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款理财产品成立不到半年,收益回报高达131.56%,你怎么看?
这不是天荒夜谈,真的有一款这样的产品:海通证券(9.14, 0.02, 0.22%)发行的海通海富6号B。
该产品成立于2013年12月10日,虽然它是分级产品,可是与我们通常见到的只有A、B份额的分级产品有所不同,这款产品分为ABC三个份额。
DM理财翻阅海通海富6号的资产管理合同发现,该集合计划97.05%的资产都投资于“电广传媒(15.11, -0.05, -0.33%)”非公开发行股票,其中A份额成立规模为13339.6万元,B份额的成立规模为100万元,C份额为7500万元。
这里要说明的是,根据合同披露,A份额是普通投资者可参与的,B份额则由海通证券自有资金参与,C份额则是海通证券指定的投资者参与。
注意到没有,B份额的规模极小,只有100万。设立这个份额的意义在哪里呢,其中有何猫腻?别着急,让我们慢慢来揭开面纱。
仔细研究下来,DM理财发现,这个产品可以说是疑点重重。不仅很多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而且有人指出其中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我们今天先推出第一篇,来看以下三个疑问。
第一问:B份额杠杆为何能高达134倍?
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的披露,在海通海富这只产品中,A和B同时作为优先级,享受9.5%约定年回报。其中A份额的约定回报为7%,剩下的都是B份额的收益。
合同中还详细列出了计算公式:B份额在计划终止日(按存续未超过12个月)也同样享有约定预期收益=A和B份额核定成立规模×9.5%×计划实际存续期天数÷365—A份额核定成立规模×A份额前12个月预期收益率×计划实际存续期天数÷365。
图一。
到这里,小编就要算一笔账,来看看B份额131.56%的回报是否真有此事!
A:13339.6万×2.689%=358.70万
B:100万×131.56%=131.56万
C:7500万×-2.41%= -180.75万
而海通海富6号投资的电广传媒定增发行价为13.19元/股,配置15404794股;而截至4月28日,电广传媒的股票估值为13.3867元/股,因此海通海富6号投资于电广传媒所获得的收益为303万【(13.3867—13.19)×15404794】。
也就是说,这只产品从市场上赚了303万,C份额再补贴了180.75万。这两笔钱加起来,基本等于A、B份额的收益之和。这个帐基本是对上了。
但是,疑问也来了。B份额的收益如此之高,是因为它的杠杆居然高达134倍!
第二问:B份额约定年化收益率高达343%!向谁输送利益?
从A、B、C三个份额的成立规模可以知道,B份额的初始杠杆高达134.396【(13339.6+100)÷100】倍!而C份额的杠杆则只有2.79【(13339.6+100+7500)÷7500】倍。
134倍的杠杆!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比例,为何要如此设置,这其中有何猫腻?
而且根据上文的B份额的收益计算公式 ,你会发现在存续期满一年产品到期之后,B份额的收益会变成343万,而别忘了B份额的本金只有100万。
这意味着在产品成立之时,就注定了B份额的年收益率将会达到惊人的343%!
B份额几乎不承担风险,却享受如此高的约定收益率。请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设计出来卖给谁?
这里面难道没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第三问:134倍的杠杆是否违规?
早在2011年,《分级基金产品审核指引》中规定,公募基金的分级基金初始杠杆最多不能超过2倍。
2014年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规定权益类产品初始杠杆倍数应不超过5倍;其他产品初始杠杆倍数应不超过10倍。
海通海富产品投资于电广传媒股票,是一只典型的权益类产品,按照最新规定,起初始杠杆式是不能超过5倍的。
显然,海通海富B的134倍高杠杆远远超出了现行规定。
“九问资管冠军海通证券(上):343%的约定收益向谁输送利益”文章面世后,我们在DM理财微信还有新浪专栏上收到了上千名读者的评论和反馈。
绝大部分读者直呼“这样的产品看不懂!”,也有不少人认为其中肯定有利益输送的猫腻,还有一些专业人士热心地分析其中的背景和可能性。
这一篇我们继续解剖这只有意思的产品。
第四问:343%的回报是投顾费吗?
无论怎么看,几乎不承担风险的B份额,享受343%的约定年收益率,这都是极其不合理的。
除非一种可能,就是——几方达成了桌子下面的默契,B份额的回报就相当于给到海通证券的投顾费。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可能性不排除。
据DM理财了解,现在业内对定增项目的收费标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综合多家券商的收费标准,向企业收取定增费用主要依据为是否由券商寻找定增对象:假如由发行人自行物色定增对象,则券商一般收取定增额1%作为顾问费用;假如由发行人委托券商筛选并确定定增对象,则一般按照定增额3%收取顾问费,超过双方约定市盈率或融资金额部分按照5%-8%收取顾问费用。
如果海通海富6号的B份额回报是收取投顾费的话,那么343万的回报金额,相对于20426.8万定增额,海通证券收取了1.68%的顾问费用。
不过,在定向增发的利益链中,不规范的顾问费收取方式也存在业内:隐性的是利用老鼠仓、内部消息等方式变相创造收益,简单的也有直接给现金。
第五问:神秘C份额投资者与“电广传媒”是何关系?
第一篇文章中,DM理财已提到海通海富6号97.05%的资产投资于“电广传媒”非公开发行股票,即参与电广传媒的定向增发。除此之外,这次电广传媒定增的参与者还有广发恒定5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广发恒定4号电广传媒定向增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诺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银华深证100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融通深证1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广发恒定4号和5号同时也是带杠杆的分级型产品。
这说明,除了海通海富这只产品以外,还有另外一大波投资人融资参与了电广传媒的定增。
这些对电广传媒信心满满的投资人是个人还是机构?是什么来头?
翻阅海通海富6号的资产管理合同等资料说明书,并没有说明C份额的投资者是何许人也,仅能知道C份额的投资者有2户,为海通证券指定的投资者。
在第一篇中我们计算过,C份额的杠杆为2.79倍。上市公司的定增并非没有风险,敢于放2.79倍的杠杆来投资电广传媒的股票,这样的投资者应该是掌握了不少底牌。
而事实上,业内人士指出,定向增发可能存在着很多猫腻。其中一项可能性就是上市公司高管利用信息不对称,关联机构或个人曲线参与定增,后期再通过各种故事或者业绩释放将市值做高。
“这也可以称之为股权转移过程的私有化。由于增发对象是上市公司自己定,很多管理层和机构投资者就利用这个打‘擦边球’,将利益输送至个人。”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海通证券作为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在资管创新业务中应该如何平衡创新风险?资管的业绩又是如何?在最后一篇中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得到讨论!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