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产管理 >> 正文

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与运行基础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03-10 10:38:21  来源:中国资本联盟  作者:
新闻导读:国外银行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经常进行必要的资产重组,特殊时期则采取主动性的防险措施,出售部分风险资产,以增强资产的稳定性、安全性,重建资产负债结构,恢复正常营运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国外银行业在强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经常进行必要的资产重组,特殊时期则采取主动性的防险措施,出售部分风险资产,以增强资产的稳定性、安全性,重建资产负债结构,恢复正常营运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美国有中介银行、信托投资机构或其他形式的载体来购买和归集这些风险资产,并运用资产证券化的途径来获得现金流,成功地进行资产置换,实现了资产的潜在价值,救活了许多面临困境的银行和企业。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马来西亚、韩国近来都建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理银行呆账;日本也已开始建立“过渡银行”,通过这种机制来处理银行的风险资产。中国建设银行从1998年底就开始组建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为消化银行的风险资产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堵住漏洞、化解风险的制度创新

  由于经济制度转型、经济政策调整、市场结构变化和企业与银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商业银行的部分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其中有一小部分已形成呆账(坏账),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价值实体,不存在救活的希望。而大部分风险资产是通常所称的呆滞和逾期贷款,有一定的价值实体存在,只要具有适当的经济环境,采取有效的手段,完全有可能把这些信贷资产再利用起来,变无效资产为有效资产,变即将缩水的资产为可能增值的资产。在最近几年的企业制度改革中,有许多地方、部门和企业借转制之机,或明或暗地采取甩债、废债或将资产转移、低估资产价格等等手段,将积欠的银行贷款“悬空”,变成人为的呆账,将风险转嫁到银行、迫使银行承担经济损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权责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和管理不对称,造成了不正常的资产流失,扩大了经济风险的负面后果。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国有企业和国家银行体制造成了权责关系三重不对称:一是行使投资决策的权利和实现投资效果的责任不对称;二是支配资产的权利和保持资产完整与安全的责任不对称;三是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权利和归还银行贷款的责任不对称。所以,在经济运行中,企业要贷款不管效益,银行放贷款不问风险;在企业转制中,利益归企业、部门或地方,而风险无限制地推给银行。在银行体系内,总行和分支机构掌握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也是不对称的。银行信贷资产的状况和风险评估的信息,存在种种失真,总行无法掌握全部真实信息,一些分支机构也利用这种失真来推卸责任或谋取利益,在信贷资产管理上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也不对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风险资产,依靠当地政府和银行分支机构进行处理,无法推行标准的定价规则,也形成不了密集的化解能力。  一般说来,多种商品联销比只售一种商品的效率高。同样,各个分支机构多头处理自己的风险资产,不如集中起来给购买者以更多的选择,从而提高效率。商业银行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把分支机构的风险资产剥离出来,由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集中进行重组、转售、开发和清盘,可以减少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非理性的行政干预,可以减少资产管理中的主观随意性,而且资产管理公司按照资产经营的原则,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营销,可能更好地实现这些资产的内在价值。从各个银行来说,把一部分风险资产出售之后,资产规模缩小了,而资产质量提高了,在正常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设立了一道“防火墙”,可能提高银行消化风险资产的能力,恢复风险资产的信用等级,扩大资源重组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是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创新。

  更多金融业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创新、PE/VC、IPO、三板、并购重组、银行、债市、信托、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基金管理、小贷、典当、担保、保险、行业知识等,学习、交流,尽在《中国资本联盟》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让我们以诚携手共进,缔造中国金融未来。

