另类信用投资及FOF等。此外,KKR还成立了承销部门和直投部门,目前管理资产大约50亿美元。

KKR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大类:费用相关和投资收益,其中费用收入也有不同来源。以私募股权市场为例,相关费用包括资金管理费(一般是募集资金的100-200个BP),被投资企业的监管费以及交易收费。投资收益也因业务板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投资收益是KKR最重要收入来源。2015年度KKR的总收入中,KKR投资收益约占86%,而相关的费用收入仅占14%。这显示出了其极强的创造投资收益的能力。按业务板块分解其投资收益,其中私募股权市场占了所有投资收益的75%,其次是来自二级市场的11%,而直投和主要活动的投资收益占比较少,分别为8%和6%。从费用收入结构来看,私募股权市场占比最大,达到70%,主要活动的费用占比达到15%,而二级市场费用收入的比重为11%,剩下4%主要是直投费用。

(3)平台型:早期通过免费策略聚拢中等收入客户,后续通过精选顾问优化理财配置,寡头效应明显,也能管理万亿元资产规模,但缺乏资产端优势,嘉信理财成典范;


成长契机:别人高价,我家免费


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成立于1971年,1987年在纽交所上市,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公司提供资产管理和经纪交易等综合金融服务,资管规模和活跃账户数保持增长态势,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券商之一。公司20世纪70年代由低成本折扣经纪商起家,90年代开发网上经纪业务线,之后逐渐转向资产管理业务,进入21世纪后,机构业务成为公司业务拓展方向。

20世纪70年代后,管制放松产生了美国证券、资管等非银机构的转型机遇。美国石油危机下,美国国内通胀高倒逼金融管制放松。一方面,利率开始由市场定价,这为多种理财产品的创设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金融混业化的格局开始形成,1975年证券公司佣金率开始由市场决定(之前实施千二以上的固定佣金率),传统依靠经纪业务牌照的垄断佣金业务模式被打破,美国券商开始寻求多元化收入来源。在这种背景下,成立于1971年的嘉信理财开始了自主创新之路,公司在其低成本折扣经纪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全方位的客户咨询服务。

1

1975年,业务标准化,率先推出折扣经纪业务。

1975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取消固定佣金制度,转而推行协商佣金制。对此大多数证券经纪公司应对是降低机构投资者缴纳的佣金率,提高一般投资者缴纳的佣金率。但与之不同的是,嘉信看准时机锁定中小投资散户,率先推出了折扣经纪业务,并加大对信息设备投入,实现交易自动化。

与美林证券等提供研究服务不同,嘉信公司的经纪人从不给咨询意见。公司把股票交易和投资咨询及其他服务独立,对股票交易收取极低的费用,在从中分配一部分费用给提供标准化服务的经纪人。

2

1986年,对个人退休账户免费,为“理财超市”构建平台

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允许个人退休账户出台的条例,当时最乐观的估计是10年内个人退休账户吸引500亿美元,但实际金额是7250亿美元,远超过市场预期。尽管个人退休账户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但银行业内人士仍把个人退休账户仅仅当成一种普通账户看待,对客户开立和维持个人退休账户收年费,相关产品费用高昂。1986年嘉信公司开始直接取消对个人退休账户收取年费,这使得嘉信的个人退休账户大量增加,超过公司最乐观的预测。通过对账户实现免费,公司实现了个人账户的集聚,这为之后构建资管平台,建立“理财产品超市”提供了基础。公司于1992年推出了共同基金“一账通业务”(One Source)业务,该账户集合了多家资产管理机构产品,对客户免费,但对资产管理机构收入约30BP的管理费用。

3

1995年,推出“顾问资源项目”,提供咨询服务。

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新一轮牛市启动。投资者对股票、共同基金、期权等理财产品需求增加,对咨询服务要求加强;而同时嘉信客户的平均年龄是47岁,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客户的平均年龄是57岁,要留住这些年纪较大且较富裕的客户,要求公司业务进行转型,提供咨询服务。

对此,嘉信公司实施客户细分,把客户细分为三类:委托投资者、投资意见征求和自我定向投资者,并于1995年推出独立的“登记顾问资源”的(RIA,registered investment advisor)项目平台,该平台的投资顾问独立于公司,不收取公司固定报酬。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留住客户,但又避免直接提供咨询资源,控制了相关成本。

4

1996年,拓展“电子经纪商”业务。

995年后互联网作用凸显,在美国销售的个人电脑数第一次超过电视机销售数,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将开始为证券交易主流。嘉信抓住时机,开始拓展电子经纪商业务。由于丰富前期经验积累,嘉信能够在奔向网络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在成立初期,嘉信曾推行第一个“经纪操作和交易分析”系统,大大降低处理订单成本,提高精确度。后来又推出“均衡器”、“街上聪明人”等工具,得到了不少公众的好感。1996年,嘉信进一步推出“eSchwab”,开始进入互联网交易,并与嘉信零售重新合并在一起,在随后几年中迅速占据了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结合。

