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 俄媒称,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不久将面临两难选择——向中国出售国有银行还是拒绝。
据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报道,中国金融业者几乎为交易作好准备,正在物色具体银行。欧洲很可能害怕让中国人染指自己的资产。但专家认为,中国终将达成目标。
此前有报道称,中国第二大银行建设银行拟斥资约160亿美元收购一家欧洲待售银行。倘若不能购得中等规模的银行,中国人将同意购买一家更大银行30%至50%的股份。
潜在买家有可以选择的对象,受欧债危机影响,许多欧盟国家将知名金融机构部分国有化,其中包括英国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等。同时,中国不再担心欧元区的金融经济混乱。建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中国相信欧洲经济的潜力和欧盟当局战胜危机的能力。
报道称,中国有多相信欧洲金融市场即将迎来复苏值得商榷。经济学博士尼基塔·克里切夫斯基教授推测,这里的问题多半在于,中国预备向发达国家扩张。
他说:“西方近30年在全球大力推广的经济自由化开始将自身吞没,曾经毫无节制发行的货币现已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累积起来,如今,这些钱像回力棒一样回到最初的发行中心。这次是欧洲,下次将会是美国或日本。严格地说,中国人无所谓欧洲经济是否会复苏。他们的出发点是经济合理性:你们大量印钞,我们储蓄积累这些钞票。如今我们带着你们的钱来到你们的市场,并购你们的资产。”
应当说,在这种情况下,欧洲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在整个危机期间,欧盟政治领导人屡次公开呼吁中国切实参与解决欧洲困境。同时,值得怀疑的是,欧盟国家是否愿意通过出售银行向中国开放国家金融体系。
报道援引克里切夫斯基的观点认为,实际上,欧洲惧怕中国扩张,将试图制定阻止中国投资者进入欧洲市场的机制。不过,“就算欧洲能做到,也只会部分做到,因为中国今非昔比,它已不是15、20年前任人摆布的男孩,而是有着锋利牙齿的巨人。中国会在欧洲顾问的帮助下想出并实施巧妙的财务模式,从而在欧洲,以及未来在其他发达市场站稳脚跟”。
考虑到中国出现并购西方国家资产的趋势,俄也应修改自己的对外经济方针。
在俄罗斯不少人支持这种观点:在国内经济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不宜购买跌价欧洲资产。例如,许多人批评国有铁路公司计划收购法国捷富凯物流公司(Gefco),理由是这笔交易会刺激资本外流。但Gefco在业内排在全球前十,拥有众多专利技术。俄恰恰需要这样的资产。俄有大量外汇储备,完全可以仿效中国。(编译/胡丽雯)
所属频道:风险管理
所属频道:财税管理
所属频道: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