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贸易融资 >> 正文

新政难挽融资铜狂澜 靠单据难查贸易真实性

发布时间:2013-05-31 09:22:39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袁益
新闻导读:随着近期铜价剧烈震荡,市场对于“融资铜”爆仓的担忧与日俱增。事实上,目前银行对于“融资铜”的爆仓风险显得格外警惕,不少银行已经停止对小型铜贸易商开立信用证。广发证券估计,中国高风险铜贸规模可能有500亿元,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风险,银行业将面临增加数百亿不良贷款风险。

\

本报记者 袁益 上海报道

  随着近期铜价剧烈震荡,市场对于“融资铜”爆仓的担忧与日俱增。

  据了解,在过去几年中,不少铜贸易商通过进口铜获得银行短期融资,投放于民间借贷、房地产市场等。有业内人士估计,上海保税区里大约九成的铜与融资铜相关。

  事实上,目前银行对于“融资铜”的爆仓风险显得格外警惕,不少银行已经停止对小型铜贸易商开立信用证。

  另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嗅到了融资铜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银行和外管局纷纷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以预防虚假贸易融资的风险。

  火爆的融资铜

  随着前期国内铜价的不断下跌,期铜和伦铜在价格方面开始趋同,“融资铜”的操作窗口逐渐打开。根据业内人士介绍,融资铜从2011年年初兴起至今,国内每年的规模有几十万吨,量非常大。

  所谓融资铜,即企业借助进口铜,通过申请银行远期信用证,向银行申请低息信用贷款,进口铜摇身成为部分国内企业获取短期大额低息资金的融资手段。据了解,虽然贸易商在融资铜的操作方法上各有不同,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能够从银行套利。

  据业内人士透露,贸易商对融资方的报价一般会高于银行利息成本,在贸易融资中融资方综合成本一般在6%-7%。

  “尽管通过操作融资铜获得融资的成本与国内贷款成本接近,但是实际上国内贷款限制较多,且还往往有上浮,故综合来看,贸易融资成本仍相对较低。”新湖期货高级研究员廉正说。

  新政效果存疑

  虽然融资铜近年来日益火爆,但爆仓的危机正逐渐临近整个行业。

  广发证券估计,中国高风险铜贸规模可能有500亿元,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风险,银行业将面临增加数百亿不良贷款风险。

  对此,银行和外管局最近都连连出台政策,以严加管控融资铜这类贸易形式所带来的风险。目前,沪、浙、冀、粤等地多家银行已经停止对小型的铜贸易商开立信用证。

  另一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银行强化结售汇综合头寸和贷存比管理,未及时对异常资金流动情况做出解释的进出口企业将被降级。

  新政一出,短期内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通知》公布次日,离岸人民币现汇汇率跌幅创15个月最高纪录。

  但是新政能否有效也引来了行业的多番质疑。有业内人士指出,“贸易融资由来已久,且在国际市场上相当成熟,如果国际贸易市场没有贸易融资将不可想象。而中国的贸易融资与国际市场的规范贸易融资完全不同。现在仅靠相关监管部门发个通知,想杜绝‘融资铜’之类的现象绝对不可能达到效果。”

  和国外的融资铜用来做真正的贸易融资不同,国内一些铜贸易商通过融资得来的资金并不用于贸易领域,反而将资金投向更高回报率但是同时也是高风险的房地产、高利贷等领域,一旦资金链产生断裂,对贸易商、对银行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风险。

  事实上,汇率是融资铜中最关键的问题。而由于利差、汇差和融资困难的存在,这种套利及融资行为难以杜绝。

  而另一方面,现有银行系统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各类业务风险已经不断积累。一位铜贸易商曾指出,现在这个融资铜模式进行下去,摧毁的不仅仅是铜行业,更受伤的是国内银行的授信体系。

  但银行方面也表示无奈,他们只能按照外管局提供的规章办事,如果外贸企业提供的单据齐全,就会放款,只是现在已开始严查贸易的真实性,但银行其实也无法完全保证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

上一篇:工商银行延安分行高度重... 下一篇:工商银行延安分行成功营...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