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业内人士来说,监管政策的‘松绑’意味着一个混业经营时代的到来。过去只是在池塘中游泳的机构正在学习如何在大海中一争高下。
有人说,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好时光。
半年来,从保险到券商,从信托到银行,关于资产管理“松绑”的消息接连传来。而最近的一则消息来自期货行业——中国期货业协会也下发了《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开展期现结合为主的期货市场配套服务业务试点工作指引》正在征求期货公司意见。根据调整后的方案,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范围有望扩大,将涵盖期货、股票、债券及现货等领域。
可以说,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全面展开的时代正在来临。
行业增长“成人礼”
“我个人的理解,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首先是伴随着居民财富的增长和资产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银行业高峰论坛上,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在谈到行业发展时颇有感触。在他看来,在上世纪90年代,居民手中可支配、想投资的财富并不是很多,因而不论是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市场均不发达。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股票神话的涌现,券商行业迅速发展,但并不规范,监管部门开始加强了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商业银行也从信贷业务起家,慢慢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现在仍然在探索过程当中。“实际上,从2000年以来,不论是证监会、银监会还是保监会,国内金融监管部门对中国的金融创新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对审慎的态度。”滕泰表示,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监管层对于资产管理各项业务的审批一向谨慎,但随着投资者的成长,这样的监管渐渐显得有些“过于严格”。
而且,面对着居民手中日益增长的财富,这样的“严格”也显现出局限性。
统计数字显示,从2000年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繁荣和资本市场兴起,中国高净值人群迅速扩大。有数据显示,2010年,高净值人群拥有的财富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2011年,中国千万财富人群人数增长9.7%至约96万人,亿万财富人群人数则达6万人。
可以看到,居民手中的财富增长给资产管理市场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增长机遇,而高净值人群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投资理财。几年间,公募基金、私人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等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加速膨胀。上千家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及数量可观的PE、阳光私募、财务顾问公司也因这个行业的高盈利性和发展潜力加入到竞争中来。与此同时,国外资产管理机构也持续介入。
“最近金融深化的步伐加速,无论从银监会、保监会还是证监会的角度,都开始鼓励创新,放松监管。”滕泰认为,目前监管层一系列“松绑”的政策,是适应时代,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正确举措,对于资产市场的发展而言十分必要。
虽然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还没有达到欧美市场的成熟度,但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对于这个市场十分看好。201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参与到资产管理市场中来,不同类型资产管理业务间的竞争互动开始频繁,资金在不同行业间流动明显。
有专家预言,在当今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工具日渐丰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增长的多重推动下,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可以看到的是,如今资产管理行业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监管机构松绑而面临一场更为深入的变革,而这场变革将成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一场深刻的“成人礼”。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