5

2002年以后,贯彻差异化竞争策略,拓展机构业务。

当网上经纪业务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嘉信的竞争战略也开始向差异化转型,即开展机构业务,涉及贷款等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嘉信业务涉及资产管理、教育基金、债务管理、养老金等多方面,每一块业务又通过市场细分和个性化服务来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不仅着眼于个人投资者,同时越来越重视机构投资者。这使得2004年至今的十年内,其净收入结构中机构投资者服务收入占比逐年加大,2013年机构投资者服务收入占比已达总收入的23%,差异化转型初见成效。

嘉信在业务转型中,遵循了“折扣经纪—资产管理—机构业务”三部曲。

第一步,公司业内率先降佣并开发网上渠道,这种以量补价的盈利方式帮助公司聚拢海量客户;

第二步,公司聚焦于资产管理业务,通过多样产品和特色服务把公司打造成“资管平台”,战略由低成本转向差异化;

第三步,公司向大学基金、养老金机构拓展资产管理业务,同时积极提升杠杆,开始做业务波动率较低的“类贷款”业务。经过多轮战略转型,嘉信理财初具全能投行的职能。

专注于开发中低收入客户,公司资管规模和账户数量在美国券商业影响力巨大。截止2015年年底,嘉信持有的客户总资产高达2.51万亿美元,活跃经纪账户为980万,公司退休计划客户150万,银行账户100万。公司下设投资服务和咨询服务两大部门,提供经纪、共同基金、ETF、咨询建议、银行、信托服务。

产品策略:多类资产的配置服务


目前公司资产管理收入已经成为嘉信理财净利润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41%。而在这一业务领域,嘉信理财优势在于对客户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九类基础资产管理产品,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及投资需求选择心仪的资产管理投资组合。产品差异化促进了管理费率保持了较高水平,即使考虑了货币市场基金、指数基金等被动型理财产品,公司资管业务费率总体在0.2%以上 。

近年来虽然资产管理费率略有下降,但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大,嘉信理财的资产管理收入仍然呈上升趋势。2015年嘉信资管收入为26.50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了5%。

由下图知,公司资管收入中共同基金服务费近年来有所下降,而投资管理咨询费及其他收费则有所上升。这由于2000年后,随着投资者对研究服务依赖度提升,嘉信理财退出了不收取咨询费用的“共同基金全一账通”服务。

(4)智能型:基于大数据技术,面向年轻群体提供低成本的理财策略,Kensho/Wealthfront/Betterment露头角。

当三级飓风袭击福罗里达州时,哪支水泥股的涨幅会最大?

回答:德州工业(Texas Industries)。


当朝鲜试射导弹时,哪支国防股会涨得最多?

回答:雷神公司(Raytheon)、美国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当苹果公司发布新iPad时,哪家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股价上涨幅度会最大?

回答:为iPad内置摄像头生产传感器的豪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OmniVision) 。


以上为Kensho旗下软件沃伦(取自沃伦·巴菲特先生英文名(Mr.Bufett))的展示效果,该软件本质是基于云服务的信息辅助系统。通过该软件,客户可以像在谷歌进行搜索一样,在简单的文本框里输入非常复杂的问题,并得到答案。沃伦软件可以通过扫描药物审批、公司财报、经济报告、货币政策变更、政治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地球上几乎所有金融资产的影响,为上万个问题找到答案。Kensho软件在亚马逊公司位于FinQloud计算网络的网络服务器上运行。Kensho已经得到了多家美国投行的青睐,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高盛已对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智能投顾羽翼渐丰。

对智能投顾市场而言,一级市场探索,业界大佬支持,二级市场响应。智能投顾体系最早由几家硅谷金融技术初创公司如Wealthfront, Betterment和Personal Capital设立。2014年业界巨头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如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收购初创智能投顾公司Future Advisor。高盛、嘉信理财和 RBS 也相继独立研发智能投顾, RBS更是推出了智能投顾取代客户投资顾问的服务,未来有望替代250 位私人银行家。对于投资者而已,选择智能投顾具备以下优势:落实资产配置、降低服务门槛、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投顾代理问题等。根据花旗银行预测,智能理财市场2025年内将达到10万亿美元。

智能投顾本质依靠技术优势,属于金融技术类业务(Fin-Tech),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外延式扩张获取相关技术,如华泰证券于2016年4月并购了财务管理技术类公司Asset Mark,该公司主要服务于资产配置和投顾服务的中台建设,为后续投顾智能化服务提供基础设施。

从盈利模式看,该业务本质为技术驱动的轻资产模式,这与金融机构资本驱动的重资产模式恰恰相反,具有显著“”大行业/小公司”的特征。我们专门以近期风头正劲的Kensho为例说明,近期公司发布了多个分析平台,这一系列平台系统正令业界平庸的财务分析师震颤。

北美资管机构估值中枢高于投资银行,资本市场给予精品型和平台型资管以机构以估值溢价,而全能型和平台型更容易成长为百亿美元以上的大市值公司。在智能型领域,“独角兽”常出没。

转自美国财富管理 作者不详

上一篇:买理财产品遇“萝卜章”... 下一篇:最后一页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