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网站地图 电子杂志
2013-07-11 星期四 农历六月初四 繁体版

中国财资管理网

您所在的位置:中国财资管理网 >> 贸易融资 >> 正文

广发证券:坏账两万亿:经济减速下的金融风险

发布时间:2012-09-12 22:04:18  来源:广发证券  
新闻导读: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短期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与2008-2009年时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的首要风险是失业的风险不同,当前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更要考虑金融风险。除贸易融资外,我们还对融资平台、小企业、地产开发及按揭、表外资产等重大风险领域进行了测试。

 
 

  

  一方面,中国政府、企业和家庭等主体的债务虽然已经不算太低,但从中期角度看,仍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各部门的负债与GDP比率同日本1975年时相近,尚明显低于日本1988年泡沫破裂前的水平,而日本经济在1975-1988年所经历的是一段加杠杆之路,通过加杠杆将日本经济维持在相对较快的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短期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与2008-2009年时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面临的首要风险是失业的风险不同,当前宏观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势更要考虑金融风险。资本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乃至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可能性也忧心忡忡。2008-2009年大规模刺激的后遗症非常明显,这一期间中国银行资产增长过快,进一步的扩张有赖于有效控制和消化存量资产风险,一旦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明显,中国很可能也将经历痛苦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过程。

  我们对钢贸贷款和贸易铜,融资平台、中小企业贷款、地产贷款等银行体系中一些高危领域进行梳理和压力测试,以评估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风险。

  近期钢贸与铜贸易融资风险逐步暴露的过程,其规模被过度夸大。自上而下从批发零售行业贷款占比估算,钢铁贸易贷款上限在5000亿的规模。而从抵押品价值的角度看,钢材的社会库存货值大致在600-1000亿元,即便出现三倍的重复质押率,钢贸贷款余额超过3000亿规模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质量全面恶化,对整体影响有限。

  除贸易融资外,我们还对融资平台、小企业、地产开发及按揭、表外资产等重大风险领域进行了测试。我们估算的结果显示,在本轮经济调整过程中,中性条件下国内银行体系潜在的不良贷款比率将升至3.7%,形成2.3万亿元的不良贷款,而在悲观情形下不良贷款可能超过4万亿。我们在测试中尽可能秉持谨慎性原则,因此该结果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银行业的报表数据可能并不会出现急剧恶化。因为商业银行将通过贷款展期、推迟本金偿付、削减利率或费用等各种手段推迟和平滑风险暴露,以待未来国内经济重新加速后资产质量出现自然改善。

  因此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需要关注到中国银行体系可能存在规模庞大的潜在坏账。但相比于过十万亿的总净资产、1.5万亿以上年税前利润、历年累积过万亿的拨备而言,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目前看来还至于失控。

分享到:
上一篇:青岛稳增长调结构迈出新步伐 下一篇:国务院推八项举措 稳定...
想快速阅读本站最新新闻资讯吗?点击右侧RSS订阅本站相关栏目新闻 打印 RSS