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资产管理 >> 正文

基金业资产管理格局将定 寡头时代或来临

发布时间:2012-11-17 20:43: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闻导读:如今的中信集团、中国平安等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集团内部的资源并未得到更有效的整合。事实上,美国共同基金前五名的管理规模已经占到了整个市场的40%左右,而中国前五名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占行业的比重只有30%。

  强者愈强

  血雨腥风之后,或是行业的整合和进一步的从严监管。

  “10年后,资管行业会诞生一些混业金融的巨头。”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看来,那些有实力的,有资源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如今的中信集团、中国平安等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集团内部的资源并未得到更有效的整合。

  2012年,管理层放松管制让集团间业务整合成为可能,而在竞争中,这些金融机构依靠集团的资源优势或将越发壮大。

  但风险是共存的,在混业模式下,内部防火墙至关重要,否则某个业务出问题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事实上,不止是混业金融的集中化,在每类资产管理行业中,也会进一步集中。

  假设一位2012年的财经记者穿越到了2022年,追问他的同行:“都年底了,为什么不报道基金公司规模排名?”2022年的财经记者回应:“排名前几位的,多年就是那些公司,没有新闻性了。”

  2012年,基金业刮起了创新风,不少基金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实现规模排名上的超越;可预期的是2013年,基金法修改完成,过去所称的私募投资公司或开始涉足公募业务;2014年,基金公司数量急剧攀升;到了2015年,市场存量300家左右的基金公司——国投瑞银前总裁尚健在2012年10月份就认为:“再过3年,出现300家公募基金公司一点儿都不稀奇。”

  然而,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能够存活下来。

  基金公司的运营成本已经非常高了。“第一年6000万元,第二年5000万元,如果第三年还不能实现盈利,1.5亿元的注册资本将会花光。”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

  当下不少小型基金公司虽然连年亏损,但是依靠股东的注资尚可以存活下去。但是当没有股东背景的私募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后,对此是吃不消的。于是大型基金公司为了吞并小型基金公司的客户会对行业中的其他基金公司进行整合。

  而小型基金公司很难对基金集中化的格局产生挑战。

  “大型基金公司有品牌优势,在面向普罗大众的市场中,品牌具有巨大的作用。”江赛春称。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高管也认为,同快消品不同,基金公司品牌并不能通过轰炸式的营销手段建立。基金公司的品牌有着很深的内涵,是涵盖了投资能力、服务能力的东西。这种品牌壁垒并不是靠金钱的投入能够打破的。

  于是公募基金各类要素会越加向着有品牌优势的大型基金公司集中。

  “虽然现在也有集中,但还是距离这个行业应该达到的水平差很远。大型基金公司和中型基金公司的间隔也不明显。”江赛春说。

  事实上,美国共同基金前五名的管理规模已经占到了整个市场的40%左右,而中国前五名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占行业的比重只有30%。

  行业的集中并不意味着小型资管公司无处觅食。“根据自己的特色,小型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在细分市场上谋得生路。”江赛春认为:“比如某类衍生品投资、某类对冲策略等。”

  而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在经过整合分化后,不同机构也会干着自己擅长干的事情。

分享到:
上一篇:陈文辉:资产管理与资金... 下一篇:东方资产管理:内地不良...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