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智慧管理 >> 正文

比尔-盖茨:自我驱动型隐退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4-03-11 09:38: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新闻导读:2000年初宣布辞去CEO一职,2006年6月表示将在两年内逐步退出公司的日常事务管理,2008年卸任执行董事长,连“人”带“钱”全部投入自己成立的慈善基金会。前后耗时超过8年、为继任者铺路、全心投入新事业,他步步为营、不急不躁,也使得继任者史蒂夫-鲍尔默可以平稳地接过微软的棒子,将日常管理的实权尽数收入囊中。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他逐渐抽离公司管理并最终实现“华丽转身”的案例堪称行业典范。

  正是由于这些渊源,盖茨在推荐这位继任者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

  在2000年正式卸任CEO之前,盖茨就曾为鲍尔默出任微软总裁铺平过道路。

  他的做法是对那些将向鲍尔默汇报的高管们提出保证,同时让董事会确信他将改掉冲动的习惯,成为一个沉稳可靠的领导者。

  对于投给鲍尔默的信任票,盖茨解释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热爱共同的工作,一起迎接挑战。我们彼此信任并理解对方的想法。”

  此后,盖茨辞去CEO职务,履新微软“首席软件架构设计师”,将65%的时间用于软件设计。在随后的8年时间里,盖茨淡出公司管理事务,将决策大权逐步交予鲍尔默。

  吴圣皓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理想情况下,企业创始人在“淡出”之前往往会花费5~10年逐步实施“放权”,带领其物色好的继任者与公司的主要团队进行沟通和磨合,以使继任者在创始人离开时不至于无法管控和协调公司部门。当创始人离开CEO岗位后,往往还需要2年左右的过渡期,继任者才能真正把握公司的管理权。

  盖茨的做法某种程度上甚为契合这一“模型”。

  事实上,不仅如此,微软内部也在发生着变革,首要的就是公司在2000年底被分成了7个运营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了自己单独的损益表。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下放决策权。过去,经理们可能知道开发产品的成本,但并不了解销售产品的成本。现在,他们可以从开发到销售对成本一清二楚,从而也打破了微软由盖茨和鲍尔默经手一切重要事务的传统。

  除此之外,微软从产品研发、公司战略到日常工作的事务处理也开始更为制度化、规范化。

  这些都有利于微软摆脱浓厚的创始人个人风格,向一家成熟的、具备现代管理制度的企业转型。

  创始人的影响力

  离开微软后,盖茨宣布将总市值580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悉数捐给“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并和妻子全心投入“拯救世界”的慈善事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和微软之间除了股份便全无关系了。相反,每到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或重大挑战时,作为创始人的影响力就会突显出来。

  1997年起,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1998年正式立案。

  为此,已经辞去CEO职务的盖茨于2002年亲自出庭为微软辩护。为了使公司免于9个州的司法部长提出的严厉的反垄断制裁方案,他承认微软有可能会为个人计算机用户提供一套视窗简装版本。

  此后在鲍尔默的主持下,这场与司法部的反垄断纠纷以和解告终,微软还以此为契机改善了与业界的关系。

  而在鲍尔默与微软Windows事业部主管史蒂文-辛诺夫斯基的斗争中,盖茨也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

  斗争起源于辛诺夫斯基对旗舰Windows业务的铁腕控制,而鲍尔默认为应该使Windows与其他部门进行更密切的整合,让其他部门的高管也可以深入参与规划和开发下一代Windows。

  尽管与辛诺夫斯基交情甚笃,但考虑到公司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盖茨还是站在了鲍尔默一边,支持他做出了这项富有争议的决定。微软随后宣布辛诺夫斯基离职。

  而今年微软发布财报以来,由于股市和媒体评价双双走低,“让盖茨重回微软”的呼声又开始高涨。

  吴圣皓告诉记者,创始人是企业的灵魂人物、精神领袖,即便不再参与日常事务的管理,其对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仍会持续存在。

  “当公司遭遇重大挑战,甚至发展方向有所偏离时,已经离开的创始人常常会重新出山,指明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也是创始人对公司的重要意义。”她总结道。

上一篇:盘点两会上的百亿富豪:... 下一篇:“no idea”的马航引发...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