  二、资产剥离不要等同于权责利的切断

  严格意义上的资产剥离是把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出售给第三方,类似于商品的买(卖)断。人们常常误解分立与剥离的区别。分立是母公司使自己的子公司或一些部门独立出去,让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母公司只以股权为限度承担经济责任。我国商业银行拟议中的资产管理公司,对总行来说是以风险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为基础的组织机构分立,并没有形成剥离;而管理公司同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之间,在出让和接收风险资产上,则是一种买与卖的关系,而且应当是一种买(卖)断的关系,不存在连带责任。“资产的剥离和售出在某种程度上象征了过去的错误,因为原先的决策被改变了”(美国J.弗雷德.威斯通语)。把风险资产剥夺离出来之后,并不等于出让方就完全免除了一切责任,而且在资产管理公司运营这些风险资产时,仍然需要出让方和其他社会组织积极配合,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  按照市场商品交易的惯例,卖方出售产品之后,有义务为买方提供必不可少的售后服务。如产品性能的详细说明、使用条件和环境的说明、易损件的供应以及有关产品的检测数据等。从买方来说,售后服务的可信度往往成为决定交易价格的一个因素;从卖方来说,售后服务是产品进入购买者手中实现消费的全过程的必要成本之一。风险资产以商品形式出售,比出售精通商品要复杂得多。因此,出让方不只是简单的把资产划转了事,在出让之前,要完整地、真实地整理有关资产形成的档案资料,包括债权形成的背景资料、债权凭据、公证文书、还本付息的记录以及有关当事人的陈述。这些资料,是资产管理公司今后进行资产认定和资产保全所不可缺少的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风险资产以什么样的价格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这是资产剥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比如,根据风险资产的不同情况,可以考虑全价转让、折价转让、估价转让或资产托管,诸多方式都可以利用。定价基础不同,双方的权利和现任就不同。在金融机构之间以往进行资产转移的实践中,常常按照“国有资产无偿划转”的原则,简单地进行账户转移,表明上分账、划账了,实际上谁也不真正承担资产所有者的责任。建立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按照商业原则运行,则就以估价转让为主要方式。如何进行估价,需要有合格的资产评估机构,由这些公司按照合理的严密的公正的定价模型进行资产估价。估价转让,出让方要承担一部分资产贬值损失,避免出让方不顾“血本杀价”;购入方要承担未来的资产经营风险,当然也有权获得资产经营的合法收益。  无论是风险资产的转让方还是购入方,其出发点应该是发现这些资产的内在价值(发现价格),促使这些资产再一次利用起来,变成有效资源。在进行资产经营过程中,双方还应该通力协作,交换信息,提供有关的技术支持,也可以分享有关的利益,形成一种经营合力。否则,单靠资产管理公司是鞭长莫及的。金融资产是价值形态的资产,本质上只是一种财产索取权,它同实物资产处于分离状态,尤其是同一项实物资产对应着多个债权人,涉及产权和现金回流的分割更加复杂。从银行来说,一个企业的风险资产,可能涉及到几家银行的债权关系,其中一家银行若出让自己的风险资产而没有其他债权人的合作,则是相当困难的。

  三、实现实物资产增值是资产管理公司的生命力之所在

  广为流传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设想,为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画出了一幅优美的图画。但在现实条件下,如果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设定一个合法的形式,则可能导致又一种所谓“包装上市”。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比较好的资产经营方式,其核心首先是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其次是分散风险。东南亚国家的资产管理公司把本国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拍卖,也有先例可循。1998年12月,泰国资产管理公司对56家已关闭的金融机构呆账进行拍卖,102亿美元的不良债务卖出了41%。韩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最近准备将320亿美元的银行呆账拍卖给外国投资者。但中国的商业银行所处的国内体制环境有所不同,银行的债务人不完全具备独立的企业法人素质,产生风险资产的企业大都有复杂的体制因素和政策因素,特别是缺少一批真正的企业家。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事实上将担负着资产监管者和资产经营者的双重角色,而且只有通过资产经营使实物资产得以增值,这样的机构才有真实的社会价值。  实现资产增值,就是发现风险资产的价值,并把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银行的许多贷款户,在使用银行贷款时,由于各种原因用于无效投资或无效生产,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或购进了许多先进设备,或储备了一大批物资,但这些实物资产可能处于睡眠状态,受条件限制很难变成现实的有用的资源。资产管理公司接收这些风险资产,就在于发挥自身优势,变废为宝。优势在哪里?资产管理公司可能利用政府所赋予的和自身所形成的许多有利条件。主要有:——资本补充机制。由国家财政或政府授权管理公司发行政府担保的中长期债券,向社会筹集收购银行风险资产的基金,这种基金有最高的稳定性又有最低的风险性,因为是政府担保债券,是最安全的投资品,完全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税收机制。资产管理公司应该享受风险投资公司的政策优惠,可以免除所得税,甚至也可以免缴增值税(营业税),至少应该减档征收。这种优惠还可以适度延伸,如对资产管理公司债券购买者,可以免征该项债券的收益所得税。——资源流动机制。纳入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的各项风险资产,完全由公司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力求保本微利。各项资产不受地区、行业、部门、所有制和国境的限制,完全按效率优先的原则组织运用。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综合运用资金投入、资产重组、引进新技术、改革管理结构、以及优质资产的转售、新公司的上市等经营手段,不失时机地把无效资产组合为有效资产,把低效资产组合为高效资产。——管理协同机制。管理也是一种资源,各种管理资源的综合运用,使资产管理公司大大超越单个银行的职能限制。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借助于商业银行的一般管理手段之外,还要更多的吸收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区域经济、技术经济、市场分析、法律救援等手段,构成整体管理优势。值得指出的是,内在的资源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是最容易被人们理解吸收和推陈出新的资源,但又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责任追溯机制。目前银行许多风险资产是在经济秩序比较乱的情况下形成的,其中隐藏着诸多腐败因素和蛀虫留下的足迹。资产管理公司在清理、评估这些资产的过程中,可能发现过去无法暴露的问题。政府应当赋予资产管理公司一种风险成因的深度暴露职能,并协助金融监管和国家监察机构追查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这本身也是新风险的预防机制。  但是,并不排除出现失败的资产经营和失败的资产管理公司。如果资产管理公司不能在实物资产的营运上取得成就,追求证券筹资和呆账核销的目标,则可能导致南辕北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对资产证券化也是持谨慎态度。他们最近指出:“资产证券化可能带来财务、运作、法律和其他形式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因卖方须履行的责任所引起、或被列为‘道义追索风险’。此外,如果从证券化收取的资金被重新注入较高风险等级的资产、低风险证券化也可能导致卖方的资产素质恶化。”

