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6月27日电 据大公网报道,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人民幣离岸中心,香港市场势必面临更多来自世界投资者的参与,令监管难度提高,因此香港监管机构需要適时主动检討监管制度,顺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既要保护市场自由,也要管控风险,並加强与內地监管机构的机制合作及制度互补。展望未来,监管与合作会依然继续,隨着人民幣產品在香港登上国际舞台,为全球市场提供新的投资工具,催化市场出现更多元化的投资產品组合,促使融资活动扩大及深化,令香港作为国际资產管理中心的地位更为巩固。
根据香港证监会最新的一份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总资產已经超过9万亿港元,位列亚洲第二位(新加坡为首位)。其中,以资產管理业务规模最大,管理资產近6万亿港元,其次为私人银行业务,管理资產约2万亿港元。过去5年,香港的私人银行数量亦已经由27间增至41间。
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资產管理中心的地位,港府今年预算案便提出,为行业提供合適的法律及监管框架、清晰且具竞爭力的税务环境,吸引更多不同种类的基金公司,以香港作为基地,扩阔基金业务的种类及範围,並带动对资金管理、投资顾问、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的需求。隨着內地財富迅速增长及资本项目的稳步开放,內地资金投资境外金融市场的合格境內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可望进一步放宽,这方面的发展將有助推动本地私人財富管理业务。
不过有学者指出,由於新加坡在註册资產管理公司、发行基金等方面都比香港容易,人力成本和相关专业服务人员的费用也低於香港。"同样的法律文件,香港的费用可能是新加坡的几倍。"故特区政府与监管机构会继续支持业界筹组行业组织,推动资格认可及加强从业员培训。
学者又称,私人银行方面,新加坡还是亚洲最大的中心,即便香港意在资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方面发展,其目標也应该是將蛋糕做大,而不是与新加坡爭第一。"香港还是应该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將境外资金吸引到中国內地,或者是作为內地金融机构服务海外客户的基地。"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