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产管理 >> 正文

资产管理将进入战国时代

发布时间:2012-11-30 21:16:4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许维鸿
新闻导读:最近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纵观国际金融发展经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产管理业务,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三个方面:研究定价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是传统的A股二级市场交易惨淡,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叫苦不迭,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业绩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这些2012年度盈利预期惨淡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地招兵买马,全面布局资产管理业务,甚至设立另类投资子公司,颇有些雄心万丈的气魄。

  这种看似矛盾的组织行为,其实是有着深刻的经济和市场内涵的。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中国的融资结构调整、直接融资比例上升,使得服务于直接融资市场的金融中介机构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而改革开放三十年,上至国家下至普通百姓和各类企业,都积攒了大量的有形的、无形的资产,这些货币的、非货币的资产又给直接融资比例的改善提供了资产基础。

  传统意义上中国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业务,实际上仅仅局限在以中国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工具”( Capital Market Instrument )管理,而成熟市场或者说发达经济体的资产管理,则一定会向“产业基金( Industrial Fund )”管理发展。用时尚财经语言来描述,这叫做“金融业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

  于是,监管机构放松对资产管理牌照的审批、打破行业垄断成为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讲,打破对现有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行业监管保护,引入更多的竞争者,是唯一能让资本市场资金服务于实体产业需求的路径。正是看到这一商机,才有了当下资产管理业务百舸争流的局面。2013年的中国资产管理领域,必然会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民营的和国有的、现存的和新进的、目前领先的和奋力追赶的市场竞争者,将会有一场贴身肉搏的比拼。

  什么样的资产管理机构会脱颖而出成为赢家?中国的资产管理会不会像国外一样,出现巨无霸式的混业经营金融寡头?网络时代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会不会出现“赢家通吃”的现象?会不会有大量的、以前被保护的金融机构被兼并,甚至破产呢?

  我认为以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身处“战国时代”的资产管理相关人士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资产管理“被服务者”而言,每一个投资者需要有敏锐的眼光,选择合格的资产管理“服务者”,而每一个想成为“服务者”的金融机构,都应该从现代金融的服务本质,构筑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国际金融发展经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产管理业务,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三个方面:研究定价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一个想长久成功的资产管理公司,必须要长期地、有机地把这三个能力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铁三角”架构,才能无往而不胜。

  首先,资产管理业务的最基础的服务是对资产的独立定价能力。随着做空机制的普及和成熟,中国投资者终于遇到了“浑水模式”的空头袭击,明白了高估的资产最终都会被打回原形。因此,覆盖全行业的、以独立思考研究为基础的、对于实体经济中的资产项目的定价能力,是金融中介机构最核心的竞争力。

  其次,风险控制能力是对资产定价的有效监督和修正。无数经验教训告诫我们,百分之百的独立研究定价是不可能的,即便不计算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交易员的主观偏差和客户经理的主观倾向性</a>,往往给金融机构造成巨大损失。因此,除了独立研究定价,资产管理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风险控制能力,以避免决策者被研究或业务部门误导。

  最后,客户服务能力也是资产管理机构所必不可少的。当下各大机构梦寐以求的资产管理业务经理或者团队,要具备至少三大本领:业务扩展能力、客户维护能力、专业识别能力。资产管理业务团队必须是多面手,能把前文提到的研究定价和资产管理服务,用专业化的方式,服务于机构客户的销售和客服团队。

  总之,现有的券商和基金公司,要想在未来的资产管理市场中立足和发展,首先要苦练内功,建立有竞争力的研究和风控团队,并招募专业化的机构销售力量,把研究成果和风控体系真正用在项目融资和资本服务上。

上一篇:中国迎接泛资产管理新挑战 下一篇:拟出售韩国资产管理业务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