  四、吸收和培育风险资产管理决策人才和经营人才

  商业银行已经形成的风险资产有其历史性累积因素,而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国内外市场的急剧变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过渡性,必然会不断产生新银行风险资产。即使在美国、英国和日本这样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同样暴露出各种风险因素,甚至出现金融危机,因此,消化和防范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不能只作为一项应急措施,而应该作为防范和消化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经济安全的总框架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商业银行要有自己的专业性的精干的风险资产管理公司,同时有必要组建更高水准的的社会性的资产管理公司,而且是一个半永久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资产管理公司要以战略策划经营为起点,银行风险资产的数量是可观的,但在实物形态有明显的产业结构雷同、技术级差很小、资产完整性很差,特别是受地区、部门利益的牵制,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实现资产流动。因此,资产管理公司要以立足于战略调整的高度,着眼于经济、科技的长远发展来运用这些资源,绝不可以证券化了事、清盘了事、核销了事;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管理公司不是一个核销风险资产的审查和实施机构,而是一个战略性的资产结构调整机构,这样一个机构,要以高素质的战略策划专家为支柱,形成高瞻远瞩的决策管理层。  资产管理公司要形成多技术、多专长、多领域的综合性人才组合体。资产管理公司比投资银行复杂,操作难度更大、空地建花园别墅不难,难就难在一个垃圾堆上作文章。因此,吸收和培养一大批精通经济的管理人才和操作人才,是资产管理公司成败的关键。如果人才不够,可以早起步、慢扩张、不求快、但求好。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购入大批风险资产以后,可能顾此失彼,甚至会形成整个风险资产失控,出现险上加险的惨剧。  资产管理公司具有一定政策性职能,又要按商业原则进行资产经营。国家应制定资产管理公司的专门法规,赋予较大的运作空间,但又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东西德统一后,通过托管公司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处理了东德几十万家企业的不良资产。但德国的社会结构与我国大不相同,我国并不存在大量私人资本来购买银行的风险资产,也不可能有许多外国资本来参与收购,即使允许外国资本入市收购,也会以高幅度的资产缩水为代价。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从哪里来,关键在于公司的社会形象和经营业绩。一个业绩优良的公司,完全可以从市场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或者可能顺利地出售一部分资产获得可观的收益;或者可以分离出成熟的子公司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甚至整个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到国际市场筹资。实现这种可能性,关键还在于法制化的管理、规范化的经营、高水平的经营能力。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揭开了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决战的序幕,一方面要吸收国外一切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要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事在人为、人在法治。秦池江

 

上一篇:资产管理行业认识三大误区 下一篇:五大因素决定全球资管行...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